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嘮嘮我最近在搞的“肥料包膜降解”這個事兒。一開始我也是一頭霧水,但擼起袖子干幾個月,總算摸到點門道,也踩不少坑,今天就跟大家伙兒分享分享。
我尋思著這包膜肥料,不就是給肥料穿層“衣服”嘛讓它慢慢釋放,別一下子全撒出去浪費。但真要做起來,才發現沒那么簡單。這“衣服”得是能降解的,不然到時候地里全是塑料,那還得?
- 第一步:選材料。
- 第二步:做包膜。
- 第三步:測試降解。
我在網上搜羅一大堆資料,什么植物纖維、可降解樹脂、腐殖酸,看得我眼花繚亂。想著要環保,還得考慮成本,決定先用淀粉和一些常見的農業廢棄物試試水。這玩意兒便宜,而且理論上降解起來也快。
我參考網上一些資料,什么造粒塔噴霧法、流化床涂布法,感覺都太高大上,咱也沒有那設備!決定用最土的辦法:手動滾!
先把肥料顆粒用水稍微打濕,然后丟進一個大盆里,再把調好的淀粉漿往里倒,一邊倒一邊滾。這滾的力道還得掌握太輕包不上,太重全碎。那幾天,我天天在院子里滾肥料,鄰居都以為我瘋。
包好的肥料,我分幾批,埋到不同的土里,有的土肥沃,有的土貧瘠,有的干,有的濕。然后每天觀察,記錄它們的降解情況。這降解速度可真是慢,我都懷疑是不是我這“衣服”做的太結實。
結果嘛有好有壞。
好的方面是,淀粉確實能降解,埋在土里的肥料,過一段時間,“衣服”就慢慢爛掉,里面的肥料也釋放出來。壞的方面是,這降解速度太不穩定,受土壤濕度、溫度影響太大。而且這“衣服”強度也不夠,容易破損,一破損,肥料就一股腦全出來,起不到緩釋的效果。
遇到的坑和經驗教訓
1. 材料配比很重要。
一開始我光想著用淀粉,結果發現太脆,后來加一些纖維素,強度才稍微好點。所以說,這材料配比得不斷嘗試,找到一個平衡點。
2. 包膜厚度要控制
“衣服”太厚,降解太慢;“衣服”太薄,容易破損。我試好幾種厚度,才找到一個比較合適的。
3. 土壤環境影響大。
不同類型的土壤,降解速度差別很大。以后還得針對不同土壤,調整包膜材料和工藝。
這回實踐雖然沒完全成功,但也讓我學到很多。
以后,我打算嘗試用一些更高級的可降解材料,比如聚乳酸(PLA)之類的,看看能不能做出更好的包膜肥料。這玩意兒雖然貴點,但是效果應該更而且也更環保。
科研這條路,就是不斷嘗試、不斷失敗、不斷總結的。
我會繼續努力,爭取早日做出真正實用、環保的包膜肥料,為農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