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體內的氨基酸來自哪兒呢?
1 植物可以自身形成氨基酸。
2 土壤表層90%的氨素是以有機形態存在的,氨基酸使土壤中主要的組成部分,植物吸收的氨基酸直接來源是土壤中的有機物分解。植物能夠吸收氨基酸,但氨基酸對植物的效應也因植物而異。
我最近剛找到工作,是一個生物科技公司,主要生產植物源氨基酸,我想知道這個對人體有危害嗎?
做植物源氨基酸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具有揮發性質的有機溶劑,對人體是有一定危害的,但是通過正確的防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沒有必要擔心。技術員、工藝員的職務更好些,因為工作內容涉及的不僅是操作,還有研發的內容。對專業要求更高。
植物最需要的是什么氨基酸?
天冬氨酸:提高種子發芽,蛋白質的合成,并在壓力時期的生長提供氮;
半胱氨酸:含有氨基酸維持細胞功能,并作為抗氧化劑的硫;
谷氨酸:刺激植物生長,提高對不利氣候條件的抵抗力;
甘氨酸:對作物的光合作用有獨特的效果,利于作物生長,增加作物糖的含量,天然金屬螯合劑;
組氨酸:調節氣孔開放,并提供碳骨架激素的前體,細胞分裂素合成的催化酶;
異亮氨酸和亮氨酸:提高抵抗鹽脅迫,提高花粉活力和萌發,芳香味的前體物質;
賴氨酸:增強葉綠素合成,增加耐旱性;
蛋氨酸:植物內源激素乙烯和多胺合成的前體;
苯丙氨酸:促進木質素的合成,花青素合成的前體物質;
脯氨酸:增加植物對滲透脅迫的耐性,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花粉活力;
絲氨酸:參與細胞組織分化,促進發芽;
蘇氨酸:提高耐受性和昆蟲病蟲危害,提高腐殖化進程;
色氨酸:內源激素生長素吲哚乙酸合成的前體,提高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
酪氨酸:增加耐旱性,提高花粉萌發;
纈氨酸:提高種子發芽率,改善作物風味
植物源氨基酸與動物源氨基酸的區別
你好:
植物源氨基酸常見的來源有大豆、小麥、燕麥、玉米等,動物源氨基酸來源相對比較廣泛,動物毛發(羽毛、
豬鬃
等)、
蠶蛹
、動物血液、內臟、皮骨、低值魚等都可以被水解成可利用的氨基酸;
植物源氨基酸與動物源氨基酸的所含的氨基酸比例也大不相同,動物源的亦是如此。比如,水解動物毛發中含胱氨酸、
絲氨酸
較高,水解動物皮骨中含
甘氨酸
、
脯氨酸
較高,動物血液里含
亮氨酸
、
苯丙氨酸
較高,玉米、小麥中則含谷氨酸較高。所以,不同來源的氨基酸因氨基酸的組成比例不同,對作物的效果表現是有差異的。如需要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含脯氨酸、甘氨酸較高的動物皮骨來源的氨基酸是最佳的選擇,如要增加植物的
木質化
、控梢、增加
花青素
,那含苯丙氨酸較高的動物血液來源的氨基酸是較好的選擇;
如果是綠葉、促長,那含谷氨酸較高的小麥、玉米等植物性氨基酸原料效果突出。所以說,植物源氨基酸和動物源氨基酸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針對其特性,才能更好的發揮作。
植物源氨基酸原粉是堿性?
是酸性的,
氨基酸原粉是高效氨基酸營養液定向濃縮提取物。以天然角蛋白毛發為原料經水解、脫酸、脫鹽及噴霧干燥而成,主要18種游離態氨基酸,
其中必需氨基酸9種,含量約25%,各種氨基酸總含量約45.1%。還含有作物需要的有機無機氮18.2%、磷0.5%左右、鉀2.2%-4%(作物必要的三要素)對作物的生長具有長效和短效補氮、補鉀的作用。
氨基酸在植物上的作用
氨基酸作為構成蛋白質的最小分子存在于肥料中,有易于被作物吸收的特點;亦有提高施肥對象抗病性,改善施肥作物品質的功能。 補充植物必需的氨基酸,刺激和調節植物快速生長,促使植物生長健壯,促進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增強植物的代謝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促進植物根系發達,加快植物生長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