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四川省審定,2000年12月通過貴州省審定。累計推廣100.32萬畝。
(1)品種來源:系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用母本成687與父本7327配組的中熟雜交組合。
(2)特征特性:株高225-248厘米,總葉片數18片左右。半緊湊型,幼苗綠色,第一葉長園形,二至五葉組曲,葉緣有葉波,葉鞘紫色,生長勢強。果穗長筒形;結實好,禿尖小,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硬粒型,出粒率86.5%,千粒重280克左右。高抗絲黑穗病、矮花葉病、青枯病,中抗大、小斑病。
(3)產量表現:1996年至1997年省區試中產量均名列第一,兩年24點次平均畝產437.52公斤,比對照川單9號增產9.17%,其中增產18點次,減產2點次。生產示范一般為產400公斤以上,比川單9號增產10%以上。
1999年經專家驗收,喜德縣1.01畝,高產田,畝產1015.7公斤,創我省玉米高產紀錄。
(4)栽培要點:宜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一般畝植3200–3400株,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采取開溝施足底肥水,全展葉10-11片畝施尿素30公斤左右。
(5)適宜地區:適宜我省盆地內平壩、丘陵及半山區的中等以上肥力田土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