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輸液生產中主要的問題以及原因?
據國家經貿委行業規劃司提供的信息,雖然我國大輸液生產近年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目前我國大輸液生產也存在著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四大問題。
一、品種研發能力差,缺乏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我國輸液劑品種與臨床的需求與西方發達國家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國外輸液品種已超過200種,氨基酸、電解質、糖類輸液的品種正在向系列化方向發展。治療型輸液劑品種發展很快,已超過170種。盡管近年來,我國開發出了一批輸液新品種,品種結構也有所優化,但生產仍集中在鹽類、葡萄糖、氨基酸、甲硝唑、替硝唑等少數幾個產品上,開發的新品種也主要集中在喹諾酮類等少數幾個品種上。糖類輸液中木糖醇、麥芽糖、轉化糖、混合糖等品種仍是空白;復方電解質輸液未形成系列;一些品種不能滿足醫院需求,如人血白蛋白、脂肪乳、氟康唑,一些治療型氨基酸輸液等品種還需要進口。
二、包裝材料有待進一步改進。
目前,90%以上的輸液還是采用玻璃瓶包裝。玻璃瓶不僅存在易破損、不便運輸、倉儲體積大等缺點,而且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需要不斷向藥液中引入空氣,空氣中的灰塵、微生物很容易污染藥液,所以國外輸液大部分采用優質塑料瓶與塑料袋包裝。盡管近年來,我國有21家企業引進或計劃引進25條軟袋生產線,有17家企業引進或計劃引進20條塑料瓶生產線,但由于生產技術問題或是產品成本高、難以進入《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而多數不能正常生產。由于輸液用丁基膠塞的質量及價格等原因,目前國內生產的絕大多數輸液劑采用天然膠塞。天然膠塞存在易老化、氣密性差、針刺時易掉屑、長期與藥液接觸會使藥液出現沉淀或渾濁等缺點,會影響產品的質量及保存期。目前,我國一些附加價值較高的品種所需瓶塞還需進口。
三、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盡管我國已于2000年年底對大容量注射劑進行了GMP認證,但是部分輸液產品的質量仍達不到國家標難。據國家藥品監督局2001年第三季度的藥品質量抽驗公告,對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41個廠家118批產品的質量抽驗,有13批不合格;對甲硝唑注射液92個廠家241批產品的質量抽驗,有40批不合格。不合格品既有來自工廠的,也有來自醫院制劑室的。第四季度的藥品抽驗中,質量不合格的輸液產品絕大多數來自醫院制劑室配制的產品。
四、新一輪重復建設在全國蔓延。
自2001年以來,一股改建、擴建、新建輸液生產線的“熱潮”在全國悄然升起。現有的輸液生產企業,幾乎都在進行擴建或計劃擴建;一些未進行過輸液生產的企業包括行業外的企業通過開發或購買新品種或引進新包裝開始涉足輸液行業。
據中國制藥裝備行業協會對國內21家輸液生產線制造商的統計,2001年,全國共銷售輸液生產線301條。另據有關資料,進口的輸液生產線也達到6條。按平均每條生產線生產1000萬瓶計算,全國新增輸液生產能力超過30億瓶。這些生產線如建成投產,新增能力將超過2001年我國輸液總產量,但是醫院的消費總量并沒有大幅增加。這一現象令人擔憂。據了解,產生重復建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藥監局要求大容量注射劑必須在2000年年底通過GMP認證的要求,迫使一些小企業(約130家)因不達標而暫時停產,生產企業數減少了約1/3,騰出了部分生產能力;多數醫院制劑室因達不到GMP要求,沒有換發生產許可證而停產,騰出了4~5億瓶左右的生產能力。部分生產能力暫時淡出市場,使原有的輸液生產企業訂單增加、給輸液生產企業一個市場供不應求信號,輸液企業紛紛加入到擴大生產能力的行列中,品種主要集中在氯化鈉和葡萄糖上。據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統計,2001年全國輸液產量增加了5.8億瓶,同比增長25.4%。其中,氯化鈉增加41.5%,葡萄糖增加21.9%,脂肪乳增加15.7%。
二、從深層次上看,我國制藥企業新產品研究開發能力弱,缺乏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自己的特色產品,其發展往往是以市場上現有品種的行銷態勢為導向。當市場上某個產品暢銷時,大家都不顧一切,不考慮自己的優劣勢,蜂擁而上,造成重復建設。
氨基酸注射液多少錢?
氨基酸在市場上的價格有很多 補充氨基酸很重要,氨康源氨基酸飲料含有人體所需的十種必須氨基酸 全面補充氨基酸營養,市場價98元一盒 但阿里巴巴批發團購可以便宜
輸氨基酸的利大還是弊大
利大于弊。
據分析,氨基酸中的谷氨酸,不僅是人體一種重要的營養成分,而且是治療肝病、神經系統疾病和精神病的常用藥物,對肝病、精神分裂癥、神經衰弱均有療效。
氨基酸(氨基酸食品)是蛋白質(蛋白質食品)的基本成分。蜂王漿中含有20多種氨基酸。除蛋白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人體本身不能合成、又必需的氨基酸外,還含有豐富的丙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甘氨酸、胱氨酸、脯氨酸、酷氨酸、絲氨酸等。科學家分析了蜂王漿(蜂王漿食品)中29種游離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脯氨酸含量最高,占總氨基酸含量的58%。
從營養學的角度說:
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指人體(或其它脊椎動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遠不適應機體的需要,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給,這些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成人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約為蛋白質需要量的20%~37%。共有8種其作用分別是:
賴氨酸:促進大腦發育,是肝及膽的組成成分,能促進脂肪代謝,調節松果腺、乳腺、黃體及卵巢,防止細胞退化;
色氨酸:促進胃液及胰液的產生;
苯丙氨酸:參與消除腎及膀胱功能的損耗;
蛋氨酸(甲硫氨酸):參與組成血紅蛋白、組織與血清,有促進脾臟、胰臟及淋巴的功能;
蘇氨酸:有轉變某些氨基酸達到平衡的功能;
異亮氨酸:參與胸腺、脾臟及腦下腺的調節以及代謝;腦下腺屬總司令部作用于甲狀腺、性腺;
亮氨酸:作用平衡異亮氨酸;
纈氨酸:作用于黃體、乳腺及卵巢。
2、半必需氨基酸和條件必需氨基酸:
精氨酸:精氨酸與脫氧膽酸制成的復合制劑(明諾芬)是主治梅毒、病毒性黃疸等病的有效藥物。
組氨酸:可作為生化試劑和藥劑,還可用于治療心臟病,貧血,風濕性關節炎等的藥物。
人體雖能夠合成精氨酸和組氨酸,但通常不能滿足正常的需要,因此,又被稱為半必需氨基酸或條件必需氨基酸,在幼兒生長期這兩種是必需氨基酸。人體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成人比嬰兒顯著下降。(近年很多資料和教科書將組氨酸劃入成人必需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動物)自己能由簡單的前體合成,不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例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
作為機體內第一營養要素的蛋白質,它在食物營養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它在人體內并不能直接被利用,而是通過變成氨基酸小分子后被利用的。即它在人體的胃腸道內并不直接被人體所吸收,而是在胃腸道中經過多種消化酶的作用,將高分子蛋白質分解為低分子的多肽或氨基酸后,在小腸內被吸收,沿著肝門靜脈進入肝臟。一部分氨基酸在肝臟內進行分解或合成蛋白質;另一部分氨基酸繼續隨血液分布到各個組織器官,任其選用,合成各種特異性的組織蛋白質。在正常情況下,氨基酸進入血液中與其輸出速度幾乎相等,所以正常人血液中氨基酸含量相當恒定。如以氨基氮計,每百毫升血漿中含量為4~6毫克,每百毫升血球中含量為6.5~9.6毫克。飽餐蛋白質后,大量氨基酸被吸收,血中氨基酸水平暫時升高,經過6~7小時后,含量又恢復正常。說明體內氨基酸代謝處于動態平衡,以血液氨基酸為其平衡樞紐,肝臟是血液氨基酸的重要調節器。因此,食物蛋白質經消化分解為氨基酸后被人體所吸收,抗體利用這些氨基酸再合成自身的蛋白質。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實際上是對氨基酸的需要。
當每日膳食中蛋白質的質和量適宜時,攝入的氮量由糞、尿和皮膚排出的氮量相等,稱之為氮的總平衡。實際上是蛋白質和氨基酸之間不斷合成與分解之間的平衡。正常人每日食進的蛋白質應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突然增減食入量時,機體尚能調節蛋白質的代謝量維持氮平衡。食入過量蛋白質,超出機體調節能力,平衡機制就會被破壞。完全不吃蛋白質,體內組織蛋白依然分解,持續出現負氮平衡,如不及時采取措施糾正,終將導致抗體死亡。
氨基酸分解代謝所產生的a-酮酸,隨著不同特性,循糖或脂的代謝途徑進行代謝。a-酮酸可再合成新的氨基酸,或轉變為糖或脂肪,或進入三羧循環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放出能量。
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謝過程中產生含有一個碳原子的基團,包括甲基、亞甲基、甲烯基、甲快基、甲酚基及亞氨甲基等。
一碳單位具有一下兩個特點:1.不能在生物體內以游離形式存在; 2.必須以四氫葉酸為載體。 能生成一碳單位的氨基酸有:絲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甘氨酸。另外蛋氨酸(甲硫氨酸)可通過S-腺苷甲硫氨酸(SAM)提供“活性甲基”(一碳單位),因此蛋氨酸也可生成一碳單位。一碳單位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為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原料,是氨基酸和核苷酸聯系的紐帶。
參與構成酶、激素、部分維生素。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氨基酸分子構成),如淀粉酶、胃蛋白酶、膽堿脂酶、碳酸酐酶、轉氨酶等。含氮激素的成分是蛋白質或其衍生物,如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胰島素、促腸液激素等。有的維生素是由氨基酸轉變或與蛋白質結合存在。酶、激素、維生素在調節生理機能、催化代謝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人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約為蛋白質需要量的20%~37%。
氨基酸在醫藥上主要用來制備復方氨基酸輸液,也用作治療藥物和用于合成多肽藥物。目前用作藥物的氨基酸有一百幾十種,其中包括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種和構成非蛋白質的氨基酸有100多種。
由多種氨基酸組成的復方制劑在現代靜脈營養輸液以及“要素飲食”療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維持危重病人的營養,搶救患者生命起積極作用,成為現代醫療中不可少的醫藥品種之一。
谷氨酸、精氨酸、天門冬氨酸、胱氨酸、L-多巴等氨基酸單獨作用治療一些疾病,主要用于治療肝病疾病、消化道疾病、腦病、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用于提高肌肉活力、兒科營養和解毒等。此外氨基酸衍生物在癌癥治療上出現了希望。
氨基酸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并同生命活動有關的最基本的物質,是在生物體內構成蛋白質分子的基本單位,與生物的生命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在抗體內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生物體內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之一。
作為構成蛋白質分子的基本單位的氨基酸,無疑是構成人體內最基本物質之一。
生命的產生、存在和消亡,無一不與蛋白質有關,正如恩格斯所說:“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如果人體內缺少蛋白質,輕者體質下降,發育遲緩,抵抗力減弱,貧血乏力,重者形成水腫,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失去了蛋白質,生命也就不復存在,故有人稱蛋白質為“生命的載體”。可以說,它是生命的第一要素。
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如果人體缺乏任何一種必需氨基酸,就可導致生理功能異常,影響機體代謝的正常進行,最后導致疾病。同樣,如果人體內缺乏某些非必需氨基酸,會產生機體代謝障礙。精氨酸和瓜氨酸對形成尿素十分重要;胱氨酸攝入不足就會引起胰島素減少,血糖升高。又如創傷后胱氨酸和精氨酸的需要量大增,如缺乏,即使熱能充足仍不能順利合成蛋白質。總之,氨基酸在人體內通過代謝可以發揮下列一些作用:①合成組織蛋白質;②變成酸、激素、抗體、肌酸等含氨物質;③轉變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④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尿素,產生能量。因此,氨基酸在人體中的存在,不僅提供了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原料,而且對于促進生長,進行正常代謝、維持生命提供了物質基礎。如果人體缺乏或減少其中某一種,人體的正常生命代謝就會受到障礙,甚至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或生命活動終止。由此可見,氨基酸在人體生命活動中顯得多么需要。
氨基酸含量比較豐富的食物有魚類,像墨魚、章魚、鱔魚、泥鰍、海參、墨魚、蠶蛹、雞肉、凍豆腐、紫菜、等。另外,像豆類,豆類食品,花生、杏仁或香蕉含的氨基酸就比較多。
牛肉、雞蛋、黃豆、銀耳和新鮮果蔬。
動物內臟、瘦肉、魚類、乳類、山藥、藕等。
玉米中嚴重缺乏賴氨酸。
打氨基酸有用嗎?
氨基酸是生物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命現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生物科學的進步,人類對生物體內的生理機能及代謝活動的了解,氨基酸在生物體內的重要生物機能越來越清楚。氨基酸是生命機體之營養,生存和發展極為重要的物質,在生命體內物質代謝調控、信息傳遞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近30年來,在研究、開發和應用氨基酸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在發現新氨基酸種類和數量方面已由60年代50種左右,到現在已突破400種。在產量方面,60年代初世界氨基酸產量不過10萬噸,現在已躍上百萬噸,產值超百億美元。但與實際需求量還有較大距離,據專家們預計,到2000年年產值可望達到300億美元。氨基酸作為人類營養添加劑、調味劑、飼料添加劑、醫藥、農藥等在食品工業、農業、畜牧業及人類健康、保健等諸多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1 氨基酸的功能氨基酸的功能一直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可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農牧漁業、農藥、化妝品、保健品等各個領域。1.1 氨基酸在醫藥上的應用 洛斯氮平衡理論的確立與人類發現在正常代謝組織蛋白中缺乏某一種即會導致整個有機體代謝紊亂,使氨基酸成為維持人體營養和治療很多疾病的醫療藥物。醫藥是氨基酸相對用量不大但品種最多的一個部門,目前世界上用于藥物的氨基酸及氨基酸衍生物的品種達100多種。1.1.1 復合結晶氨基酸輸液 所謂氨基酸輸液,是各種氨基酸按一定比例和要求,也就是模式配合組成的一種靜脈注射液,根據模式不同,氨基酸輸液可分為不同類型。氨基酸輸液在我國發展極為迅速,1994年全國各種氨基酸輸液只1000萬瓶,1996年則上升到6000萬瓶,估計到2000年可達到1億瓶以上。氨基酸營養輸液 是一種給人體補充蛋白質營養的靜脈注射液,其氨基酸組成和配比依其模式不同而不同,如Wuj-N模式、FAO理想模式、FAO/WHO參考模式、人乳和雞蛋蛋白模式、土豆—雞蛋模式等。代血漿用輸液 此類氨基酸輸液以補充維持患者血容量為目的,通常采用11種氨基酸組成,輸液中加入右旋醣酐等作為血容量補充劑。止血用氨基酸輸液 這種氨基酸輸液由普通氨基酸輸液與止血劑如氨基己酸組成,它一方面補充因失血引起的蛋白質損失,同時阻止繼續出血。嬰幼兒用氨基酸輸液 根據嬰幼兒旺盛生長期體內保留氮及能量極少,嬰幼兒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肝臟等組織對營養素處理能力較差這一特點,配方選用高含量的支鏈氨基酸和精氨酸,而將谷氨酸和甘氨酸適當減少,并配合適量葡萄糖、維生素和電解質等。治療用氨基酸輸液 用于肝病的氨基酸輸液,是根據肝硬化病人圖譜表現為支鏈氨基酸(Leu、Lie、Val)含量偏低,而芳香族氨基酸(Try、Phe、Tyr)偏高,血清中支/芳比下降特點而設計的。此類輸液要求富含支鏈氨基酸。再如腎病用氨基酸輸液,要求補充體內的氨基酸基本參加體內蛋白質合成,不產生或僅產生極少氮,改善患者的營養和代謝狀況,減少患者尿毒癥癥狀,獲得正氮、正鉀平衡、提高血清蛋白含量,達到改善腎功能效果。再如腫瘤患者氨基酸輸液,是針對不同腫瘤患者特殊的氨基酸圖譜,配合治療藥物而設計的。1.1.2 要素膳及氨基酸口服液 要素膳是一種含氨基酸營養素齊全,不需或稍經消化即可吸收的無渣膳食,可供口服與管飼之用。它比靜脈營養簡便、經濟、安全而又符合生理狀態,是近代臨床營養上的重大進展。氨基酸口服液發展迅速,用結晶的L型氨基酸按FAO/WHO模式配制的產品,國內市場已有產品銷售。氨基酸要素膳適用于各種原因的蛋白質缺乏和衰弱的病人,以及對蛋白質無力消化的病人,如腸道潰瘍病人、手術后病人和大面積燒傷病人等。要素膳除營養類型外,還有許多特殊應用的要素膳,如嬰兒用、肝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用以及糖尿病用等多種。
注射氨基酸多少錢一瓶
醫院里的大概幾十塊錢吧、 不過不建議注射氨基酸、因為氨基酸注射液可能引起惡心、面部潮紅、多汗和過敏反應。除了主藥以外,輸液中添加的抗氧化劑焦亞硫酸鈉也可能引起過敏,額外的氨基酸也會增加肝腎負擔,在肝腎功能不好的時候可能引起血液中代謝廢物的增加,可以選擇口服氨基酸。 比如說氨康源氨基酸之類的。
工業氨基酸的作用
中國氨基酸工業只有短短的40年發展歷程。1965年發酵法生產味精的成功,帶動了氨基酸的研究開發。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氨基酸生產和消費大國,年消費量約140萬t左右。以谷氨酸、賴氨酸和蛋氨酸為主。
1蛋氨酸
近年來,國內外市場對蛋氨酸的需求逐年強勁增長,成為需求增長最快的氨基酸品種之一1993年,全世界蛋氨酸產量為26萬t,1999年達45萬t,2002年為55萬t。目前,全球的年產能約為100萬t,年產量約為70萬t。預計全球總產能會達到110萬t/年左右,但產量不會超過70萬t市場仍將明顯供過于求。蛋氨酸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安迪蘇、德固賽和諾偉司,約占世界產量的90%。
1.1中國市場概況
在中國市場,每年都要從國外大量進口蛋氨酸,現已成為中國化學原料藥進口的大宗產品,2003年進口量高達7萬t,進口額過1億美元。據專家預測,到2010年,全世界蛋氨酸需求將達到90萬t,中國的需求量也將超過10萬t。近年中國對蛋氨酸的需求量還將持續增長,但一定時期內依靠大量進口來滿足。中國是世界第2大飼料生產國,市場需求的年增長率7% ̄8%,蛋氨酸基本依靠進口。在中國市場,日本公司占據了43%份額、德固賽為21%、諾偉司10%、安迪蘇為21%,其他占5%。由于中國蛋氨酸市場快速擴張且競爭日趨激烈,國外蛋氨酸生產廠商均加大了在中國的銷售力度。
目前,中國生產蛋氨酸在工藝技術、原料、設備、成本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但火爆的市場已對企業產生了巨大的誘惑,已有企業著手蛋氨酸規模生產的研發、設計和規劃。山東天易科技公司建設蛋氨酸中試裝置,各項技術指標均已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產品,預計2007年6月建成投產,設計規模為年產能力3萬t。本溪化工集團、辛集化工等公司的蛋氨酸項目也進入準備階段。
據了解,德固賽并未忽視蛋氨酸醫藥保健用途的開發。2004年12月德固賽在廣西南寧武鳴投資的安力泰美詩藥業公司的L-(左旋)蛋氨酸新生產線正式建成投產。本次新建的這條L-蛋氨酸生產線是該企業的二期工程,產能為400t,是目前全球產量最大的食品、藥品級蛋氨酸生產線,可滿足全球50%的需求。
1.2產品品種
目前,市場銷售的蛋氨酸有4個品種,分別為固體蛋氨酸、液態羥基蛋氨酸(MHA)、液體蛋氨酸鈉鹽和固體羥基蛋氨酸鈣鹽。其中固體蛋氨酸和MHA分別占據世界市場的前兩位。在美國蛋氨酸市場主導產品是MHA,固體產品占次要地位。而在中國情況恰好相反,不過液體產品也逐漸被市場認識并接受,市場份額不斷提高。
1.3市場需求趨勢
全球2006年蛋氨酸需求量為60萬 ̄70萬t,據預測今后蛋氨酸市場年均增長率為3% ̄4%,其中歐洲、日本和韓國市場趨于飽和,而東歐、亞洲(日本除外)和南美市場正在發展,特別是中國,由于生活標準提高,對肉類的需求增加,中國市場需求的年增長率約為7% ̄8%,遠遠高于全球年均增長水平,因此,中國將是世界各大蛋氨酸生產商的主攻市場。
2賴氨酸及其鹽
L-賴氨酸是人體必需氨基酸之一,是世界上僅次于味精的第2大氨基酸品種。截至2006年,全球對飼料級賴氨酸的需求約為100萬t/年,中國的需求約為24萬t/年。
2.1主要品種
在過去賴氨酸發展歷程中,比較成熟的產品有賴氨酸鹽酸鹽、蛋白賴氨酸、液體賴氨酸等。賴氨酸鹽酸鹽特點是純度高,顆粒均勻,抗潮性能優越,該產品在世界范圍已被廣泛接受。該產品生產工藝復雜,能源與水的成本費用較高,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缺點。蛋白賴氨酸以及賴氨酸鹽酸鹽在數年前就已經研制,但真正用于大量生產時間不長。此產品充分克服了賴氨酸鹽酸鹽能耗與水耗大的缺點,生產成本具有相當高的競爭優勢。缺點是易吸潮,產品穩定性較差。隨著賴氨酸科技的發展,近年來又開發了液體賴氨酸,具有更低的生產成本,但由于是液體,運輸困難而限制了該產品的流通半徑。
2003年以前,中國市場以98.5%賴氨酸鹽酸鹽為主,品種單一。大成生化公司于2003年研發生產的65%賴氨酸硫酸鹽,是繼德固賽后,世界第2個生產賴氨酸硫酸鹽的制造商,具有相當大競爭優勢。
2.2中國發展近況
中國賴氨酸產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近10多年來,用賴氨酸的市場需求急速增長,拉動了生產,使產量有了飛速發展。2000年,大成集團1.5萬t賴氨酸廠建成投產,到2006年,僅大成集團的賴氨酸產量已超過25萬t,其中國內銷售量約為20萬t。2006年中國賴氨酸進口量比2005年減少40%,一些國外的產品逐漸退出中國市場。近幾年,國產賴氨酸的消費量已經超過進口(圖1)。
從表1中可以看出:
●2005年,中國賴氨酸市場發生的很大變化,市場總量為32.46萬t,比1999年4.87萬t平均增長速度為3.94萬t/年,平均增長率為79%。
●國產賴氨酸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由1999年的18.48%至2005年的83.18%。平均每年增長比例28.74%。
●進口賴氨酸量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1999年的81.25%降到2003年的54.51%。平均每年遞減比例20.08%賴氨酸及其鹽類進口量自2003年起開始減少。2006年中國累計進口賴氨酸2.49萬t,比上年同期減少54.43%。賴氨酸及其鹽類出口逐年增加,至2005年出口量開始大于進口量。2006年中國累計出口賴氨酸4.29萬t,比上年同期增加121.27%,主要從吉林出口,占中國賴氨酸出口總量的80.49%。
2.3市場展望及對策
首先,飼用將大量增加。預計到2010年,中國對飼用賴氨酸的需求將達到幾十萬噸。其次是醫藥及其他領域用量需求量大。氨基酸大輸液一直是臨床用量很大的品種,賴氨酸是其主要成分之一。此外,近年來多種氨基酸飲料正在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流行,今后將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擴展。氨基酸在化妝品特別是中高檔化妝品中的用量也在增加。
雖然賴氨酸市場今后長期看好,但近幾年中國賴氨酸的供應量會遠大于需求量,企業間成本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國企業切不可掉以輕心,應不斷努力,在做大的同時還力爭做強。
3蘇氨酸
截至2006年,全球飼料中蘇氨酸的需求量約為8萬t/年,中國的需求量約為2萬t/年。目前,在蘇氨酸領域研究開發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是日本味之素公司,它是全球最大的蘇氨酸生產公司,總產能達到2.9萬t/年,大約占全球市場份額
40%,其發酵法生產的蘇氨酸產酸率8%左右。前蘇聯用基因重組法改造的基因工程菌,其產酸率在7%左右。大成集團2005年產量為8000t,主要生產指標中,產酸率為8%,轉化率為40%,成品收率為75%,技術上處于世界先進水平。賴氨酸和蘇氨酸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是國家重點鼓勵投資的產業,賴氨酸和蘇氨酸的生產對提高中國飼料品質、降低蛋白質原料消耗、減少此類產品進口量以及節約外匯有重要義。
4谷氨酸鈉
谷氨酸是目前生產量最大的氨基酸品種,主要以谷氨酸鈉(商品名味精)的形式作為食品增鮮劑,少量用于醫藥行業。
2006年,中國的味精產量已達到136萬t,成為占世界產量66%左右的第1生產大國。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大大縮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1965-2005年的40年間,中國味精的最高年產量(商品量)為136萬t(2005年數據,占全球總產量的66%),年均增長率17.0%。2005年的產量為1965年的339倍(圖2)。
5L-苯丙氨酸
中國L-苯丙氨酸產業化之路尚在起步階段,2005年,中國國內市場對L-苯丙氨酸的需求在3000t左右。
國家一直十分重視L-苯丙氨酸的制備研究,曾列入國家“六五”、“七五”、“八五”等重大科研攻關計劃,但因成本過高等原因一直沒有投入工業化生產,極大地限制了中國L-苯丙氨酸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需求主要從美國或日本進口,由于價格太貴,市場供應數量有限,限制了阿斯巴甜在中國的應用。隨著南京化工大學的海因酶法合成L-苯丙氨酸技術的日趨成熟,為中國發展L-苯丙氨酸和阿斯巴甜帶來了技術上的支持。目前L-苯丙氨酸制備方法主要有直接發酵法、化學合成法和酶法。其中,化學合成法路線長,副產物多,且產物為光學消旋體,需進行光學拆分,成本高。
6聚合氨基酸類
自20世紀90年代,開發“綠色化學產品”是世界工業的一大新趨向。聚合氨基酸系列產品已在“綠色化學產品”中嶄露頭角。日本是世界上最大氨基酸生產國與輸出國。日本科學家在聚合氨基酸的研究開發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
6.1聚谷氨酸
除日本Ajinomoto公司已成功開發并投產外,2003年,臺灣味丹公司也已開發出了γ-聚谷氨酸。我國聚谷氨酸目前還沒有工業化生產,有許多研究機構正在研究和小試中。
6.2聚賴氨酸
該產品發酵周期較長,大約在7d,目前,我國各大院校有所研究,但還沒有工業化生產的企業。
6.3聚精氨酸
據悉,德國拜耳公司已達成年產2000t級PAA實驗工廠,產品主要為PAA高吸水性樹脂。由于PAA具有生物降解性,即使用過后丟棄也絕不像丙烯酸樹脂那樣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6.4聚天門冬氨酸(PASA)
聚天門冬氨酸具有氨基的聚羧酸,是一種高分子材料,聚合氨基酸是一前途無限廣闊的工業、農業與食品業的新穎原料,它在中國的21世紀里也必將大放異彩。
7其他氨基酸
7.1色氨酸
色氨酸是重要的氨基酸之一,L-色氨酸為蛋氨酸、賴氨酸之后的第3飼用氨基酸,目前世界色氨酸年產約1000多t,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的色氨酸量有數百t。世界上主要生產廠家是日本的昭和電工、協和發酵和三進化學公司,它們主要用發酵法生產色氨酸,德國的德固賽公司則兼用發酵法和合成法生產色氨酸。中國主要有上海、武漢、北京等地小規模生產,用于藥品。但尚無廠家生產飼用色氨酸。
7.2肽類
7.2.1乳鏈菌肽
目前,國內市場以銀象公司為主要生產企業,紅梅集團也于2004年開始生產同類產品,行業中成品效價約在1000IU/mg左右,發酵水平可達6000 ̄7000IU/dl,成本約在500 ̄600元/kg。多數應用于乳制品和肉食品的保鮮。
7.2.2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glutathione,簡稱GSH)是一種具有多種重要生理功能的三肽。臨床上用于肝臟疾病,藥物和重金屬中毒的治療,并可與抗癌藥合用。目前,谷胱甘肽在食品、醫藥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8中國飼料用氨基酸發展建議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配合飼料普及率仍比較低,傳統養殖在中國畜牧業生產中仍占有較大的比重,目前,中國人均年配合飼料占有量僅為47kg,為全球人均占有量的50%,因此,中國配合飼料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8.1擴大單套裝置的生產規模,提高供應能力
首先是賴氨酸,盡管中國已具備了一定的供應能力,總規模已達到16萬t/a,但原料配套條件差,因此應充分發揮中國農產品資源的優勢,在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的基礎上,提高中國賴氨酸的供應能力,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與賴氨酸生產相比,蛋氨酸的工藝路線較長,至今中國尚未完全掌握其生產技術,已建成的1萬t/a生產裝置已基本不能發揮作用,因此依靠中國自身力量根本不能發展蛋氨酸生產。根據目前全球蛋氨酸的供應形式和生產裝置的布局,國外公司在中國發展蛋氨酸生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中國蛋氨酸生產的發展必須走中外合資的道路。
8.2實現原料供應和產品生產的一體化
在長春大成公司沒有投產之前,中國賴氨酸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地區,除廣西桂元公司以當地的制糖業副產的糖蜜為原料外,其他兩家企業全部使用玉米淀粉,因此賴氨酸的生產成本中玉米淀粉的運輸費用在500元/t左右。隨著國外產品的大量進入,賴氨酸的售價大幅度下跌,最低時不足1萬元/t,因此兩家企業嚴重虧損。然而,長春大成公司自2001年投產以來,盡管賴氨酸的售價處于歷史上較低的水平,但由于該企業具有一定規模的玉米綜合加工能力,使得玉米淀粉原料成本比中國的其他企業至少低800元/t,因此該企業的賴氨酸生產仍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2002年將生產能力提升到了5萬t/a,基本具備了與國外公司抗衡的能力。由此看來,今后發展賴氨酸生產必須走與玉米淀粉加工相結合的路子,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取到一席之地。相對賴氨酸生產所需的原料來講,蛋氨酸所需的原料比較多,而且有些原料是某種化工生產中的副產品,如氫氰酸是丙烯腈生產時的副產品,硫化氫是石油煉制中的廢棄物,因此如能與這些產品的生產企業相聯合,不僅可以解決處理這些副產品的難題,而且可變廢為寶,降低蛋氨酸的生產成本。
8.3增加產品品種
中國現在所能生產的飼用氨基酸產品僅有賴氨酸鹽酸鹽一種形式,而國外已有硫酸鹽和液體賴氨酸等產品。賴氨酸硫酸鹽的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于賴氨酸鹽酸鹽;液體賴氨酸使用效果比較好,產品的損失小,因此應根據飼料工業的發展需要,增加產品品種。
8.4加強國內外合作,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盡管中國已基本掌握了賴氨酸的生產技術,但蛋氨酸和蘇氨酸的生產技術尚未完全掌握,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外交流和合作,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確保在競爭中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