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怎樣喂養(yǎng)成活率高
想讓小雞的成活率高,在養(yǎng)殖的過程中,可以將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三十五度左右,維持小雞的正常生長,也可以將養(yǎng)殖密度控制在一平方米五十只,還可以為小雞提供高蛋白、高營養(yǎng)的飼料,使其更好的生長。
小雞如何喂養(yǎng)成活率高
1、控制溫度
小雞適合生長在較為溫暖的環(huán)境中,想讓小雞的成活率高,就需要將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三十五度左右。可以向小雞生長的環(huán)境鋪上厚厚的稻草保暖,也可以將小雞生長的環(huán)境安裝白熾燈加溫。
2、養(yǎng)殖密度
想讓小雞的成活率高,也需要控制養(yǎng)殖密度,最好可以將密度控制在一平方米五十只的范圍內,以免養(yǎng)殖過密,導致小雞無法獲取存在的營養(yǎng)用于生長,出現營養(yǎng)不良、體型瘦弱或死亡的現象。
3、提供飼料
想讓小雞的成活率高,還可以為其提供營養(yǎng)豐富的飼料。小雞正處于生長階段,此時可以為其提供豬肝、蚯蚓、蜂蛹等高蛋白的飼料,也可以為小雞提供瓜果、青菜等飼料,但是需要將瓜果和青菜切碎后提供給小雞。
4、預防疾病
想讓小雞的成活率高,就需要采取措施為其預防疾病。小雞生長到一定階段后,就需要為其接種疫苗或者血清,避免其出現傳染性疾病,也可以向飼料中混合維生素等藥劑,提高小雞的免疫力。
小雞怎么養(yǎng)才能養(yǎng)活
小雞怎么養(yǎng)才能養(yǎng)活
小雞怎么養(yǎng)才能養(yǎng)活,養(yǎng)雞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但是養(yǎng)雞是需要技巧的,挑選雛雞時以活潑好動,眼睛大而有神,絨毛富有光澤,這樣的才好養(yǎng)活,那么小雞怎么養(yǎng)才能養(yǎng)活呢?
小雞怎么養(yǎng)才能養(yǎng)活1
1.育雛:育雛成敗主要取決于成活率,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① 溫度:雛雞從殼中買回后,第一周的溫度應控制在34-35℃。從第二周開始,每周降低2℃,直到第六周。保溫的方法要看雞的數量。較少的雞可以使用紙箱和燈泡。
也就是把小雞放在盒子里,掛一個60W左右的燈泡,同時放水瓶和食物罐;大部分雞只可在育雛室和室內煤爐內取暖,但煙灰須通過鐵管排到室外。為了保證溫度的準確性,除了觀察雛雞的狀態(tài)外,還要掛好溫度計,經常清除糞便。
②光照:育雛第一周需要24小時光照,保證雛雞晝夜攝食飲水,促進生長發(fā)育。之后,每周減少2小時,直到晚上不開燈。光和保溫可以結合。如果溫度不夠,可以加開水,用布包在容器里,放在盒子里加熱。
③飼養(yǎng)密度:1-14日齡50-60頭/平方米,15-21日齡35-40頭/平方米,21-44日齡25頭/平方米,60日齡后12頭/平方米。除濕后的雞可以籠養(yǎng)、平放或散養(yǎng),只要密度不超過上述標準即可。
④ 采食和飲水:雛雞出殼24小時后即可飲水和采食。將育雛料放入桶內自由投喂,同時將清水放入水杯中。育雛前20天可以喝冷開水,以后可以喝井水或自來水。由于雛雞采食量低,新陳代謝旺盛,為防止營養(yǎng)不良,前10天必須在飲水中加入8-10%濃度的葡萄糖和水溶性維生素。
2、減溫后加料:雛雞40日齡時,可以不再加熱,但溫度不能變化太大。
冬季多雨多風天氣,室溫仍應保持在15℃以上,光線為自然光。喂食方法如下:
① 籠養(yǎng):將降溫后的雛雞轉入成年籠養(yǎng)。它的優(yōu)點是可以充分利用空間,雞不接觸糞便,疾病少,容易抓雞,減輕飼養(yǎng)員的勞動強度;缺點是長期飼養(yǎng)的雞應激反應大,雞的胸部和腿部容易出現病變。
②平陽:平陽可分為在線平陽和地上平陽。網上平養(yǎng)和籠養(yǎng)一樣,只是增加了雞的活躍度,不容易生病,當然成本高;
地面養(yǎng)殖是將麥稈、谷殼、油菜殼等墊料墊在水泥地上,在上面飼養(yǎng)雛雞。優(yōu)點是節(jié)約成本,雞胸腿不易生病。由于土混雞活動量大,不需要更換墊料。缺點是雛雞直接在墊料上排便,容易誘發(fā)一些疾病。
③放養(yǎng):早上將雞放在室外,讓其暴露在陽光下并接觸土壤。同時,你可以找到一些礦物飼料和昆蟲。中午和晚上把雞趕回屋里補充飼料。這種飼養(yǎng)方式的好處是讓雞回歸自然。雞肉的`肉質很好,價格也高。缺點是所需場地大,飼養(yǎng)規(guī)模有限。這種方法適合農民少量自由放養(yǎng)。
小雞怎么養(yǎng)才能養(yǎng)活2
剛買的小雞仔氣息小、不睜眼、愛扎堆,把它放在比較小的紙箱,上面該透氣的布,把100/100沸水涼涼,乘少點,放在紙箱一角,然后捂一夜。
第2日喂食,把小米按1:3配水蒸,晾涼。取少許放進容器,靠近小雞群,不要大聲叫,只要一個小小的提醒,他們就會睜眼,米香吸引他們吃食。首次進食1—-2分鐘,不要多喂,一日2—-3次,每次喂食要喂水。
小雞3—-4日,開始·在箱內活動,叫聲逐漸增大,食量增加,1次喂食2—-3分,一日3—-4次,可打開蓋布,5—–10分,延長活動時間,增大食欲。
5—-7日小雞的小翅膀長出一點,它們不時張開小翅拍打,食量增大,每次喂食5—-10分,一日3—4次,打開蓋布10—-15分,由于食量增加,排泄物增多,可在箱內放置吸潮、柔然的東西,—-布條。隔天更換一次。
7—-15日時,他們的翅膀長出羽毛,可方箱外活動,曬曬太陽,忌風雨,因有戶外活動,小雞會吃到不衛(wèi)生的食物,造成‘’屎屁股‘’,用20·—-30·的溫水,洗干凈,在飲水中按1:30加入食鹽,連喂3日即可。
15—-30日滴鼻,增強其免疫力。滴好讓其自由活動10—-20分,羽毛逐漸豐滿,可以放養(yǎng),再喂剩飯此時可讓其吃剩菜,適當喂點蔬菜。
小雞怎么養(yǎng)才能養(yǎng)活3
一、小雞怎樣喂養(yǎng)成活率高
1、小雞剛進入育雛室時,室溫保證在34℃-35℃左右,后期根據小雞生長情況逐漸降低溫度。
2、根據雞的品種、大小、強弱等,合理分配小雞的飼養(yǎng)密度,一般20-30平方米的籠體面積養(yǎng)殖1000只小雞為宜,后期隨著小雞的生長,適當減小養(yǎng)殖密度。
3、雞舍內的糞便需要定期清掃,并注意日常進行通風換氣,避免因氨氣味過重而引發(fā)疾病。
4、飼料配方:谷實類為50%-60%,糠麩類為5%-10%,油餅類為20%-25%,動物性飼料為7%-20%,骨粉、貝殼粉5%;食鹽0.3%-0.5%,青飼料另外加喂。
不能選擇單一飼料喂雞,否則容易缺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這樣無法滿足小雞對營養(yǎng)的需求,從而導致小雞體質瘦弱,生長速度緩慢。喂料不宜過濕,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以八成飽為宜。
二、小雞養(yǎng)殖中容易出現哪些疾病
1、白痢
一般由雞白痢桿菌誘發(fā),發(fā)病癥狀為雞不愿意走動、糞便臭氣嚴重、呼吸困難等,可以用0.01%灰錳氧溶液或0.01%呋喃唑酮溶液進行治療。
2、球蟲病
病雞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頭卷縮、食欲減退、嗉囊內充滿液體、逐漸消瘦、排紅色胡蘿卜樣糞便等。可以使用白球痢康進行治療。籠具、料槽、水槽需定期用20%石灰水或30%的草木灰水(或百毒殺消毒液)進行噴灑消毒。
3、新城疫
發(fā)病初期采食量突然下降甚至不食、飲水量增加、精神萎靡、呈昏睡狀、羽毛松亂、離群呆立、閉目縮頸、頭下垂或者伸進翅膀下。
病情逐漸加重后還會出現咳嗽、呼吸困難、流鼻涕、伸頸張口呼吸等癥狀。可以使用獨敗配合囊溫康拌料治療,連用4天左右。如果與溶菌1號交替使用,可防止其他疾病的繼發(fā)感染。
從外面買來的小雞仔怎么養(yǎng)?
1、準備好一個紙箱子(比如牛奶箱)。紙箱上請用剪刀或者水果刀捅至少五個眼兒用來透氣,這樣小雞進入箱子里的時候就可以把蓋子蓋上也不會悶了。
2、準備一些小米,和一個小碗。往碗里放上溫水,接著把小米放進碗里泡三十分鐘即可。
3、當小雞漸漸長大后,可以多喂米飯跟面包,或者你可以把白菜用菜刀剁成碎丁,然后用棒子面攪拌,放一點水,美味的拌菜就做成了。
擴展資料:
小雞就是雞的幼崽,從雞蛋中孵化。小雞吃飼料及青菜、小蟲、碎米成長。雞是人類飼養(yǎng)最普遍的家禽。
家雞源出于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突胸總目,雞形目,雉科,原雞屬,家雞種。
調節(jié)適宜溫、濕度,提高雛雞成活率。
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jié)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jié)適宜的溫、濕度,是養(yǎng)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
雛雞適宜的溫度為:30~32℃。以后,每5天降溫1~2℃,一個月齡后,如外界氣溫在20℃以上時,可以自然給溫,否則應繼續(xù)保溫。
參考資料:小雞_百度百科
想要提高雛雞的成活率,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農民最擔心的是購買雛雞苗后雛雞的成活率。雛雞剛出生,免疫力較弱,對外界不利環(huán)境的抵抗力不強。而且雛雞有遺傳性疾病或污染的可能,養(yǎng)雞戶要多加注意。那么養(yǎng)雞戶應該如何提高雛雞成活率呢?
一、創(chuàng)造干凈衛(wèi)生的生長環(huán)境。
育雛前,育雛舍要徹底清潔消毒,為雛雞創(chuàng)造干凈衛(wèi)生的環(huán)境。首先將地板和墻壁、門窗清洗干凈,然后用高壓水槍沖洗育雛房,然后打開門窗,讓自然風吹干。消毒后,用消毒水清洗飲水機、飼料盆等器具,放入育雛房,關好門窗,預防早期馬立克氏病。孵化場周圍和道路也要進行消毒,加強環(huán)境、人員、用具和設備的消毒。雞要經常帶去消毒,育雛要封閉隔離。
二、及時“飲水”,均衡營養(yǎng)
一般應允許雛雞在離殼24小時內飲水。第一次可以用溫開水加入適量的廣譜抗菌藥物,對胃腸道進行消毒,清理胃腸道內的細菌。然后喝10%到15%的葡萄糖水或生理鹽水。當雛雞的1/3有覓食行為時,就可以開始進食了。一般來說,小雞可以在進入育雛室休息和喝水后開始進食。最適合進食的喂食工具是一個又大又平的容器或托盤,飼料在托盤中均勻分布。因為雛雞消化道容積小,消化功能差,不宜過量。過量會引起消化不良,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普遍采用優(yōu)質全價平衡膳食,避免因飼料中缺乏一定營養(yǎng)成分而造成營養(yǎng)缺乏。雛雞生長快,新陳代謝旺盛,需要保證充足的自由飲水和攝食。
三、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
孵化第一周育雛期溫度應保持在35℃左右,然后每周下降2 ~ 3℃,直至20℃左右。白天雛雞活動時溫度可稍低,夜間雛雞休息時溫度可稍高。濕度對雛雞的生長發(fā)育也有很大影響。一般育雛初期為了防止脫水,相對濕度比較高,第一周保持在75%左右,第二周保持在65%左右。20日齡后,由于雛雞采食量、飲水量和排泄量的增加,育雛舍易出現濕度,需加強通風,保證舍內相對濕度在40%-55%之間。在正常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雛雞正常進食,活潑有活力。
四、確保照明、密度和通風。
10d雛雞光照需要24小時熟悉環(huán)境和采食量。每隔15平方米在離地2m的位置掛一個40W的燈泡,然后用一個25W的燈泡和自然光。光線不要太強。首先,可以減少啄癖的形成。其次,可以使雛雞養(yǎng)成規(guī)律的運動、進食和睡眠時間,有利于雞在進食后生長育肥階段對營養(yǎng)的吸收和轉化。太輕容易造成肛門啄、羽毛啄、腳趾啄。密度適中,高密度浪費勞動力,低密度雛雞吃喝時容易互相擠壓,弱仔不能喝水也不能吃東西。沒有合適的鍛煉空間。雛雞在高溫生長環(huán)境中注意通風,避免過早出現呼吸道疾病等疾病。
五、嚴格免疫和藥物預防。
免疫規(guī)劃的制定應根據本領域或本地區(qū)病原微生物的種類而有所不同。如果當地沒有某些傳染病的流行,應暫時停止接種,以免接種造成污染。
六、防止擠壓和各種不良飲食習慣。
雛雞死于擠壓,約5%大群飼養(yǎng)。密度過高、室溫驟降、受驚、搶水搶料等。,往往會導致雞群聚集而死。因此,需要保持合適的飼養(yǎng)密度,有足夠的食槽和飲水機,在日常飼養(yǎng)中要小心,避免雞群受到干擾。常見的惡習包括肛門啄、腳趾啄和羽毛啄。紅光照射可使雞群安靜,減輕應激反應,防止啄癖。連續(xù)照射10-15天后,白熾燈光會恢復。啄癮發(fā)生后,雛雞啄的部位要用紫糖漿消毒,不能用紅藥水,否則啄的會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