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兒嘮嘮嗑,說說我自個兒搗鼓商品有機肥料的那些事兒。別看我現(xiàn)在能對著配方頭頭是道,想當初也是個啥都不懂的菜鳥,一頭扎進地里,交不少學(xué)費才摸索出點門道。
就是尋思著家里的地不能老用化肥,土都板結(jié),種啥都不香。聽說有機肥改良土壤,種出來的東西也好吃,就動自己做的念頭。
我得找原料!上網(wǎng)查查,又問問村里的老把式,說是豆粕、芝麻粕這些都是好東西。我托人從榨油坊里搞些豆粕,又弄點爛菜葉子、果皮啥的,心想著這不就齊活兒嗎?
接下來就是發(fā)酵。我挖個坑,把這些東西一層一層地鋪進去,再澆上水,蓋上塑料布。那時候天氣熱,我心想捂幾天就能發(fā)酵好。結(jié)果?過倆星期,我去掀開一看,好家伙,臭氣熏天,上面還長滿白毛,跟電影里的僵尸似的。
我趕緊又去請教老把式,才知道發(fā)酵不是那么簡單的。得加菌種,還得控制溫度和濕度。我趕緊上網(wǎng)買菌種,又買溫度計和濕度計,重新開始。
這回我學(xué)乖,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步驟來。先把豆粕、菜葉子這些東西切碎,然后拌上菌種,再加水攪拌均勻。這回沒挖坑,找個大塑料桶,把混合物放進去,蓋上蓋子,每天都去翻一翻,量量溫度和濕度。
這回效果就好多,沒那么臭,而且溫度也慢慢升高。我每天都仔細觀察,生怕出啥問題。大概過一個月,溫度開始下降,顏色也變黑,聞起來有股淡淡的泥土味兒,我心想這應(yīng)該是發(fā)酵好。
發(fā)酵好,還得晾曬。我把發(fā)酵好的肥料倒出來,鋪在太陽底下晾曬,曬干才能裝袋。曬的時候還得注意,不能讓雨淋,不然就白費勁。
曬干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到地里去用。先把地翻一遍,然后把有機肥撒進去,再把土耙平。種上菜,澆上水,就等著收成。
剛開始效果真不明顯,菜長得慢,個頭也小。我有點灰心,心想是不是自己做的有機肥不行?但是,我堅持用,一直用到第二年。奇跡出現(xiàn)!第二年,菜長得特別又綠又壯,而且味道也比以前好多。
從那以后,我就一直堅持自己做有機肥。雖然過程有點麻煩,但是看著地里的菜越長越心里就特別有成就感。而且自己做的有機肥,用著也放心,不用擔心里面有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
我做的有機肥肯定比不上人家工廠里生產(chǎn)的,但是對我來說,夠用。而且自己動手,也學(xué)到不少東西,知道土壤的奧秘,也更懂得珍惜糧食。
我覺得種地就是個不斷學(xué)習(xí)的過程,得不斷嘗試,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才能種出好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