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低菌源基數,減少病源。對樹下棗吊、落葉、病果等及時清除,也包括附近刺槐樹的枯葉落葉及相關染病樹種的病果、枯死枝葉等。盡量不用刺槐防護林,改用其他樹種。
(2)農業栽培措施。見棗銹病部分。
(3)做好害蟲防治,杜絕傳播途徑。對蝽象類、葉蟬類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做重點防治。
(4)化學防治。于發病期前的6月下旬先用一次殺菌劑消滅樹上病源,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40%新星乳油800倍液等;臨近發病期可結合棗銹病防治,于7月中、下旬噴1次倍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發病期的8月中旬左右,選用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每百萬單位對水6~8千克)或10%多氧霉素1000倍液交替使用,并混入80%代森錳鋅(噴克,大生M-45、新萬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新星乳油10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使用深度見說明)每10~15天1次,至9月上、中旬一般結束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