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嘮嘮我這“死雞肥料”的實踐過程,絕對是干貨滿滿,全是血淚史!
話說前陣子,村里王大爺養(yǎng)雞場鬧點小情況,死不少雞,那叫一個愁眉苦臉。我尋思著,這雞死也不能浪費,得想個法子變廢為寶。
第一個念頭就是:這玩意兒能不能當肥料?
我趕緊上網(wǎng)查資料,果然,死雞是可以做肥料的!而且據(jù)說效果還不錯,比化肥啥的更天然,對地也
說干就干!我先跟王大爺商量,把死雞拉到我家后院的一塊空地。這死雞的味道,那真叫一個酸爽,熏得我差點沒吐出來。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怎么把這些死雞變成肥料?
我一開始想直接埋土里,簡單粗暴。結(jié)果挖個坑,把雞放進去,沒兩天就發(fā)現(xiàn)不對勁。蒼蠅滿天飛,臭味熏天,鄰居都來投訴。這肯定不行!
- 第一次嘗試:直接掩埋,失?。?/strong>
看來直接埋土里不行,得堆肥!我找來一個大塑料桶,底部鉆幾個孔,用來透氣。
然后,我把死雞切碎,這過程就不細說,反正挺惡心的。切碎之后,一層雞肉,一層土,再加點干草,一層一層地往桶里堆。
堆完之后,我還往里面加點淘米水,據(jù)說可以加速發(fā)酵。
- 第二次嘗試:塑料桶堆肥,加淘米水。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我每天都去翻一下,保持濕度和透氣性。
一個月過去,打開桶一看,味道還是很大,而且雞肉基本沒怎么分解,感覺像是餿一樣。
這下我有點懵,難道是方法不對?
我又上網(wǎng)查資料,發(fā)現(xiàn)堆肥的關鍵在于碳氮比例。雞肉是氮含量很高的東西,需要加入大量的碳源才能平衡。
我趕緊找來大量的干樹葉、秸稈、木屑,一股腦地加到桶里,重新攪拌均勻。
- 第三次嘗試:補充大量碳源(樹葉、秸稈、木屑)
這回感覺好多,味道沒那么刺鼻。我又耐心地等兩個月,期間時不時地翻動一下。
再次打開桶,驚喜地發(fā)現(xiàn),雞肉已經(jīng)基本分解,變成黑色的腐殖質(zhì),聞起來有點土腥味,但已經(jīng)沒有惡臭!
我把這些腐殖質(zhì)挖出來,曬干,然后撒到菜地里。
你猜怎么著?
用這種“死雞肥料”種出來的菜,那叫一個綠油油,長勢喜人!而且味道也特別感覺比用化肥種出來的菜更有“菜味”。
- 最終成功:死雞變廢為寶,菜地豐收!
總結(jié)一下這回“死雞肥料”的經(jīng)驗教訓:
1. 直接掩埋絕對不行,污染環(huán)境,還會招惹蚊蟲。
2. 堆肥一定要注意碳氮比例,氮源(雞肉)要搭配大量的碳源(樹葉、秸稈、木屑)。
3. 堆肥過程要保持濕度和透氣性,時不時地翻動一下。
4. 耐心!耐心!耐心!堆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
這回“死雞肥料”的嘗試,雖然過程曲折,但結(jié)果是令人滿意的。既解決死雞的處理問題,又變廢為寶,為菜地提供優(yōu)質(zhì)的肥料。以后誰再說死雞沒用,我就把我的經(jīng)歷講給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