得,今天就來聊聊我搗鼓“甲K肥料”這點事兒。純粹是自己的實踐記錄,不一定對,大家隨便聽聽。
事情得從去年說起。我不是在院子里種點番茄辣椒嘛長勢看著還行,綠油油的,但就是結果不太給力。要么花開不少,坐果的不多;要么就是果子長不大,蔫蔫的,看著就沒啥精神。我就琢磨著,是不是缺點啥營養?
平時也就上點農家肥,偶爾撒點復合肥,沒太講究。后來聽鄰居老王(他種菜是把好手)閑聊,說這開花結果的時候,得補點“鉀”,能讓果子長得壯實。他提一嘴什么“甲K肥”,說他用著還行。我這人就愛瞎折騰,聽見就記心里。
過幾天去農資店,轉悠一圈,還真看到有叫什么“甲K”或者含鉀高的水溶肥。牌子挺多,說明看著也五花八門,有的說含氮多少鉀多少,有的說有什么生物技術。我也搞不太懂,就挑個包裝看著簡單、說明寫著促進膨果、提高品質的,想著先弄點回來試試水。
開始動手
拿回來之后,我沒敢 сразу 就用。先仔細看看說明書,那上面強調好幾遍用量,一定不能多,多燒苗。這我可記住,寧少不多嘛
我是這么干的:
- 選對象: 就拿那幾棵結果不太行的番茄開刀。特意留幾棵啥也不用,做個對比。
- 算劑量: 按照說明書上寫的,比如一小勺兌多少水,我用的量比它推薦的還稍微少一點點,怕出問題。
- 溶解: 找個干凈的桶,先放水,再把那白花花的顆粒(或者粉末,具體記不清)倒進去。攪和幾下,溶解得還挺快,水看著也挺清亮的,沒啥沉淀。這點還行,說明不是假冒偽劣。
- 施肥: 挑個傍晚,太陽下山,土也干得差不多。我就用小水瓢,舀兌好的肥水,小心地澆在番茄的根部周圍,盡量不濺到葉子上。澆完之后,又稍微澆點清水,算是“送”一下肥。
- 頻率: 沒敢用太勤,大概隔十天半個月,看植株狀態,又用那么一兩次。主要是在剛開始坐果和果子膨大的時候用。
看看效果
用之后,我就天天去地里瞅。頭幾天沒啥特別反應,葉子沒發黃也沒卷邊,說明沒燒苗,心里就踏實一半。
過大概兩三個星期,感覺上,用肥的那幾棵番茄,好像是精神一點點?主要是看果子。
跟沒用的那幾棵比,用甲K肥的:
- 果子好像大那么一圈,雖然也不是說變得巨大,但確實看著飽滿一些。
- 坐果率似乎高點,之前掉花挺多的,用之后好像穩點,能掛住的果子多幾個。
- 顏色和口感? 這個差別不大,可能是我舌頭笨,也可能是心理作用。顏色都差不多紅,吃起來也還是那個番茄味兒。
總的來說,這甲K肥料,感覺還是有點用的,尤其是在結果期補充鉀元素,對果實膨大確實有幫助。但你說有多神奇,那倒也沒有。它就是個補充營養的,不能替代平時的土壤管理和基礎施肥。
實踐下來,我覺得有幾點得注意:
第一,用量是關鍵,千萬別貪多,嚴格按說明來,甚至可以比說明再少點,保險。
第二,時機要對,主要是在開花結果期用,補充關鍵營養。前期苗期用處估計不大,那時候氮肥可能更重要。
第三,別指望它包治百病,土壤、水分、光照這些基礎條件還是得搞
今年我打算再試試,可能換個牌子或者不同類型的鉀肥(聽說還有硫酸鉀、氯化鉀啥的,適合不同作物和土壤),繼續觀察記錄。種東西嘛就是個不斷嘗試、不斷學習的過程。這回關于甲K肥的實踐就先記錄到這,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