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 如何制作
(一)微生物發酵法
大部分氨基酸是用玉米淀粉做的葡萄糖做碳源,補加各種無機鹽及氮源,通過生產菌種進行新陳代謝,得到所需的產物,再進行提純、烘干、包裝。
合成各種碳水化合物構成細胞壁的結構物質或成為細胞內的貯存物質,利用有機酸或無機酸等合成脂類,構成細胞膜,吸收氮素與有機酸合成氨基酸。飼料添加劑原料的微生物工程生產過程當中,通過人工控制合成代謝的某一過程,從而導致某種中間產物的大量積累,達到規模化生產的目的。如:賴氨酸、維生素C、有機酸的生產等。微生物發酵工程法生產抗生素、生長激素、某些色素等都屬于微生物的次生代謝產物。
微生物在適宜的條件下,不斷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轉化為構成細胞物質的組分和結構,使個體細胞質量增加和體積增加,稱為生長。根據細菌生長繁殖速度的不同可分為四個時期。
微生物發酵的全部生產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菌種階段、種子擴大培養階段、發酵階段和提煉階段。
(二)氨基酸的生產流程(工藝)
氨基酸發酵法制造工藝。 圖氨基酸發酵生產法 ,
1,純粹分離,2,種母培養,3,蒸汽,4,空氣壓縮機.5,蒸煮殺菌 6,種母培養.7,pH調節劑 8.發酵罐 9.滅菌器 10.培養基 11.配制槽 12.離心分離機 13.離子交換柱 14.結晶槽 15.晶體分離器 16.干燥器 17.氨基酸成品
用大豆怎樣自己做氨基酸葉面肥
1、準備容器和原料。首先準備好發酵所需的水泥池或大缸。稱量好發酵用的大豆粉重量,并測定其含水量,一般含水量為12%;再準備一定的紅糖、米醋。?
2、調整配比和水分。按1:100比例,即100公斤大豆粉,拌1公斤金寶貝氨基酸葉面肥發酵劑,一定要攪拌均勻,此過程可稱為菌劑接種。往接種完菌劑的大豆粉中加入糖醋水,將大豆粉物料的含水量調到55-60%。調整方法:因含水率12%的100公斤大豆粉本身自帶水分約12公斤,再外加48公斤的糖醋水,總計含水約50公斤。糖醋水的制作方法:將5%的紅糖水和3%米醋兌成所需加水量即可。?
3、將物料自然放置。將調好含水量的大豆粉物料,自然放置12小時,這一過程可稱為”座菌”。?
4、將物料堆積發酵。將自然放置的待發酵物料及時移到水泥池或大缸堆積發酵。為確保通氣,堆積厚度一般不超過60厘米為好,堆積完畢后,上面蓋上紗布或塑料布,并注意做到保溫、保濕、保潔。?
發酵開始后,7~10天的發酵溫度應保持在20-25℃以上,累計發酵溫度達300-400℃時,可翻倒一次,翻動后立即蓋上覆蓋物,促使其繼續發酵,等到累計發酵溫度達到600℃以上(20-25天),發酵料成塊,臭味基本消失,可停止發酵,及時把發酵料翻動,晾干一天(含水量為40-45%);?
5、浸泡物料并提取。將晾干后的發酵物料移到容器里,用5%紅糖水浸泡,即可提取氨基酸水。浸泡比是1公斤大豆粉加5%紅糖水5公斤,浸泡時間為5-15天,浸泡完畢(沒臭味,液體呈深棕色),應及時用真空泵提取氨基酸水,做好包裝,在陰涼處保管即可。?用金寶貝氨基酸葉面肥發酵劑將大豆粉發酵而成的氨基酸肥,除了可作葉面肥,還可用作種肥、根肥
水劑(粉劑)氨基酸多功能肥料的生產工藝、性質及果樹安全施用有哪些?
1.生產工藝:生產工藝示意圖如圖5-2所示。
圖5-2水劑(或粉劑)型氨基酸多功能肥料生產流程示意圖
水劑或粉劑型氨基酸多功能肥料是生態環保多功能新型肥料,國家尚沒有標準,本產品執行國家含氨基酸葉面肥的標準。
2.產品主要技術指標:液體劑型為紅褐色醬油狀液體,pH4~8。粉狀劑型為深褐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pH4~8,易吸濕結塊,但不影響施用效果,兩種劑型均含復合氨基酸及氨基酸螯合物、聚合物、功能性物質、混合物等活性物質,具有殺蟲、殺菌、促進作物健壯生長的作用。
4.果樹安全施用技術:系列氨基酸多功能肥產品分為具有防止蟲害的多功能肥料、具有防止病害的多功能肥料和防止病蟲害的多功能肥料三種。作為葉面肥施用時,同時起到殺蟲、殺菌效果,當果樹發生病害或蟲害時可分別施用不同功能的產品,以降低施用成本。噴施時將液體或粉劑產品用清水稀釋500~800倍,噴至果樹葉片濕潤為宜。用于灌根時將產品用清水稀釋至800~1000倍,每株灌3~15千克稀釋液,可防治地下害蟲。
氨基酸微量元素肥料,如何制備?
用蛋氨酸作為螯合劑,微量元素,能加大量元素嗎,每升最高比重能做到多少,
自制氨基酸葉面肥的配方是什么?
氨基酸葉面肥能改善施肥作物品質的功能,補充植物必需的氨基酸,刺激和調節植物快速生長,促使植物生長健壯,促進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另外的一些的比較完善的適合其它部分作物的可百度下 德化葉面肥配方 有較為豐富的配方及制作步驟:
第一步,原料準備,大豆粉(含水量為12%)、紅糖、米醋等。
第二步,原料配制混合,按1:100比例,即100公斤大豆粉,拌1公斤金寶貝氨基酸葉面肥發酵劑,一定要攪拌均勻,此過程可稱為菌劑接種。
第三步,往接種完菌劑的大豆粉中加入糖醋水,將大豆粉物料的含水量調到55-60%。
第四步,靜置發酵,調好含水量的大豆粉物料,自然放置12小時,這一過程可稱為“座菌”將自然放置的待發酵物料及時移到水泥池或大缸堆積發酵。為確保通氣,堆積厚度一般不超過60厘米為好,堆積完畢后,上面蓋上紗布或塑料布,并注意做到保溫、保濕、保潔。
第五步,溫度控制與調整,7~10天的發酵溫度應保持在20-25℃以上,累計發酵溫度達300-400℃時,可翻倒一次,翻動后立即蓋上覆蓋物,促使其繼續發酵,等到累計發酵溫度達到600℃以上(20-25天),發酵料成塊,臭味基本消失,可停止發酵,
第六步,原液提取,將發酵好的肥料用濃度為5%的紅糖水浸泡,然后將可提取氨基酸溶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