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就跟大家嘮嘮我自個兒用氮肥的一些經(jīng)歷和記錄。種地種菜嘛肥料這塊兒肯定繞不開,特別是氮肥,用得最多。
剛開始搗鼓我那小園子的時候,也不太懂這些。就覺得奇怪,為啥有時候種下去的菜,葉子黃不拉幾的,長得也慢,蔫兒唧的沒精神。后來跟老一輩的或者懂行的鄰居聊,他們就說:“你這是缺氮,得給它‘補補勁兒’。”
為啥要用氮肥?我看到的
我自個兒琢磨加上實踐下來,發(fā)現(xiàn)氮肥這東西,作用還真挺明顯的。最直觀的就是:
- 葉子綠油油: 用氮肥之后,特別是那些葉菜,比如青菜、菠菜啥的,葉子顏色明顯就深很多,綠得發(fā)亮,看著就壯實。沒用或者用少,葉子就容易發(fā)黃,尤其是老葉子先黃。
- 長得快: 氮肥感覺就像是植物的“生長素”,特別是生長前期,給它來點,那苗蹭蹭地往上長,枝葉也多。對那些吃葉子的菜,效果特別
- 產(chǎn)量有保證: 像玉米、小麥這種,雖然我種得少,但也能看出來,氮肥跟得上,后期那穗兒就飽滿些,產(chǎn)量肯定不一樣。
說白,我感覺氮肥主要就是管植物長個子、長葉子的。沒它,植物就像小孩缺營養(yǎng),長不
我常用(或者常見)的幾種氮肥
市面上氮肥種類不少,但我個人用下來,或者說最常見的,也就那么幾種:
- 尿素: 這個最普遍,白色小顆粒。含氮量高,勁兒大,但也容易燒苗,用的時候得小心。我一般是兌水澆,或者撒施后馬上澆水讓它溶解下去,不然據(jù)說會揮發(fā)掉一部分,浪費。
- 硫酸銨: 這也是老牌子,白色晶體,比尿素溶解快點。用著感覺挺穩(wěn)當,不容易出岔子。
- 碳銨(碳酸氫銨): 這個現(xiàn)在好像用得少,以前常見。味道比較沖,有點刺鼻的氨水味。撒在地里最好是埋一下,不然味道大,肥效也容易跑。
- 硝酸銨: 這個聽說勁兒也挺猛,吸收快,但好像不太安全,我個人基本沒用過。
還有些復合肥里面也標著氮磷鉀含量,第一個數(shù)字就是氮的比例,買的時候我都會瞅一眼。
我的使用過程和記錄
說說我是怎么用的,也沒啥特別高深的技術(shù),就是摸索出來的土辦法。
第一步:看時機和植物狀態(tài)。
一般我是在植物需要快速長身體的時候用。比如剛移栽的菜苗緩過來開始長,或者葉子看著有點發(fā)黃、長勢弱,我就會考慮補充點氮肥。開花結(jié)果期,氮肥就得少用或者停用,不然光長葉子不開花結(jié)果,那就麻煩。
第二步:選合適的肥,控制好量。
根據(jù)手頭有啥肥,還有圖省事還是圖效果快來選。尿素勁兒大便宜,但我用得特別小心,寧少勿多。比如一小桶水(大概10升),我就捏一小把尿素,大概幾十克,溶解透再澆。撒施的話,我會離根遠一點,薄薄撒一層,然后趕緊澆水。
第三步:施肥方法。
我常用的就是兌水澆或者撒施。
- 兌水澆: 對盆栽或者小面積菜地比較方便,肥效快,吸收均勻。就是把肥料按比例溶在水里,然后像澆水一樣澆下去。
- 撒施: 面積大一點,或者給草坪、地栽植物用。均勻撒開,注意別撒到葉子上,特別是尿素,容易燒葉子。撒完一定要澆透水,讓肥料滲到土里去。有時候我也會在下雨前撒,省澆水的功夫。
- 埋施: 像碳銨這種有味道、易揮發(fā)的,或者想讓肥效慢點釋放,我就會在植物旁邊挖個小溝或者小穴,把肥撒進去再蓋上土。
第四步:觀察反應(yīng)。
用完肥之后,我會特別留意植物的變化。一般幾天到一周就能看到效果,葉子變綠,長得快。但如果發(fā)現(xiàn)葉子邊緣發(fā)黃、發(fā)焦,或者整個植株蔫,那可能就是肥給多,燒根。這時候就得趕緊大量澆水稀釋。
一點小總結(jié)
氮肥確實是好東西,對植物生長幫助很大。但我自己的體會是,用對時機、用對量非常關(guān)鍵。不能瞎用,也不能貪多。就像人吃飯,營養(yǎng)得均衡,氮肥給多,其他元素跟不上也不行,還可能造成徒長、抗病能力下降這些問題。
我的實踐經(jīng)驗就是:按需供給,少量多次,注意觀察。這樣才能讓氮肥真正發(fā)揮作用,讓咱種的東西長得又好又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