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養花那會兒,對著花市里五顏六色的肥料袋子,我腦袋是懵的。啥復合肥、有機肥、緩釋肥,聽著都挺專業,但哪個好用,心里真沒譜。
瞎買亂試階段
最早嘛就是看哪個包裝順眼,或者聽老板隨便推薦兩句就買。記得買過一種彩色的小圓顆粒,說是緩釋肥,撒在盆土表面就行,能管好幾個月。我也沒多想,抓一把就撒上去。有些花好像是長得精神點,但有些沒啥變化,還有一盆小苗,撒多點,葉子反而黃,估計是燒苗。那時候澆水也不懂控制,反正就是瞎弄。
后來又試過那種水溶肥,就是粉末或者液體,要兌水澆的。這個感覺來效快,特別是觀葉的植物,用沒多久,葉子就顯得綠油油的。但缺點也明顯,得經常用,隔個十天半個月就得兌水澆一次,有點麻煩。而且每次兌多少,心里也沒個準數,怕濃燒根,稀沒效果。
開始琢磨有機肥
聽老一輩人說,他們以前種地都用農家肥,效果好還不傷地。我就琢磨著給花也試試有機肥。自己漚肥太麻煩,味道也大,就在網上買些發酵好的羊糞、雞糞,還有那種叫豆餅肥的東西。
- 用法就是埋在盆土邊緣,離根遠一點。
- 感覺用有機肥之后,土質確實松散些,不像以前那樣容易板結。
- 肥效,感覺不快,但是比較溫和,持久。用之后,花草看著挺壯實,不容易生病。
不過有機肥也不是萬能的。有些需要快速見效的時候,比如促花,光靠它就不太行。
針對性施肥的摸索
養的時間長,慢慢發現不同的花,在不同時候,對肥料的需求真不一樣。
比如快到花期,像月季、梔子花這些,光用氮肥葉子長得賊就是不開花。后來知道要用磷鉀肥,我就去買那種叫磷酸二氫鉀的白色粉末,開花前兌水噴葉子或者灌根,效果確實明顯,花苞多不少。
還有些花特別“作”,比如梔子花、茉莉、杜鵑,它們喜歡酸性土。養著養著葉子發黃,不是缺水也不是暴曬,就可能是土壤堿性化。這時候就得用點硫酸亞鐵,兌水澆下去,調理一下土壤酸堿度,黃葉就能慢慢轉綠。
我的實踐總結
現在養花施肥,我算是有點自己的心得。不再像以前那樣瞎買亂用,也不會只盯著一種肥用。
我的習慣是:
- 大部分盆栽,在上盆或者換盆的時候,在盆底混一些發酵好的有機肥(比如羊糞)和一些緩釋肥作為底肥。這樣能保證基礎營養,也改善土質。
- 在生長旺季(春天和秋天),對于觀葉植物,我會隔半個月左右用一次水溶性的復合肥,氮磷鉀比較均衡的那種,促進生長。
- 對于開花植物,在花期前一個月左右,開始改用磷鉀含量高的水溶肥,比如磷酸二氫鉀,促進花芽分化和開花。
- 像梔子花這種喜酸的,定期用一點硫酸亞鐵溶液灌根,預防黃葉。
沒有哪一種肥料是絕對“最好”的,關鍵還是得看你養的是什么花,它處在什么生長階段,以及你用的土怎么樣。多觀察,多嘗試,慢慢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家花草的施肥方法。別怕失敗,養花嘛就是個不斷實踐和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