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枯病:主要在苗前期零星發生,防治方法同猝倒病。菌核病:一般于1月至2月初發生較多。發生時期的遲早主要取決于當時的天氣狀況和苗床管理。如果久雨低溫,多日閉棚,使棚內濕度達85%以上,則是該病發生和蔓延的主導因子。此病借氣流傳播,發展迅速,發病處出現軟腐或白色棉絮狀菌絲,并通過接觸進行再侵染,造成大片死亡。受傷后的植株更易染病。防治方法有:①土壤消毒同猝倒病。②種子消毒:按種子重量0.2%–0.3%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和,使每粒種子表面都均勻粘附藥粉,或用52℃溫水浸種30min后用冷水冷卻。③農業防治:低溫陰雨期間也要堅持每天通風2–4小時,這是防治本病的關鍵措施,特別是采用無滴膜時更應注意,當出現中心病株后,在病株上撒上石灰粉,次日再將病株清除棚外深埋。④藥劑防治:發病后立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50%撲海因懸浮劑1000倍+0.3%磷酸二氫鉀噴霧防治,或用5%撲海因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棚(30X60m)次用100g熏治,隔10d一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