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中錳含量對南美白對蝦養殖的影響
南美白對蝦配合飼料中添加10、20、30 mg/kg的硫酸錳和甘氨酸錳.飼養8周,于試驗第4、8周末稱重,并在第8周末測定對蝦肝胰臟和肌肉中的錳含量.試驗結果表明:甘氨酸錳各水平組和20、30 mg/kg硫酸錳組顯著提高了對蝦第4周末的體重,錳源和錳水平對第8周末的體重無顯著影響.肌肉中的錳含量不受錳源和錳添加量的影響,但肝胰臟中的錳含量表現為隨錳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升高的趨勢.綜合生長和錳含量指標,飼料中添加10 mg/kg的甘氨酸錳或30 mg/kg硫酸錳為好.
麩皮的營養成分表
麩皮的營養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14.5
能量(千卡)
220
能量(千焦)
920
蛋白質(克)
15.8
脂肪(克)
4
碳水化合物(克)
61.4
膳食纖維(克)
31.3
膽固醇(毫克)
0灰份(克)
4.3
維生素A(毫克)
20
胡蘿卜素(毫克)
120
視黃醇(毫克)
0硫胺素(微克)
0.3
核黃素(毫克)
0.3
尼克酸(毫克)
12.5
維生素C(毫克)
0維生素E(T)(毫克)
4.47
a-E
0(β-γ)-E
0δ-E
0鈣(毫克)
206
磷(毫克)
682
鉀(毫克)
682
鈉(毫克)
12.2
鎂(毫克)
382
鐵(毫克)
9.9
鋅(毫克)
5.98
硒(微克)
7.12
銅(毫克)
2.03
錳(毫克)
10.85
碘(毫克)
0?
?
成分名稱
含量(毫克)
成分名稱
含量(毫克)
成分名稱
含量(毫克)
異亮氨酸
483
亮氨酸
944
賴氨酸
608
含硫氨基酸(T)
422
蛋氨酸
156
胱氨酸
266
芳香族氨基酸(T)
1127
苯丙氨酸
671
酪氨酸
456
蘇氨酸
499
色氨酸
201
纈氨酸
767
精氨酸
1026
組氨酸
393
丙氨酸
728
天冬氨酸
1058
谷氨酸
3072
甘氨酸
771
脯氨酸
866
絲氨酸
645
麩皮
??????麩皮含纖
培養基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如何配制
1 無機營養物
無機營養物即無機鹽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根據植物對無機鹽需要的多少,將其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1 大量元素
大量元素在植物體內含量占干物重的0.1-10%,其濃度一般大于0.5mmol/L,包括氮(N)、磷(P)、鉀(K)、鈣(Ca)、鎂(Mg)、硫(S),若加上碳(C)、氫(H)、氧(O),則有9種元素。
在離體培養中,其C、H、O三元素是從人工加入的糖類獲得的,H、O元素也可以從培養基所含的水分中獲得,而其余6種礦質元素要從加入的適量的無機鹽類來獲取。
無機氮常以硝態氮(如KNO3)和銨態氮(如NH4NO3)兩種形式供應,多數培養基都是二者兼而有之。
1.2 微量元素
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鐵(Fe)、硼(B)、錳(Mn)、銅(Cu)、鋅(Zn)、鉬(Mo)、氯(Cl)等。
植物對其需要量極微,在植物體內含量占干物重的0.01%以下,起生長發育所需的濃度一般小于0.5mmol/L,稍多則產生毒害。
碘(I)雖不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但幾乎在所有的培養基中都含有碘元素,有些培養基還加入了鈷(Co)、鎳(Ni)、鈦(Ti)、鈹(Be),甚至鋁(Al)等元素。
1.3 鐵鹽
鐵是用量較多的一種微量元素,是許多重要氧化還原酶的組成成分,在植物葉綠素的合成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若以硫酸鐵和氯化鐵為供鐵源,培養基的pH值會達到5.2以上,形成氫氧化鐵沉淀,使培養物無法吸收而出現缺鐵癥,故在培養基配制時,常用硫酸亞鐵和EDTA二鈉配成螯合態鐵,成為有機態鐵方被培養物吸收和利用;也可用EDTA鐵鹽,作為鐵的供應源。
這些元素參與培養物機體的建造,構成植物細胞中的核酸、蛋白質、葉綠體、酶系統和生物膜所必需的元素。
2 有機營養成分
在配制培養基時,不僅要加入無機營養成分,還要加入一定量的有機營養物質,以利于培養物的生長和分化。
2.1 糖類
在組織快繁中,被培養的培養物大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能進行的也不能滿足其對糖類的需求,因此必須在培養基中添加糖作為碳源和能源,同時對維持培養基一定的滲透壓也有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碳源是蔗糖,其濃度一般為2%-3%。葡萄糖和果糖也是較好的碳源。在大規模工廠化生產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可用市售的白砂糖代替蔗糖,也有同樣的效果。
2.2 維生素
維生素常以輔酶形式參與生物催化劑——酶系的活動,以及參與細胞的蛋白質代謝、脂肪代謝、糖代謝等重要生命活動。
在組培中以B族維生素為主,常使用鹽酸硫胺素(維生素B1)、鹽酸吡哆醇(維生素B6)、煙酸(維生素B3)、鈷胺素(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Bc)、生物素(維生素H)、抗壞血酸(維生素C)等,一般使用濃度為0.1-1.0mg/L。
2.3 肌醇(環己六醇)
在組培中,肌醇本身不直接促進培養物的生長,可有助于活性物質作用的發揮,提高維生素B1的效果,參與碳水化合物代謝、磷脂代謝和離子平衡作用,從而促進培養物的生長和胚狀體及芽的形成。在配制培養基時,肌醇通常使用濃度為50-100mg/L。
2.4 氨基酸
在培養基中要加入一種或數種氨基酸,最常使用的是甘氨酸(Gly),有時用到絲氨酸(Ser)、酪氨酸(Tyr)、谷氨酰胺(Gln)、天冬酰胺(Asn)等,作為重要的有機氮源。
甘氨酸能促進離體根的生長,對其培養物的生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通常用量為2-3mg/L。
有時也采用水解乳蛋白(LH)或水解絡蛋白(CH),它們是牛乳用酶法等加工而成的水解產物,是含有約20種氨基酸的混合物,通常用量為500mg/L。
2.5 有機附加物
在組培中,人們發現在培養基中添加一些天然的有機物或提取物對培養物的增殖和分化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例如椰乳(CM),一般用量為10%-20%(或100-150mg/L);酵母提取物為0.5%;番茄汁為5%-10%;香蕉泥為100-200mg/L;馬鈴薯用量為150-200g/L,去皮和去芽后,煮30分鐘,再過濾,即可加入培養基中。
馬鈴薯、香蕉泥具有較大的pH緩沖作用。這些天然有機物的作用是為培養物提供一些必要的營養成分、生理活性物質和生長激素等。但由于這些天然有機物成分較復雜,且難確定,含量又不穩定,所以應盡量避免使用。
3?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在組培中,為了促進培養物生長和器官分化,其培養基除加入營養物質外,還必須加入一種或多種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生長調節物質(植物激素)是培養基中的關鍵物質,在組培中起著決定的作用。一般常用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類。
我們將在后期專門安排一期介紹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在組培中的作用。
3.1 生長素類
組培中,生長素類的作用是誘導愈傷組織的形成,胚狀體的產生以及試管苗的生根,更重要的是細胞分裂素配成一定的比例誘導腋芽及不定芽的產生。
生長素類常用的有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D一般用于初代培養,啟動細胞脫分化,而再分化階段往往不用2,4-D,而用NAA、IBA、IAA;在生根誘導中一般多用IBA。
3.2 細胞分裂素類
在進行組培中,常將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配合使用,即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的比例大時,促進芽的形成,這時細胞分裂素起到主導作用;比例小時,則有利于根的形成,這時生長素起主導作用。培養基中的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之間的比例是決定器官分化的關鍵。
細胞分裂素類常用的有:激動素(KT)、6-芐氨基嘌呤(6-BA/BA/BAP)、玉米素(ZT)、2-異戊烯腺嘌呤(2-ip)、吡效隆(CPPU)和噻重氮苯基脲(TDZ)。但在組培中通常使用人工合成的6-BA和KT,因他們性能穩定且價格適中。
4?瓊脂
依據態相不同,培養基分為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其區別在于加入瓊脂與否,若加入瓊脂便形成膠體狀態的固體培養基,而不加則為液體培養基。
瓊脂是最好的固化劑,他是一種由海藻中提取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在培養基中本身不具營養,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培養基在常溫下凝固,一般使用量為0.6-1.0%。
培養基的pH值偏酸,高壓滅菌時間過長,溫度過高均會影響其凝固力。瓊脂一般以色淺、透明、潔凈為好,新買來的瓊脂要先試驗一下它的凝固能力,以便確定其適宜的用量。
5?活性炭
在培養基中加入活性炭(AC),其目的主要是利用其吸附能力,減少一些有害物質的不利影響,同時也創造暗環境,對某些植物誘導生根有利。
一般認為活性炭之所以有強大的吸附能力,主要是通過氫鍵、范德華力等作用力,把有毒物質從外植體周圍吸附掉。
活性炭除了有吸附作用外,在一定程度上還降低光照強度,從而減輕褐變。
但是,活性炭對物質的吸附無選擇性,既吸附有毒酚類的同時,又吸附培養基中的有利物質,如生長調節物質、維生素B6、葉酸、煙酸等,并且在不同植物的組培中有效程度不一。因此,在決定使用活性炭時應先試驗再確定是否采用,通常使用濃度0.1%-0.5%。
綠藻片的主要成分
把金魚缸置于陽光充足的地方,不久就會長出綠色藻類,這種綠色藻類物質就是綠球藻。早在30億年前的地球上就有綠藻的存在,它是生長在淡水中的一種單細胞藻類植物,細胞形狀為球形,大小約與人體紅血球相似,仟易綠藻片取自100%天然破壁小球藻粉,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素及綠藻細胞再生因子C.G.F,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推薦為“21世紀人類最佳營養食品”由于綠藻體積微小,光憑肉眼無法看見,必須藉由600倍顯微鏡下才可觀察到。換句話說,綠藻是在顯微鏡發明以后才被荷蘭微生物學者拜林克所發現的。由于綠藻中含有植物性蛋白質、葉綠素、葉黃素、膳食纖維、葉酸、核酸及多種礦物質、維生素等全面營養素,于是,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德國、日本等各國相繼投入綠藻的研究,開始大量培養綠藻,制成食品銷售。
組成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除了什么之外都是α-氨基酸?
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除甘氨酸外都是α-氨基酸。
蛋白質是由C(碳)、H(氫)、O(氧)、N(氮)組成,一般蛋白質可能還會含有P(磷)、S(硫)、Fe(鐵)、Zn(鋅)、Cu(銅)、B(硼)、Mn(錳)、I(碘)、Mo(鉬)等。
連接方法:
用約20種氨基酸作原料,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將氨基酸分子互相連接成肽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脫去一分子水而連接起來,這種結合方式叫做脫水縮合。通過縮合反應,在羧基和氨基之間形成的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那個鍵叫做肽鍵。由肽鍵連接形成的化合物稱為肽。
擴展資料:
構造人的身體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機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組織更新和修補的主要原料。人體的每個組織:毛發、皮膚、肌肉、骨骼、內臟、大腦、血液、神經、內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所以說飲食造就人本身。蛋白質對人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
比如大腦發育的特點是一次性完成細胞增殖,人的大腦細胞的增長有二個高峰期。第一個是胎兒三個月的時候;第二個是出生后到一歲,特別是0—6個月的嬰兒是大腦細胞猛烈增長的時期。
到一歲大腦細胞增殖基本完成,其數量已達成人的9/10。所以0到1歲兒童對蛋白質的攝入要求很有特色,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尤關重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