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對農業的影響有哪些,在農業上如何防御寒潮
寒潮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和有利影響分別如下:
不利影響:
1,寒潮帶來霜凍時,溫度會降到0℃以下,植物的細胞與細胞間隙中的水就要結冰,水結成冰以后,體積增大,產生一種壓力,使細胞里的水分不斷向外滲透,引起細胞脫水,造成植株部分枯萎或完全死亡。
2,寒潮會早造成氣溫急劇下降,動物的免疫能力急劇下降造成疫病流行;
3,因溫度下降,大雪封路,造成動物覓食變得困難;導致動物大批量的連續死亡。
有利影響:
1,降雪對越冬農作物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來年積雪融化成為寶貴的水資源緩解春旱。
2,寒潮低溫能夠把一些病蟲害凍死,農作物來年病蟲害減輕,牲畜傳染病減少。
寒潮對農業的影響大嗎?
大。
寒潮是大規模的冷空氣活動,因此寒潮侵襲時,天氣發生劇烈的變化。但由於季節、地理條件以及寒潮的強度不同,各地天氣變化也不一樣。
? ? ?
? ? ?
寒潮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寒潮天氣對農業的影響最大。寒潮冷空氣帶來的降溫可以達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過農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農作物發生霜凍害或凍害。
? ? ?
? ? ?
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農作物耐寒的生理學溫度也都有一定的限度,如北方春小麥、豆類和油料作物屬耐寒作物,可以承受-7~-10℃的低溫,蘿卜可耐-6℃的低溫,白菜可耐-4℃的低溫,而玉米、馬鈴薯只能耐-3~-2℃的低溫。而且,各種植物不同生長發育期階段的耐寒能力也不同。對于大多數植物來說,當溫度降到0℃左右時,就會明顯受害。歷史上幾乎每次寒潮過程都會造成大面積的農作物受害,災害程度會因冷空氣入侵范圍不同而有較大差異。
以及凍壞蔬菜等等。
寒潮過境后,氣溫驟然下降,降溫可持續一天至數天。西北、華北地區降溫幅度大,中部、南部降溫幅度小,但可以出現冰凍和霜凍現象。如在1955年1月,由於寒潮連續暴發性的南下,武漢出現了-14.6℃,上海出現了-19.2℃,南寧出現為-2.1℃的極端最低氣溫,海南島也出現了罕見的霜凍現象。其中蘇、皖、鄂、湘、贛等省不少地區連續出現10-15天一大雪和凍雨,導致了交通、電訊受阻,農牧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春秋時節,寒潮天氣除大風和降溫外,在長江流域以南常有雨雪。有時還會出現雷暴和冰雹等災害性天氣,特別是由寒潮引起的終霜、初霜和霜凍對華北、華中地區農作物的威脅更大,往往造成嚴重減產
寒潮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和有利影響
寒潮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寒潮來臨帶來強降溫及霜凍,對越冬農作物很不利;低溫凍害可能凍死農作物,導致來年農業減產;大風、凍雨會損壞樹木(果樹),影響來年水果產量;暴雪覆蓋率草地、壓塌了圈棚,使牛羊等因缺乏草料及受凍大批死亡,導致畜牧業下降。
寒潮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寒潮低溫能夠把一些病蟲害凍死,農作物來年病蟲害減輕;牲畜傳染病減少;降雪對越冬農作物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來年積雪融化成為寶貴的水資源,緩解春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