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兒嘮嘮嗑,說說我這“肥料產子”的實踐經歷,絕對接地氣,全是干貨!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前陣子尋思著給家里的菜園子好好施個肥,讓那些瓜果蔬菜長得更壯實。結果去農資店轉一圈,看著琳瑯滿目的肥料,啥尿素、磷肥、鉀肥,名字都聽得我頭大。老板倒是挺熱情,一股腦兒給我推薦一堆,說是效果見效快。就怕聽這些,總感覺里面有啥貓膩。
回家琢磨好幾天,想起小時候在農村,老人們都用農家肥,那玩意兒雖然臭點,但種出來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樣。于是我就決定自己動手,搞點“土”肥料!
說干就干!
- 第一步:收集材料。 我把家里的廚余垃圾,像啥爛菜葉子、果皮、剩飯剩菜,都收集起來。還特意去小區里撿一些落葉,樹枝啥的。
- 第二步:找個容器。 我找個廢棄的大塑料桶,底部鉆幾個孔,方便透氣。
- 第三步:開始堆肥。 先在桶底鋪一層樹枝,再鋪一層落葉,然后把廚余垃圾倒進去,再蓋一層土。記住,每隔幾天要翻動一下,讓它充分發酵。
剛開始那幾天,桶里味道確實有點重,我趕緊蓋上蓋子,放在比較通風的地方。過一個多月,我打開桶一看,哇!黑乎乎的,臭味也沒那么濃,有點泥土的香味。這說明說明我的肥料“產子”成功!
接下來就是施肥。 我把這些自制肥料挖出來,埋在菜地的根部,澆上水。沒過幾天,我發現那些菜苗長得特別快,葉子也綠油油的,比之前精神多。
總結一下這回“肥料產子”的經驗教訓:
- 廚余垃圾一定要處理 像啥油膩的、太咸的,最好別放進去,容易滋生細菌。
- 要保持濕度。 太干發酵不太濕容易爛。
- 耐心是關鍵。 堆肥需要時間,別想著一蹴而就。
這回DIY肥料的經歷,讓我體會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樂趣。而且用自己做的肥料種出來的菜,吃著也放心!下次我還打算試試用豆渣、花生殼來堆肥,看看效果咋樣。大家伙兒要是感興趣,也可以一起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