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我是你們的老朋友,一個喜歡瞎折騰的博主!今天跟大家聊聊我疫情期間“搗鼓”出來的“疫情肥料”,這名字聽著怪嚇人的,就是我隔離在家沒事干,琢磨著怎么把家里的廚余垃圾變廢為寶的故事。
事情是這樣的,那會兒疫情鬧得厲害,哪兒都去不,天天在家隔離。時間一長,我就開始琢磨,總得找點事兒干!正好那段時間,我家的菜葉子、果皮啥的特別多,扔怪可惜的。突然靈光一閃,為啥不自己做肥料?
說干就干!我先是在網上搜羅一堆資料,什么堆肥,漚肥,看得我眼花繚亂。不過原理也簡單,就是把這些有機垃圾放在一起,讓它自然發酵,變成可以滋養植物的肥料。
我找個大塑料桶,底部鉆幾個孔,防止積水。然后就開始往里面扔東西。每天吃剩的菜葉、果皮、雞蛋殼,甚至吃剩下的中藥渣,我都往里面扔。對,我還特意去樓下撿一些落葉,增加堆肥的碳源。
剛開始的時候,我啥也不懂,就是一股腦兒地往里扔。結果沒過幾天,桶里就散發出一種難以形容的臭味,蒼蠅蚊子也跟著來。這可不行!我趕緊上網查原因,才知道原來是我的堆肥方法不對,氮源太多,碳源太少,導致發酵不充分。
于是我趕緊調整堆肥的比例,增加落葉、干草等碳源,同時減少菜葉等氮源的投入。我還時不時地翻動一下,讓它通風透氣。別說,這一調整還真管用,臭味慢慢地就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淡淡的泥土味。
大概過兩三個月,我打開桶一看,里面的東西已經變成黑乎乎的一堆,聞起來也像泥土一樣。我用手抓一把,感覺軟軟的,很有營養的樣子。這就是我的“疫情肥料”!
有肥料,當然要試試效果怎么樣。我把家里的幾盆綠蘿搬出來,給它們換盆,在土里摻一些自制的肥料。剛開始的時候,我還真有點擔心,怕肥料太濃,把綠蘿燒死。結果沒想到,過幾天,綠蘿就開始蹭蹭地長,葉子也變得綠油油的,比以前精神多!
看到綠蘿長得這么我心里那個高興!這說明我的“疫情肥料”是成功的!后來我還用它來種一些蔬菜,像小蔥、香菜什么的,長得也特別吃著自己種的菜,感覺特別有成就感!
總結一下我的經驗:
- 堆肥的材料要多樣化,碳源和氮源要平衡。
- 要保持堆肥的通風透氣,防止產生臭味。
- 堆肥的時間要足夠長,讓有機物充分發酵。
我的方法肯定不是最專業的,但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已經足夠用。疫情期間,在家沒事干的朋友們,不妨也試試自己做肥料,既環保又能體驗種植的樂趣,何樂而不為?
我想說的是,疫情雖然給我們帶來很多不便,但也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希望我的這個小小的實踐,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