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量,一畝小麥能產多少斤?
正常情況下,一畝地能產多少斤小麥?大家都知道,小麥的畝產量和種植品種、種植環境、種植技術等都有很大的關系,而國內種植小麥的地區有很多,種植環境大不相同,大家使用的種植技術也大同小異,小麥的種植品種也各式各樣,所以很難有一個具體的答案。就產地籠統的分析,正常情況下,安徽地區的小麥畝產量大概在600斤至800斤左右,河南地區的小麥畝產量大概在700~900斤左右。
說實話,以現代人的生活水平來看,如果僅僅是依靠種植小麥,很難讓一個家庭有富裕的生活,因為以當下的小麥收購價格,很難給農民帶來更多的利潤,所以,現在農村的很多年輕人,都選擇了外出打工,而在家里務農的多半是一些老人婦女。
近幾年,小麥的收購價格有所增長,但是依舊很難達到讓農民滿意的程度。已近幾年小麥的收購價格波動情況來看,未來幾年小麥的收購價格變化可能不會太大,大概一斤小麥的價格仍然會維持在1.1~1.3元之間。
以我的老家河南為例,平均每人大概可以分到一畝三分左右的務農之地,在小麥種植前期,我們需要每畝地投入大概50元左右的種子費用,每年使用的小麥種子品種并不固定,所以價格也很難固定,不過大概就是這個數目。
如果家里的地少的話,一般都是農民自己犁地、旋地,這個可以節省下一筆開支。但是,化肥這項開支卻是少不了的,再加上農藥、葉面肥開支,還有澆水費用,不算自己的人工投入,種植一畝地小麥所需要的成本也在300元左右。
如果按照1.1~1.3元的收購價格,一畝地小麥的產量在700~900斤左右,那么,農民忙碌幾個月下來,其實根本就沒有賺到錢,即使小麥的畝產量能達到傳說中的高產每畝地1300斤左右,緊緊依靠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農民干一輩子也很難有什么存款。
所以,想盡辦法提高小麥的產量,絕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每畝1300斤不行,要想辦法將產量翻個十倍八倍才勉強能說得過去。
那么怎樣才能讓小麥達到超高產的狀態呢?目前,想要一步實現未來小麥畝產量比現在的畝產量高出十倍八倍,還是一件難以跨越的難題,所以,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先定下一個小目標,讓小麥的畝產量能夠穩定在每畝1300斤左右吧。
實現這個小目標目前還是非常靠譜的,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盡量選擇增產潛力較大、抗病能力較強的小麥品種,運用現代先進的種植技術,達到增產的目的不算難事,就看你用心不用心。
農村的一畝地能產多少小麥?
小麥畝產量一般在500斤-900斤,我國小麥主產區為華北灌溉冬麥區、華北雨養冬麥區。
土層深厚,結構良好耕層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進根系發育。土壤結構是指固體(有機體和無機體)、液體、氣體的組成比例,它與土壤水分、空氣,溫度、養分有著密切關系,如沙土、重粘土結構不良,難以形成高產。
擴展資料:
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單子葉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發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及維生素C等。
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地區,中國是世界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2010年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位居第二的糧食作物(6.51億噸),僅次于玉米(8.44億噸)。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小麥
小麥目前一畝地能產多少斤?
我國北方地區的主要夏糧作物就是小麥,華北地區的河南、河北和山東地區是我國主要的小麥主產區,其平均畝產多在1000斤/畝左右,遠超全國平均水平,而且品質優良!
河南省東南部某縣為例,小麥的平均畝產一般都是1000斤,遇到風調雨順的年頭,小麥畝產1300斤都不是什么問題,雖然比不過滑縣、溫縣這些全國知名的優質麥主產區,但是比全國平均水準還是高出一些。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小麥播種面積為24000千公頃左右,折合3.6億畝,其中總產量為1.3億噸左右,平均畝產為5410kg/公頃,折合361公斤/畝,也就是720斤/畝,所以,可以這么說,我國北方地區絕大多數的小麥產區都能夠達到比國家平均畝產高的小麥產量。
所以一畝小麥基本能產720斤左右。
一畝地產多少斤小麥
不同地區種植的小麥產量會有所不同。比如華中淮北地區,一畝地可以產1000-1200斤小麥。在中國的安徽和河南省,一英畝土地可以生產大約1000公斤小麥。在中國長江沿岸地區,一英畝土地可以生產500-600公斤小麥。2.一畝小麥需要20公斤-25公斤肥料。小麥施肥時注意不僅要施足基肥,還要在適當時期適量追肥。1.地產每畝多少斤小麥?1.不同地區小麥畝產量不同,適合種植的地區小麥產量會高一些。比如中國中部省份淮北地區,一畝地的產量至少在1000斤以上,產量高的時候可以超過1200斤。在我國安徽、河南兩省的大部分地區,小麥畝產可超過1000公斤。但部分地區小麥產量不高,如沿江地區,畝產一般在500-600斤。2.2018年,全國小麥總產量13144.05萬噸,總播種面積363992.4畝,平均畝產722.22公斤。2019年,全國小麥總產量13359.63萬噸,總播種面積355915.2畝,平均畝產750.72公斤。第二,一畝小麥需要多少肥料?1.一般一畝小麥需要20kg-25kg的化肥。小麥的生長需要充足的氮、鉀,施用底肥后要適當追肥。一般每50公斤麥粒要吸收1.4公斤-1.6公斤純氮,0.5公斤-0.75公斤磷,1公斤-2公斤鉀。2.如果拔節期小麥瘦弱,葉片黃化早,分蘗少,追肥時間應提前5-7天。每畝追施含硫加鉀控釋尿素15公斤-20公斤,一般連續三天有效果。葉色深綠、群體大、分蘗連續的可適當增加追肥量。3.小麥拔節期至發育期,比較適合小麥追肥。追肥量根據麥苗具體情況而定。生長正常的小麥追肥時間一般在3月上旬。有明顯節間時追肥,不會使根節間過長。適當追肥可以滿足小麥生長發育階段對肥料的需求,促進小麥健康生長,增加穗長和千粒重,增加每穗粒數。4.小麥的具體施肥方案要根據土壤綜合肥力來制定。一般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結合。施肥可以使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更加平衡,增加小麥籽粒中賴氨酸和蛋白質的含量。
小麥畝產多少斤?
現在小麥正常畝產700-800斤左右。
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東新月沃土(Levant)地區,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之一,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發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及維生素C等。
相關內容解釋
高產技術
一、注意選擇高肥水地塊。高產優質小麥品種要求土壤養分必須全面、充足,才能滿足其高產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選擇地力高、水澆條件好的地塊,要增施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
二、注意適期晚播,根據品種特性,確定適宜的基本苗。要防止播量過大,造成后期管理被動。
三、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節肥。推廣的優質小麥品種,有的不抗倒伏,特別對于群體過大的麥田,在返青至拔節前須進行一次化控處理,可噴施多效唑或麥業豐。要重施起身拔節肥,控制多余下落穗的形成,促進穗大粒多。
四、注意澆好灌漿水,麥黃水,噴施葉面肥,防止早衰。澆好灌漿水,對于增粒重、預防干熱風有重要作用。天氣干旱,運用麥黃水,有利于下茬套種,防止早衰。在5月上中旬,結合防治病蟲害,噴2~3次葉面肥,如0.2%~0.3%磷酸二氫鉀,能減輕干熱風危害,增產效果明顯。
五、注意防治病蟲害。一般說優質小麥更易遭受病蟲害,如小麥紋枯病、白粉病,蚜蟲比常規品種發生早且重。應根據預測預報,及早防治。
小麥畝產量一般多少斤
小麥畝產量一般800-1100斤左右。
常規種植條件下,小麥畝產一般在800-1100斤左右。但具體視小麥品種、種植水平和產區環境等因素影響。
提高小麥產量的方法:
1、品種選擇
選用高產優質品種,比如眾信麥998、山農42、煙農1212、鄭麥618等。但具體在選種的時候最好還是根據本地氣候特點選種,如果是種植新品種的話,則應先試種1-2年,摸清該品種的特征、產量水平及適應性。
2、加強田間管理
小麥的高產離不開科學的田間管理工作。具體比如:開溝覆蓋,保持麥田良好墑情;補施肥料,促進苗情轉化;中耕劃鋤,破除板結;積極抗旱灌溉,保證出苗整齊,生長健壯;控制旺長,采用麥業豐、矮壯素、多效唑等藥劑進行化控,并控制肥水的使用等。
3、除草防蟲防病
播種出苗后,應抓緊利用冬前的溫暖天氣,進行化學除草,同時也要做好蟲害、病害的監測工作。通常小麥常見的病害有赤霉病、條銹病等,常見的蟲害有吸漿蟲、蚜蟲、麥蜘蛛等。對于這些病蟲害要重在預防,科學防治。
4、關注天氣預防災害
及時關注天氣變化,在洪澇、臺風、低溫凍害、冰雹、干熱風等災害來臨之前,及早的做好應對措施,避免產量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