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嘮嘮我最近搗鼓的一個事兒——把那些開敗的花,弄成肥料再利用起來。咱也不是啥專家,就是自己瞎琢磨、瞎試試,記錄一下過程,給大家做個參考。
開始動手前的想法
事情是這樣的,前陣子家里領導買的花,還有陽臺上自己種的一些草花,開完敗,看著挺可惜的。直接扔垃圾桶,感覺有點浪費,畢竟也是花錢買的、費心養的。我就琢磨著,老聽說啥落葉歸根,這花敗,是不是也能回歸土壤,給別的植物當點養分?網上隨便扒拉一下,都說可以,但是不能直接埋,得先讓它“爛”透才行,也就是他們說的“腐熟”。行,那就試試唄。
收集和處理
第一步,收集。我就把那些枯萎的花瓣、葉子、還有剪下來的軟桿子都收集起來。太硬的粗桿子我給扔,感覺那玩意兒不容易爛。收集一小堆,看著還行。
第二步,找容器。家里正好有個帶蓋子的舊塑料桶,不大不小,覺得挺合適。也有人說用厚實的黑塑料袋也行,主要是得能密封,不然味道可能有點大,而且也容易招小蟲子。
第三步,裝桶加水。我把收集的花瓣葉子啥的,都塞進那個桶里。塞的時候稍微壓壓,但沒壓得太死。然后,關鍵來,得加水。不能加太多,就是讓這些花花草草都濕潤起來,有點潮乎乎的感覺就行。我估摸著加大概能沒過一半材料的水。水能幫助它們更快地分解。
第四步,密封等待。加完水,我就把桶蓋子蓋緊。然后把它放到陽臺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盡量不礙事,也避免陽光直曬,據說那樣溫度太高也不接下來就是等,這個過程急不來。
漫長的等待和觀察
這期間,大概過個十天半個月的,我會打開蓋子瞅一眼,順便透透氣。剛開始沒啥變化,后來慢慢就能看到里面的東西顏色變深,開始發黑,有點爛泥巴的樣子。味道嘛剛開始有點酸餿味,不算好聞,但也沒到無法忍受的地步,蓋上蓋子就聞不到。所以我才說,密封真的很重要。
我大概等能有兩三個月,具體時間我也沒掐表,就是感覺里面的東西都變得黑乎乎、軟爛爛的,原來的花瓣葉子形狀都看不太清,聞起來也沒那么沖,有點像下雨后那種泥土的味道。這時候我就覺得,差不多,應該算是“腐熟”好。
咋用的
這個弄好的“花肥”,可不能直接一大坨就扣在花盆里,那樣容易燒根。我是這么用的:
- 換盆的時候用:正好有幾盆花要換土,我就把這個自制的肥料摻在新的營養土里。大概比例是肥料占土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沒精確量,就是憑感覺摻和均勻,然后用這個混合土來種花。
- 當底肥用:給一些大一點的盆栽,我會在盆底鋪一層這個,然后再蓋上土種花,讓根系慢慢往下長能吸收到。
- 追肥少量埋:對于正在長的花,我就在遠離根系的盆邊,挖幾個小坑,每個坑里埋一小勺這個肥料,然后蓋上土。量一定要少,而且不能直接接觸根。
實踐下來感覺咋樣
用這些自己弄的花肥,感覺還是有點效果的。雖然不像買的化肥那樣效果神速,但是感覺土質好像松軟一些,而且用段時間后,那幾盆換盆用自制肥的花,葉子看著也挺油亮的,長得也還行。最主要的是,心里踏實,廢物利用嘛感覺挺環保,也省點買肥料的錢。
這個“花化為肥料”的實踐,我覺得挺成功的,過程也不復雜,就是需要點耐心等它腐熟。如果你家里也有不少敗花,不妨也試試看,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