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嘮嘮我種“肥料大豆”的事兒,這玩意兒可不是直接吃的,是用來改良土壤,給地里“上勁兒”的!
我尋思著地里的土不行,板結得厲害,種啥都不愛長。聽村里的老把式說,種點大豆能改良,特別是那種專門的“肥料大豆”,我就動心。趕緊跑去種子站,跟老板一頓嘮嗑,選個抗病性根瘤多的品種。
拿到種子,第一步就是泡種。用溫水泡個一天一夜,看到種子“呲”開小口,露出白芽,這才算到位。然后就是催芽,找個濕毛巾,把種子包起來,放在溫暖的地方,每天早晚都澆點水,保持濕潤。大概兩三天,小芽就冒出來,一個個白白嫩嫩的,看著就喜人。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播種!我可不敢馬虎,先是把地翻一遍,把土疙瘩都打碎,然后施點底肥,用的就是農家肥,雞糞啥的,漚熟的那種。肥力足,還環保。然后就按照行距大概30厘米,株距10厘米的樣子,開始點播。每個坑里放兩三粒種子,蓋上薄薄的一層土,再澆透水。這水可得澆足,讓種子跟土壤充分接觸。
播種完,就等著出苗。這幾天我天天都往地里跑,看看有沒有動靜。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小苗就陸陸續續地冒出來,綠油油的一片,看著就舒坦。苗期管理也很重要,得注意除草,保持土壤濕潤。我隔三差五就去拔拔草,澆澆水,生怕它們長不
等大豆苗長到十幾厘米高的時候,我就開始追肥。追肥可不能亂來,我用的是尿素,兌水稀釋,然后順著壟溝澆下去。量不能太大,免得燒苗。追肥之后,大豆苗長得更快,葉子也更綠。而且我發現地里多好多小蜜蜂,圍著大豆花嗡嗡地飛,看來這大豆花還挺招蜂引蝶的。
到開花結莢期,我就沒怎么管,讓它自然生長。這段時間,大豆需要的水分和養分比較多,如果遇到干旱,就適當澆點水。還要注意防治病蟲害,不過我種的這個品種抗病性比較基本沒啥病蟲害。
等大豆莢變黃,葉子也開始發黃的時候,就可以收割。我把大豆割下來,晾曬幾天,等豆莢完全干透,就可以脫粒。脫粒之后,把豆子清理干凈,就可以用作綠肥。我把這些大豆秸稈和豆子都埋到地里,讓它們慢慢腐爛,增加土壤的肥力。也可以直接把大豆秸稈剁碎,撒在地里,然后翻耕,效果也差不多。
種“肥料大豆”雖然不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但是它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為以后的種植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種大豆還能固氮,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減少化肥的使用。這可是個長遠投資,我覺得挺值的。
這回種“肥料大豆”的經歷,讓我對土地有更深的認識。種地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但是,當你看到自己辛勤勞作的成果,那種喜悅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以后我還要繼續探索更多的種植方法,讓我的土地更加肥沃,讓我的生活更加美
- 播種前:泡種催芽,精挑細選。
- 播種時:施足底肥,點播均勻。
- 苗期:除草澆水,細心呵護。
- 追肥:適量施肥,促進生長。
- 收割:晾曬脫粒,用作綠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