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家里吃香蕉挺多的,每次吃完那個皮扔怪可惜的,黑乎乎一坨,丟垃圾桶還容易招小飛蟲。后來不知道在哪兒看到說,這玩意兒是好東西,能當肥料使,說是鉀肥特別足,對開花結果有好處。我這人就愛琢磨這些,想著反正是廢物利用,就自己動手試試唄。
我的第一步:收集和直接用(失敗經歷)
一開始我圖省事,想著香蕉皮既然有營養,那吃完直接扔花盆里不就行?我就這么干。把幾塊香蕉皮就隨手丟在那個種著吊蘭的盆土表面。結果?沒過兩天,好家伙,不但招來好多那種小黑飛,而且香蕉皮開始發黏、變黑,還有點爛乎乎的味兒,看著也挺惡心的。植物好像也沒啥特別反應,反正這法子不行,趕緊把那些爛皮給清理。
改進方法一:曬干處理
失敗一次我就琢磨,是不是得處理一下才行。我想起老家曬干菜啥的,尋思著這香蕉皮能不能也曬干用?于是我就把后面吃剩的香蕉皮攢起來,攢幾天的量,找個大太陽天,把它們剪成小塊塊,鋪在一個不用的舊簸箕里,放到陽臺上暴曬。
- 過程:就是每天翻動一下,讓它曬得均勻點。曬大概三四天,具體看太陽大小,反正得曬到那種干巴巴、脆卜卜的狀態,用手一捏就能碎的樣子。
- 使用:曬干之后,我就把這些干皮捏碎,或者用個小錘子給它搗得更碎一點,變成小碎片或者粉末狀。然后有兩種用法,一種是換盆的時候,把這些碎皮混到新土里去,當作底肥。另一種就是直接在花盆邊緣挖幾個小坑,把碎皮埋進去,再蓋上土。這樣比較慢,但肥效應該能持續久點。
- 感覺:這種方法好在沒啥臭味,處理起來也干凈。就是得看老天爺臉吃飯,沒太陽就干不。而且攢皮、曬皮、搗碎也需要點耐心。用之后感覺土好像是松點,至于效果,得慢慢看,不是立竿見影那種。
改進方法二:漚肥(液體肥)
后來我又聽說可以漚成液體肥,澆花效果來得快。我又心動,決定再試試。
這回我找個帶蓋子的大塑料瓶,把香蕉皮剪得更碎,塞進瓶子里。大概裝半瓶,然后加水,沒加滿,留點空間讓它發酵。我還扔幾片橘子皮進去,聽說能去點味兒。然后把蓋子擰緊,但沒完全擰死,怕發酵產生的氣把瓶子撐爆,每天稍微松一下蓋子放放氣。
過程:這玩意兒放那兒漚著,確實有味兒,尤其剛開始幾天,有點酸臭味。我就把它放陽臺角落輕易不去聞的地方。大概漚有一個多月,看里面的水變得黃褐色,香蕉皮都爛糟糟的,估摸著差不多。
使用:用的時候不能直接澆,那太濃,容易燒根。我都是倒出來一部分液體,然后兌水,兌很多水,大概是1份肥液兌10份甚至更多的清水,攪和勻,再澆到花盆里。注意是澆土里,別澆葉子上。
感覺:這個方法出來的肥水,感覺植物吸收是快點,用幾次后,感覺有些開花植物的花苞好像多點,葉子也油亮些。缺點就是,漚肥過程那個味兒確實不太友還有就是得等挺長時間。
我的總結
香蕉皮到底能不能做肥料?我的實踐結論是:能!
但不能直接扔,得處理一下。我個人覺得,如果你家陽臺陽光足,不怕麻煩,曬干打碎用挺好的,干凈衛生,慢慢養土。如果你不怕那個味兒,愿意等,漚肥澆水效果來得可能快點。直接埋新鮮的香蕉皮也行,但要切碎點,埋深點,遠離根部,不然也容易燒根或者招蟲。
總的來說,這香蕉皮肥算是廢物利用的小妙招,雖然麻煩點,但自己動手弄肥料,看著花草長得心里還是挺得勁的。省錢倒是主要是享受這個過程,也算給環保做點小貢獻。大家有興趣也可以試試看,看看哪種方法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