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1. 分光光度法氨基酸檢測:主要是利用氨基酸與衍生劑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藍紫色化合物,該化合物在某一波長處有最大吸收峰,根據吸收值大小得到氨基酸含量。常用的衍生劑為茚三酮。
2. 毛細管電泳法氨基酸檢測:根據分離原理的不同,可分為毛細管區帶電泳、毛細管凝膠電泳、毛細管等電電泳、毛細管等速電泳以及膠束電動力學毛細管電泳。其中,毛細管區帶電泳和膠束電動力學毛細管電泳可用于氨基酸檢測。
3. 近紅外光譜法氨基酸檢測:利用有機化合物的含氫基團在特定波長區域躍遷,產生光譜的變化,結合統計學方法間接地實現氨基酸的定量檢測。
4. 氣相色譜法氨基酸檢測:將氨基酸衍生化處理變為容易氣化的物質,根據氣態樣品中各組分在流動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數的不同,實現對氨基酸的定量分析。
5. 高效液相色譜法氨基酸檢測:是最常用的一種氨基酸檢測方法。由于大多數氨基酸本身沒有紫外吸收和熒光反應,因此需要對樣品進行衍生化處理將其轉化為有紫外吸收和發射熒光的物質,衍生可分為柱前衍生和柱后衍生。
氨基酸分析儀的優缺點?
采用經典的陽離子交換色譜分離、茚三酮柱后衍生法,對蛋白質水解液及各種游離氨基酸的組分含量進行分析。儀器基本結構同普通hplc相似,但針對氨基酸分析進行了細節優化(例如氮氣保護、惰性管路、在線脫氣、洗脫梯度及柱溫梯度控制等等)
通常細分為兩種系統:蛋白水解分析系統(鈉鹽系統)和游離氨基酸分析系統(鋰鹽系統),利用不同濃度和ph值的檸檬酸鈉或檸檬酸鋰進行梯度洗脫。其中鈉鹽系統一次最多分析約25種氨基酸,速度較快,基線平直度好;鋰鹽系統一次最多分析約50種氨基酸,速度較慢,基線一般不如鈉鹽系統好。
分析效果:從目前已知的氨基酸分析方法比較來看,除靈敏度(即最低檢測限)比hplc柱前衍生方法稍低以外(hplc:0.5pmol;氨基酸分析儀:10pmol),其他如分離度、重現性、操作簡便性、運行成本等方面,都優于其他分析方法。
氨基酸分析在各個領域的重要應用是什么?
樓主你好: 由于近年來化學領域的快速發展氨基酸分析在生物化學、藥學和臨床研究上都有著廣泛而重要的應用. 氨基酸的分離,尤其 是氨基酸對映體的分離一直是海內外的研究熱門.在手性分離這一領域,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一直 是最廣泛使用的方法. 目前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手性化合物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分離法,也就是利用手 性固定相直接分離手性化合物對映體. 王亞麗[1 ] 等曾用纖維素-三( 3 , 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 (CDMPC) 手性柱在正相模式下拆分了3 種外消旋氨基酸的衍生物. 另一種是間接分離法,目前主要是 柱前衍生化法———將手性化合物柱前衍生化,將對映體轉化為非對映體,進而使用常規柱完成分離分析. 離多種氨基酸的對映體,將化學計量學方法引入絲氨酸對映體重疊峰的分析,可以一次性地定量分析多種氨基酸對映體.所用衍生劑為鄰苯二甲醛(OPA) 和N-乙酰-L-半胱氨酸(NAC) [2 ,3 ] . NAC是一種手性硫醇,其它手性硫醇如N-乙酰-D-青霉胺(NAP) 、N-異丁酰-L-半胱氨酸( IBLC) 、N-異丁酰-D-半胱氨酸(IBDC) [4 ] 也可與OPA 一起做為衍生劑. 1. 1 試劑與儀器 DL-絲氨酸(上海麗珠春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L-絲氨酸、β丙氨酸、DL-丙氨酸、L-丙氨酸、DL-苯丙 氨酸、L-苯丙氨酸、DL-纈氨酸、L-纈氨酸、硼酸、氯化鉀、氫氧化鈉、乙酸鈉(中國醫藥團體上海化學試劑公司);鄰苯二甲醛(以下簡稱OPA ,中國醫藥團體上海化學試劑公司) ;N-乙酰-L-半胱氨酸(以下簡稱 NAC ,Lancaster 公司) ;甲醇(HPLC 級,Merck 公司) ;高純水. 除甲醇和水外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美國Aglient HP1100 高效液相色譜儀(DAD 檢測器) ,ChemStation 化學工作站. 美國Aglient8453 UV – Vis 光譜儀. 1. 2 樣品預處理[5 ] 各氨基酸樣品配制成濃度約為0. 01 M 的水溶液.硼酸緩沖液的配制:硼酸(0. 01 M) 、氫氧化鈉 (0. 01 M) 和水按體積比50∶45∶5 配制得到pH 為9. 3的硼酸緩沖液.衍生劑的配制:將53. 3 mg OPA溶于50 mL 甲醇得到OPA 甲醇溶液. NAC 溶于硼酸緩沖液中(0. 00286 M) . 取12 mL OPA 甲醇溶液、10mL NAC 硼酸溶液,添加3 mL 硼酸緩沖液至25 mL ,得到OPAPNAC 衍生劑. 1. 3 衍生反應 將0. 1 mL 氨基酸與5 mL OPAPNAC 衍生劑徹底混合5 min 后過濾進樣分析. 1. 4 色譜前提 ZORBAX Eclipse XDB – C8 色譜柱(4. 6 mm 3 150mm , 5μm) . 不同比例的甲醇和0.05 M醋酸鈉水溶 液為活動相,流速1 mLmin – 1 ,進樣量20μL. 所有的色譜分離均在室溫下進行, 在線檢測波長為334 nm ,DAD 檢測波長范圍為190~400 nm. 非負矩陣因子分解(NMF) 計算截取的數據波長范圍為320 nm~390nm. 1. 5 數據處理方法 本實驗采用非負矩陣因子分解(NMF) [6 ] 計算兩個混合組分的純譜. 非負矩陣因子分解是在“非負” 限制約束前提下的一種矩陣分解新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將非負矩陣V 分解成兩個非負因子矩陣W 和H.NMF 算法中采用了乘法更新公式(見公式(1)和(2) ) ,所以不必采用其它限制前提即能保證分解 結果“非負”. 2. 1 氨基酸對映體的分離 氨基酸與衍生劑的反應天生異吲哚類產物[7 ] ,反應方程式見圖1. 由紫外丈量得到的圖譜可看出, 此類衍出產物在230 nm 和334 nm 處各有一個最大吸收 . 但因為230 nm 處較易受干擾,故在色譜實驗中除了記實全波長數據外,選擇334 nm 作為檢測波長. 下文中所提到的氨基酸色譜峰均為其經由上述衍生化后所得到的衍生物的色譜峰. 結果表明,在甲醇∶醋酸鈉溶液為30∶70 的淋洗前提下,除DL-絲氨酸的兩種對映體有部門重 疊外,DL-丙氨酸、DL-纈氨酸和DL-苯丙氨酸的對映體能得到基線分離,但是DL-纈氨酸的兩種對映體出峰時間為17 min 和25 min ,DL-苯丙氨酸的兩種對映體出峰時間為38 min 和43 min.此分離前提下,不僅鋪張活動相,而且峰形不理想. 假如將活動相的比例調節至45∶55 ,固然可使DL-纈氨酸和DL-苯丙氨酸的對映體在10 min 內洗脫出峰,但將使DL-絲氨酸及DL-丙氨酸完全或部門重疊. 更多質量檢測、分析測試、化學計量、標準物質相關技術資料請參考中檢所標準品對照品 考慮到DL-纈氨酸和DL-苯丙氨酸留存過強的情況,操縱中采用了簡樸的梯度淋洗,在前三種氨基酸全部出峰后,改變活動相配比使DL-纈氨酸和DL-苯丙氨酸快速出峰. 淋洗方案如下:在0~6 min 內保持甲醇∶醋酸鈉溶液為30∶70 不變,在6~7 min 由此比例線性變化至45∶55 ,在7 min 以后保持45∶55不變. 各對對映體的定性采用左旋光學純標樣通過內標法確定.β丙氨酸沒有手性,沒有對映異構體,只有一個色譜峰. 2. 2 波譜解析法的使用 盡管采用梯度洗脫,此譜中仍有一對重疊峰—絲氨酸的兩個對映體. 在這種情況下, 假如要定量分析此體系,知道兩組分的實際峰面積是必須的. 我們使用非負矩陣因子分析解析出兩組分的純譜 ,但此結果與實際純譜還存在一個系數關系,即AXD-Ser BXL-Ser = YDL-Ser .為得到兩組分實際的純譜,我們用最小二乘回歸( least squaresregress , LSR) 來計算系數A 和B,得到的結果如下 : A = 72. 59 ; B = 75. 98. 此系數乘以各自組分的純譜即為兩組分的實際峰面積. 2. 3. 1 尺度曲線的建立 采用單一對映體標樣在不同濃度值下的色譜峰面積或峰高建立尺度曲線. 實驗中選用L-丙氨酸和L-苯丙氨酸作為兩種標樣,L-丙氨酸對應甲醇∶醋酸鈉= 30∶70 的色譜前提,L- 苯丙氨酸對應甲醇∶醋酸鈉= 45∶55 的色譜前提. 以濃度對峰面積或峰高進行線性擬和,得到尺度曲線方程 . 通過此方程可以測定混合樣品中兩個標樣組分的濃度. 2. 3. 2 其它組分相對濃度預告 在同樣的色譜前提下,體系中各組分的含量比與其色譜峰面積比成線性關系. 各組分的峰面積和所占面積面分比結果見表1 ,其中D-絲氨酸和L-絲氨酸的單峰面積是根據上述化學計量學方法計算而得.
列舉三種氨基酸的定量分析方法,說明其工作原理。
就給你找到兩種,將就著看吧..你找到了另一種,再告訴我一下
1、化學分析法——甲醛滴定法
甲醛滴定法用于氨基氮的測定, 可以測出樣品中總氨基酸的含量,其原理是在中性或弱堿性水溶液中,氨基酸的α—氨基與醛類反應生Schiff堿:α—氨基酸與甲醛反應生成亞甲基亞氨基衍生物
2、分光光度法——茚三酮法
茚三酮是一種能使氨基酸生成在可見光區有吸收的衍生試劑。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經陽離子交換柱分離出的氨基酸與茚三酮混合,經加熱反應后,一級胺與之生成藍紫色化合物,二級胺與之生成黃色化合物。兩種衍生物使用雙通道紫外檢測器同步檢測,檢測波長分別為570nm 和436nm。
氨基酸的分析的三組檢驗方法?
1. 分光光度法氨基酸檢測:主要是利用氨基酸與衍生劑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藍紫色化合物,該化合物在某一波長處有最大吸收峰,根據吸收值大小得到氨基酸含量。常用的衍生劑為茚三酮。
2. 毛細管電泳法氨基酸檢測:根據分離原理的不同,可分為毛細管區帶電泳、毛細管凝膠電泳、毛細管等電電泳、毛細管等速電泳以及膠束電動力學毛細管電泳。其中,毛細管區帶電泳和膠束電動力學毛細管電泳可用于氨基酸檢測。
3. 近紅外光譜法氨基酸檢測:利用有機化合物的含氫基團在特定波長區域躍遷,產生光譜的變化,結合統計學方法間接地實現氨基酸的定量檢測。
4. 氣相色譜法氨基酸檢測:將氨基酸衍生化處理變為容易氣化的物質,根據氣態樣品中各組分在流動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數的不同,實現對氨基酸的定量分析。
5. 高效液相色譜法氨基酸檢測:是最常用的一種氨基酸檢測方法。由于大多數氨基酸本身沒有紫外吸收和熒光反應,因此需要對樣品進行衍生化處理將其轉化為有紫外吸收和發射熒光的物質,衍生可分為柱前衍生和柱后衍生。
氨基酸成分分析是什么?
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兩種成分。與羥基酸類似,氨基酸可按照氨基連在碳鏈上的不同位置而分為α-,β-,γ-…w-氨基酸,但經蛋白質水解后得到的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而且僅有二十幾種,他們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
氨基酸為構成動物營養所需蛋白質的基本物質。含有堿性氨基和酸性羧基的有機化合物。氨基連在α-碳上的為α-氨基酸。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部分為α-氨基酸。
物理性質
氨基酸為無色晶體,熔點超過200℃,比一般有機化合物的熔點高很多。α-氨基酸有酸、甜、苦、鮮4種不同味感。谷氨酸單鈉和甘氨酸是用量最大的鮮味調味料。氨基酸一般易溶于水、酸溶液和堿溶液中,不溶或微溶于乙醇或乙醚等有機溶劑。
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別很大,例如酪氨酸的溶解度最小,25℃時,100g水中酪氨酸僅溶解0.045g,但在熱水中酪氨酸的溶解度較大。賴氨酸和精氨酸常以鹽酸鹽的形式存在,因為它們極易溶于水,因潮解而難以制得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