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大跌,蛋價也同步回落,是巧合還是必然?還能漲嗎?
豬價大跌,蛋價也同步回落,這是必然的。按照豬周期來看,豬肉四季度大概率還會漲,豬肉價格上漲就會帶動其他商品的上漲,比如牛羊肉、蛋。
豬肉是一種周期性價格明顯的商品。我們說的豬周期,大周期一般在三四年。豬肉的價格,受豬周期的影響很明顯,這其實反應的是市場經濟下的市場主體調節行為。
豬肉漲價,養殖戶看到有利可圖,加大養殖量,一年后出欄量增加,豬肉供應量增加后價格就會下降。肉賤傷人,養殖戶減少養殖導致出欄量少,豬肉又會漲回去。
我之所以判定豬肉四季度還會漲一點,有兩點理由:
1.從歷史的周期來看,會漲。
上一輪豬周期的高點是2019年,9月豬肉達到價格高點,高達39元/公斤。上一輪豬周期號稱最強豬周期,2018年的環保政策、限養、以及非洲豬瘟的影響,導致2019年豬肉出現了嚴重的供不應求。從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豬肉價格猛烈上漲,從15元/千克,漲到接近40元/千克,漲幅2.6倍。而后,震蕩下跌,2021年以來,幾個月時間就跌回15元/千克。
2019年9月,豬肉達到周期性高點后,政府通過投放儲備肉,取消生豬禁養等規定,引導豬肉價格平穩下降。
2.從消費習慣來看,會漲。
每年的第4季度基本上都是豬肉消費的旺季。元旦、春節前是豬肉消費的高峰。加上南北方居民都有做臘肉、腌肉的習慣。豬肉的囤積必不可少。
3.從市場供給角度看,會漲。
豬周期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豬肉越漲,養殖戶越存欄惜售,生豬的供應量減少,就會進一步推動豬肉價格上漲。
總結
個人認為,伴隨著國家儲備肉的大量上市,居民肉食產品多樣化,疫情導致老百姓收入降低等多重因素考慮,豬肉增長的幅度整體不會太大。
豬價上漲地方如何調控
分析豬肉價格變動原因,具體有:前期去產能帶動出欄量慣性下降導致整體供應縮緊。自2021年7月起,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由升轉降,進入去產能階段,到2022年4月達到最低點后回升。能繁母豬從繁育仔豬到育肥出欄的周期約為10個月,隨著去產能成果的逐步顯現,今年4月份起豬肉價格止跌回升,進入上升通道,從整體數據看,目前仍處于去產能的慣性周期內。從生豬出欄數據看,三季度全國生豬出欄量為15443萬頭,比二季度下降9.3%,比一季度下降13.0%,整體供應呈持續走低趨勢。
影響本輪價格上漲的其他因素一是今年豬肉市場價格由跌轉漲,豬糧比值及養殖利潤一路走高,經過前期市場低迷和虧損,養殖戶普遍存在較濃的看漲情緒,壓欄惜售、二次育肥現象增加,對市場階段性供應產生較大影響;二是飼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在成本端拉高豬肉價格,農業農村部資料顯示:10月份第3周育肥豬飼料平均價格4.04元/公斤,同比上漲11.6%;三是四季度進入傳統豬肉消費旺季,灌腸臘肉及春節備貨等需求逐漸增加,進一步支撐價格上漲;四是進口量減少,今年三季度全國進口豬肉僅41萬噸,同比減少51.2%。多因素疊加帶動本輪價格上漲。
政策調控疊加豬源釋放帶動價格回調。自8月以來國家持續出臺調控措施,投放國儲凍肉、約談企業,督促企業出欄維穩價格,企業對政策的響應對后期市場供應形成影響;其次,前期部分養殖戶二次育肥和壓欄積壓的產能陸續釋放,供應增加帶動豬肉價格下降;同時受豬價上漲影響,消費者豬肉消費意愿降低,進一步帶動豬肉價格回落。
2022年11月份豬價會大漲嗎?
2022年11月豬價會漲嗎
豬肉價格在2022年11月份以來開始明顯下降了。自2022年11月份,全國有16個省份豬肉價格指數連續兩周環比下跌,主要是因為目前全國肉類供給總體有保障,生豬價格下跌帶動豬肉價格回落。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11月第1周,全國生豬價格為38.18元/公斤,同比上漲172.9%,環比小幅下跌1.4%;全國豬肉價格為58.71元/公斤,同比上漲149.2%,環比微漲0.2%,環比漲幅明顯回落。11月第2周,生豬和豬肉價格分別為36.04元/公斤和56.69元/公斤,環比分別下跌5.6%和3.4%。
豬價為什么上漲那么厲害
豬價為什么上漲那么厲害:一是豬價上漲產生的帶動效應;二是隨著玉米、豆粕價格不斷上漲,養殖成本不斷上升;三是受市場情緒影響。
一是豬價上漲產生的帶動效應。受存欄減少和壓欄惜售情緒影響,近期生豬價格出現了較大漲幅,反映到市場端帶動市場豬肉價格水漲船高。
去年生豬產能持續去化,尤其對散戶來說壓力山大,散戶淘汰較多,因此反應到今年市場面臨存欄減少,造成了季節性“缺豬”。
二是隨著玉米、豆粕價格不斷上漲,養殖成本不斷上升,再加上天氣炎熱豬容易生病,這些因素使得養殖戶的積極性降低,也造成生豬存欄偏少。
三是受市場情緒影響,普遍對下半年豬價反彈預期較高,因此惜售情緒嚴重。在這些因素影響下豬價憋漲,也就帶動豬肉價格快速上漲。
未來的豬肉價格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餐飲業的形勢很好。短期來看,豬肉價格必然會在一個水平上保持穩定,整體波動可能不會太大。不過,有專家預測,下半年豬肉市場價格可能會小幅上漲,而且會持續到年底,因為豬肉價格隨著假期的增加而上漲。
中國是豬肉消費大國。我國居民平均每年食用40公斤豬肉,換算成豬每年超過5億頭。所以在我國,豬肉的價格會受到居民消費的很大影響,尤其是在節日和天氣變化的時候,豬肉價格的波動最大。
根據我國往年豬肉價格的波動情況,每年的4月至6月為豬肉價格最低期,12月至次年2月,因為春節,居民消費增加,豬肉價格會達到全年最高值。所以今年后期豬肉市場的走勢必然會和往年一樣,11月份開始上漲,年底再創新高。
但這種情況不能一概而論,還是有不確定性的。畢竟現在疫情的影響讓我們的生活需要跟著疫情走。一旦封城,豬肉需求減少,價格自然下降。而且豬肉的價格也和出欄率有關。如果豬肉屠宰率提高,即使在消費高峰期,價格也不會上漲太多。
明年豬價是什么行情
豬價或呈現下降再反彈。
按照過去5年的生豬價格走勢,上半年豬價均出現整體下滑的勢頭,其主要是受消費影響,因為春節后豬肉需求都被前置,往往都出現斷崖式下滑。這也就是為什么當前肥豬價格一路上漲,但是養殖戶補欄熱情并不高的原因。
另外,進入年中后,高溫天氣同樣會影響豬肉消費,對豬價形成利空影響。直到進入9月份后開學季,疊加中秋國慶等節日提振,市場逐步進入消費旺季,需求拉動下,豬價或再次震蕩走高。
專家認為,這輪“豬周期”已經開始,明年年內不會結束,具體時間需要進一步觀察。 對于養殖戶來說,可以做好兩個方面的事情,首先是抓住這一利好,優化種群結構,做好計劃和布局。
豬肉的消耗量:
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01年豬肉總消耗量以中國最多。而若以平均每人食用的豬肉,則以捷克第一,其次為中國臺灣、波蘭。此外,生產豬肉最多的地方亦為中國,占全世界豬肉肉品46%以上,接下來則是美國的7%。
我國豬肉的產量: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國生豬出欄量達67128萬頭,比2020年增長27.4%。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查詢2011-2020年國家統計局公告發現,2021年生豬出欄量較2020年大幅增長了近1.5億頭,基本與2018年非洲豬瘟暴發前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