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雞毛,這玩意兒到底能不能當肥料使,我自個兒也琢磨過,還真動手試試。以前家里養幾只雞,那毛掉得呀,掃起來挺麻煩,扔又覺得可惜。后來聽人嘮嗑,說這雞毛有營養,能肥地。
搗鼓雞毛的開始
一開始我也不信,那輕飄飄的毛,能有啥用?看著挺干凈,不然,混著不少雞糞和臟東西。我尋思著,直接埋土里肯定不行,有人說容易“燒苗”,而且那玩意兒結構挺穩定的,估計爛得慢。所以我決定先讓它自個兒爛熟再說。
我找個大塑料桶,就是那種帶蓋子的,底下鉆幾個孔透氣。先把攢下來的雞毛扔進去,量也不算少,攢大半桶。光有雞毛肯定不行,分解得慢。我就加些料進去:
- 園子里拔的雜草
- 廚房里的菜葉果皮(沒放油鹽的那些)
- 還摻點之前的漚好的肥土,想著帶點菌進去能快點發酵
- 灑點水,讓它保持濕乎乎的,但不能泡在水里。
漫長的等待和翻騰
蓋上蓋子,沒蓋嚴實,留點縫透氣。然后就把它放墻角那兒,不去管它?那不行。這玩意兒得經常照看著。大概每隔一兩個星期,我就得去把它翻騰一遍。用個小鏟子,從底下往上翻,讓空氣進去,也讓它們爛得均勻點。剛開始那會兒,味道確實不咋地,有點沖。不過翻幾次,加上時間長,味道就慢慢淡,變成一種泥土發酵的氣味。
這個過程可真不短。那些雞毛看著軟,挺頑固的。過差不多小半年,桶里的東西才看著像那么回事。原來的雜草菜葉基本都看不清,變成黑褐色的土狀物。雞毛?大部分也分解,但還是能看到一些細小的、沒完全爛掉的毛茬子混在里面。
用上自制雞毛肥
等到秋天翻地準備種菜的時候,我就把這桶“雞毛肥”給倒出來。看著顏色黑乎乎的,聞著也沒啥臭味,就是一股土腥氣。我沒敢直接當底肥用太多,還是怕勁兒太大,燒壞根就不好。就把它跟園土摻和在一塊兒,大概一份肥配個七八份土,攪勻,然后才撒到菜地里,再翻耕一下。
第二年開春種點青菜蘿卜,感覺長得還真不錯,葉子綠油油的,比往年同期好像是壯實一些。是不是全是這雞毛肥的功勞?我說不畢竟種地這事兒影響因素多,但至少沒起反作用,地力肯定是補充。
總的來說
所以要問雞毛能不能做肥料?我的實踐結果是:能!但是,絕對不能直接用。得耐心點,把它跟其他廚余、園林垃圾一起堆漚,讓它充分腐熟才行。是個慢功夫,但廢物利用,也算是給咱這土地添點兒肥力,挺你要是家里也有雞毛,或者能弄到雞毛,又不想浪費,可以試試我這法子,就是得有點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