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嘮嘮我自家那幾畝玉米地是怎么上肥的。這玩意兒,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挺能折騰人。我這也不是啥專家,就是自己種這些年,瞎琢磨出來的一點土辦法,好不好用,各位自個兒掂量。
打底肥,這是頭道關
開春犁地那會兒,就得把底肥給弄進去。以前我圖省事,就撒點復合肥完事兒。后來發現,光靠復合肥,地力有點跟不上,玉米前期長得也一般。這幾年我就改,重點是農家肥得跟上。就是咱自家漚的那些雞糞、豬糞啥的,徹底腐熟透的那種。這玩意兒肥效慢,但養地。
具體咋弄?我一般是先把農家肥均勻撒在地里,然后用旋耕機打一遍,讓土和糞肥摻和勻實。然后開溝準備下種的時候,在溝底再撒一層復合肥。我一般用那種氮磷鉀比例差不多的,比如三個十五(15-15-15)的,或者專門的玉米緩釋肥也行,看當年哪個劃算買哪個。關鍵一步來,撒完復合肥,一定得蓋上一薄層土,大概兩三指厚,然后再放玉米種子。千萬不能讓種子直接挨著化肥,不然鐵定燒苗,這個虧我吃過,一燒一大片,心疼死。
苗期追肥,看苗下菜
等玉米苗長到差不多五六片葉子,也就是到咱膝蓋那么高的時候,就得看情況追肥。這時候叫“提苗肥”。
- 如果底肥足,苗長得黑壯黑壯的,那這遍肥甚至可以省,或者少施點。
- 要是苗看著發黃,長得蔫唧的,那就必須追!
追啥?我一般就用尿素。這玩意兒勁兒大,來效快,主要是補氮,讓玉米苗趕緊拔高、長壯實。咋追?我是在離玉米根大概一扎遠(差不多10-15公分)的地方,用小鋤頭刨個小坑,把尿素撒進去,然后趕緊蓋上土。千萬別撒在玉米心葉里,那也容易燒苗。一畝地用個十幾二十斤尿素就差不多,不能貪多。
拔節孕穗肥,這頓是關鍵
等玉米長到差不多一人高,開始拔大稈子,準備抽雄吐絲那陣兒,這是玉米一生中需要肥料最多的時候,這頓肥叫“大喇叭口”肥,或者叫“攻穗肥”。這頓肥要是跟不上,那玉米棒子就長不大,容易禿尖、癟粒。
這遍肥我下的比較重。還是以尿素為主,補充氮肥,讓它使勁長個兒長棒子。還得加點鉀肥,比如氯化鉀。鉀肥能讓玉米稈子更結實,不容易倒伏,還能促進玉米粒灌漿,讓籽粒飽滿。我一般是尿素和氯化鉀混著用,一畝地尿素得用到三十斤往上,氯化鉀配個十來斤。施肥方法跟提苗肥差不多,還是在植株旁邊刨坑深施,離根稍微遠一點點,然后埋好土。下雨前施或者施完澆水最好,能讓肥料快點化開被吸收。
后期還追不追?
基本上,把這三遍肥(底肥、提苗肥、攻穗肥)伺候好,我這塊地的玉米長勢就差不。后期一般就不再追肥,除非看著確實有脫肥的跡象,那就少量再補點尿素。但大多數情況,前三板斧掄好,就等著秋收。
種玉米施肥這事兒,真沒個一成不變的法子。得看你家地是啥土質,肥不肥,還得看當年的雨水、玉米長勢。我這就是自己摸索的經驗,農家肥打底,復合肥補充,關鍵時期拿尿素沖一沖,再配點鉀肥。反正我這么弄幾年,感覺還行,玉米棒子都挺瓷實。各位看官,有更好的法子也歡迎交流,咱互相學習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