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種植的朋友都知道,上肥料是個麻煩事,尤其是自己弄有機肥,那個發酵的過程,又費時間又可能有味兒。
就喜歡琢磨點省事兒的法子。老聽人說有些肥不用發酵也能用,心里就癢癢,想著自己也試試看到底行不行。
像蚯蚓糞、蠶沙這些,大家都知道是好東西,本身就不太需要再處理,直接用問題不大。我之前也用過,效果確實溫和,挺好的。但這不算新鮮事兒。
我主要想試試的是那些平時覺得必須發酵的東西,比如一些廚房里出來的菜葉子、果皮,還有弄到的一些曬干的雞糞(注意是曬干的,不是新鮮濕的)。
我的實踐過程
過程挺簡單的,也沒啥高科技:
- 選地方: 我沒敢直接在大片菜地上搞,怕萬一不成,毀一季收成。就選幾個大花盆,還有角落里幾棵不太緊要的果樹試試水。
- 埋肥: 對那些菜葉果皮,我沒直接撒土面上,是挖個淺坑,離植物根遠一點,大概有個十幾二十公分,把東西扔進去,然后蓋上土。量也不敢多,就一小把。
- 干雞糞: 這個我更小心,因為聽說這玩意兒勁兒大,容易燒苗。我把它弄得碎碎的,也是在土里挖個小坑埋,離根更遠點,埋得也稍微深那么一點點。而且用的量比菜葉子還少。
- 觀察: 接下來就是天天去看。看土面有沒有長霉,有沒有臭味(比發酵堆肥的味道小多,基本聞不到),最主要是看旁邊植物的葉子、長勢有沒有不對勁。
結果怎么樣?
先說菜葉果皮: 埋在盆里的,過段時間刨開看,確實慢慢爛掉,變成深色的土。旁邊的植物,沒看出啥不良反應,好像還長得精神點。但是!速度肯定比不上發酵好的肥,效果也慢得多。而且只能用易腐爛的,像大骨頭肯定不行。
再說干雞糞: 這個確實要特別小心。我用的量少,埋得也遠,那幾棵果樹沒出現燒根的現象。但我也看到過鄰居直接撒新鮮雞糞,結果把菜燒死一大片。關鍵是量和距離,而且絕對不能用新鮮的、沒干透的。
總結一下我的體會:
- 不是所有“有機物”都能直接用。蚯蚓糞這種處理過的最安全。
- 像菜葉果皮,少量、埋土里、遠離根系,可以慢慢分解,算是一種“懶人追肥”,但別指望效果神速。
- 干的禽畜糞便風險高,非要試的話,極少量、遠離根、深埋,而且最好先在不重要的地方試驗。新鮮的絕對不行!
- 這種不發酵直接用的方法,優點是省事、味道小。缺點是分解慢、養分釋放慢,而且有燒苗的風險,需要特別小心控制。
要不要跳過發酵這一步,得看你用的是啥料,用在啥地方,還有你愿不愿意承擔那份風險。我個人覺得,對于要求不高的花草或者不急著見效的,偶爾少量試試可以,大面積種菜啥的,還是老老實實發酵或者用成品肥來得穩妥。
這就是我嘗試肥料不發酵的一點實踐記錄,說得比較糙,希望能給同樣愛琢磨的朋友一點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