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合鈣和普通鈣的區別在哪里
你好!
螯合鈣和普通鈣的區別在于:
螯合鈣:超細粉末,流動性好,均勻無結塊,在水中快速溶解后具有本品固有的鮮味。更容易吸收,不容易結石。氨基酸螯合鈣補鈣效果快速明顯,每1000mg的鈣相當于5升牛奶的補鈣量。其特點是能有效地提高人體骨密度,具有穩定的鈣源結構。
普通蓋:鈣源溶解性差、吸收率低、副作用大、產生結石等問題。
希望能幫助到你, 謝謝。
是碳酸鈣好吸收還是敖合鈣好吸收?
碳酸鈣好。
螯合鈣容易吸收,但是在細胞內釋放困難,且容易流出。
碳酸鈣、乳酸鈣和鰲合鈣有何區別?哪種更易吸收?
乳酸鈣主要是小兒、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的鈣鹽補充~~很容易吸收,但鈣含量有點低~~~乳酸鈣,含鈣13%;葡萄糖酸鈣,含鈣9%
螯合鈣小腸吸收~沒有鈣沉淀,不容易便秘~~價格實惠~老少咸宜~~
碳酸鈣,很容易便秘~~不過適當的補充維D可以幫助吸收~~~
氨基酸螯合鈣,碳酸鈣,乳酸鈣的有啥區別,那個效果好?
1.碳酸鈣屬于無機鹽類,消化吸收率低,成本低,生產工藝簡單。屬于第一代補鈣產品。
2.乳酸鈣屬于有機物,消化吸收率高,生產工藝復雜,生產成本高。屬于第二代補鈣產品。
3.氨基酸鰲合鈣屬于有機物,是把金屬元素和氨基酸通過特殊工藝和條件發生反應,形成金屬鰲合物或者是絡合物,使人在吸收氨基酸同時把金屬元素同步吸收,大大提高了利用率(幾乎百分百),所以,效果更好。屬于第三代補鈣產品。
科學補鈣:常見的幾種鈣制劑,哪個更適合我們?
一說起補鈣,每個人都不陌生。但是,市面上那么多種,哪一種適合自己呢?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選,那你一定要看完這段科學的分析,看完之后你再去做選擇也為時不晚,說不定就對你幫助很大呢!
我們常見的鈣的形式有下面幾種:碳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螯合鈣等等。
首先我們說,碳酸鈣是含鈣量最高的鈣,碳酸鈣含鈣量是40%,也是目前最主流的補鈣制劑。碳酸鈣屬于無機鈣,本身不溶于水,當被人吃進胃里以后,會跟胃酸反應形成可以被人體吸收的鈣離子,隨食物進入小腸進行吸收,吸收率可以達到39%左右,但需要維生素D3參與輔助
碳酸鈣的優點在于:經濟實惠,含鈣量和吸收率高,但其分解時,對于胃酸分泌的要求較高,對于胃酸分泌不足的人來說,補充碳酸鈣有可能會引起便秘等情況發生。此時,如果選用碳酸鈣,應遵醫囑,每天按時定量服用。
第二個,乳酸鈣。乳酸鈣含鈣量在13%左右,吸收率為32%
其優點是:溶解速度快、口感好、生物利用率高,吸收時不消耗胃酸,對腸道無不良反應,適用于胃酸缺乏人群
缺點是:含鈣量相對低,需要大量服用才能滿足人體的補鈣需求。據臨床觀察,若長期服用,會讓使用者易感疲勞。
第三個,葡萄糖酸鈣。
葡萄糖酸鈣一般以液體制劑最為常見,含鈣量相對較低,大約只有9%左右,吸收率也相對較低,大約在27%左右,必須超大劑量服用才能達到補鈣效果。
第四種鈣是螯合鈣,是相對于傳統補鈣形式的新型補鈣制劑。
它通過物理方式,用非必須氨基酸分子將鈣離子包裹住,不需要和胃酸反應,也不需要維生素D3的輔助,直接通過小腸絨毛吸收,據說吸收率高達90%以上。
但是,這種補鈣方式有一個難點。一些科研人員觀察發現,當非必須氨基酸包裹的鈣離子進入細胞后,需要有東西把這層包裹的外衣打開,釋放出里面的鈣離子才能真正的被人體吸收利用。但,還是有很多的鈣離子進入細胞后沒有被打開,就又隨著氨基酸流出了細胞外。所以,那些還沒來得及被打開的螯合鈣,大多數被代謝掉排除體外了,這樣同樣達不到補鈣的效果。
所以,我們在補鈣時,不光要考慮到含鈣量的問題,還應該考慮到吸收率的問題。同時,還要避免一次性的大量鈣攝入導致的一過性的胃酸分泌增加。也許對于普通人來說不會有什么反應,但是在我們當中也有很多人本身胃酸分泌就高,如果這時候再加上一過性胃酸分泌增加,就很容易導致反酸水、燒心等胃部不適感。
成年人小腸對鈣的吸收飽和度約500mg/次,實驗負荷趨向于500mg時,鈣的吸收速度迅速增加,當高于這一水平時,吸收將趨向于彌散且遞減。
因此,在補鈣時最好不要一次性超過500mg,少量多次為宜。別忘了,除了鈣的補充劑外,我們所吃的食物中也含有部分的鈣元素。推薦每次補充200g左右的鈣制劑。
除此之外,“每日足量”是補鈣的一個重要原則。否則,會給身體帶來其他的負擔,甚至好心辦了“壞事”,比如骨質增生等。
補鈣為什么要每日足量?其科學依據是什么,我們下期繼續講解
最后是本期總結,記得點擊關注和收藏哦!
本期要點總結:
1、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鈣制劑;
2、補鈣時紀要考慮到計量問題又要考慮到吸收率的問題;
3、依賴于胃酸分泌的鈣制劑應避免一過性胃酸分泌過多引起胃部不適;
4、胃酸分泌不足的人補充碳酸鈣制劑時,應注意遵循醫囑定時定量;
5、補鈣最重要的原則:每日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