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聊聊我自個兒用那個“生理中性肥料”的一點經歷。說起來也是巧,前幾年我那塊小菜地,不知道咋回事,種啥都不太得勁,老鄉說可能是土有點“偏”,要么太酸要么太堿,老用一種化肥給弄的。
我當時就琢磨,這不行,地是根本。就想著找找有沒有啥肥料,用之后對土影響小點的。聽人嘮嗑,說有種叫“生理中性”的,意思是肥力給作物吸收,剩下的東西對土的酸堿度沒啥大影響。聽著挺玄乎,但我想試試總沒壞處。
找肥和試用
我就去農資店轉悠,問老板有沒有這種“用土不變性子”的肥。老板給我推薦幾種,啥硝酸鉀、磷酸銨之類的,包裝上寫著。我也沒細究里頭的道道,就挑兩種看著順眼的,一樣搞點回來。
拿回來咋用?我沒敢一下子全鋪開用。就劃一小塊地做試驗田,專門用這種新肥。旁邊還是用我以前常用的那種復合肥,做個對比看看。
具體咋干的:
- 分開區域: 把地分成兩塊,做好標記。
- 按量施肥: 按照說明書上的量,不敢多給,怕燒苗。試驗區用新肥,對照區用老肥。
- 澆水觀察: 施完肥就澆透水,然后就隔三差五去瞅瞅。
觀察到的情況
剛開始幾天,老實說,沒看出來啥明顯區別。兩邊的菜苗長得都差不多。我就有點犯嘀咕,是不是白折騰。
但大概過個把月,慢慢地,區別好像出來點。用新肥那塊地的菜,感覺葉子顏色更正一些,沒那么發黃或者暗綠。而且刨開土看看,感覺土質好像是松快那么一點點,不像旁邊那塊地,澆幾次水后有點板結的意思。
我沒專業儀器測那個土的酸堿度,就是憑感覺。以前用老肥那塊地,時間長,感覺土有點發白,或者有時候長點青苔,估摸著是有點偏堿或者偏酸。但這回用這個“生理中性肥”的試驗區,土看著就比較“本分”,沒啥特別的變化。
一點想法
用下來這一季,我感覺這生理中性肥料確實有點意思。它不是說肥效有多猛,勁頭有多大,而是用起來讓人感覺對土地挺“溫柔”的。不像有些肥料,勁兒大是大,但用久地力就下降,或者土性就變,還得費勁去調理。
這玩意兒價格好像比普通化肥要貴點兒。我現在的做法是,在大田里,還是以有機肥和普通復合肥為主,畢竟成本要考慮。但在一些精細管理的小菜園,或者感覺土壤有點“嬌氣”的地塊,我會優先考慮用這種生理中性肥料,算是對土地的一種保養。
就是一分錢一分貨,想要對土好點,可能就得多掏點腰包。對我這種就想自家菜地安安穩穩長點好菜的人來說,這嘗試還挺值的。以后有機會,還想試試別的牌子或者類型的,看看有沒有更好用的。實踐嘛就是得多試試才曉得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