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一直在折騰的——自制含鉀有機肥。一開始就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還真有點意思,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整個實踐過程。
事情是這樣的,我家里有個小菜園,種點番茄、辣椒啥的,但是長勢一直不太葉子發黃,果實也不飽滿。上網查查,說是可能缺鉀。化肥,總覺得不太放心,就尋思著能不能自己做點有機鉀肥。
第一步,找原料!這可是個體力活。我先是收集家里的廚房垃圾,像香蕉皮、橘子皮、土豆皮啥的,這些都富含鉀元素。然后又去附近的公園撿一些落葉,特別是闊葉樹的葉子,據說鉀含量比較高。還有就是草木灰,這個是重頭戲,燒火做飯的時候特意留一些。
第二步,堆肥發酵。我把收集來的這些東西,一層一層地堆起來,香蕉皮、橘子皮、落葉、草木灰,交替著放。堆的時候要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太干不容易發酵,太濕容易發臭。我就時不時地澆點水,或者往里面埋點廚余水分。為加速發酵,我還特意翻幾次堆,讓里面的東西充分接觸空氣。
第三步,耐心等待!這期間味道可不好聞,一股酸臭味。不過為能吃到自己種的放心菜,忍!大概過兩三個月,我扒開堆肥一看,原來的那些東西都腐爛分解,變成黑乎乎的、松軟的泥土狀物質。聞起來也有泥土的香味,這就說明發酵成功!
第四步,使用。我把發酵好的有機肥摻到菜園的土里,比例大概是1:3,就是一份有機肥,三份土。然后就可以種菜。我特意留一部分沒施肥的菜地做對比。
觀察效果!結果讓我非常驚喜!施有機肥的番茄、辣椒,長勢明顯比沒施肥的葉子綠油油的,果實也更大更飽滿。而且味道也更濃郁,吃起來特別香甜。我自己做的這個有機鉀肥,效果杠杠的!
這回自制含鉀有機肥的實踐,雖然過程有點麻煩,味道也不太好聞,但是看到的效果,真的覺得一切都值。而且用自己做的肥料種出來的菜,吃起來也更放心、更健康。以后我還會繼續堅持下去,也希望我的經驗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 友情提示:堆肥發酵的時間長短,跟溫度有很大關系。夏天溫度高,發酵得快,冬天溫度低,發酵得慢。
- 再友情提示:草木灰是堿性的,施用的時候要注意用量,不要過量,否則容易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