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補貼每畝多少
國家根據每個省份的情況不同,下發的補貼資金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一是糧食直補:水稻直補的補貼標準是每畝地補貼20元,農資綜合補貼的標準是每畝地81.5元。如果是在土地轉讓時,雙方對此有協議的話則依據合同來辦。
二是良種補貼:良種補貼始終堅持政策公開、直補到戶的原則。水稻每畝補貼標準是15元,玉米、花生、小麥每畝補貼10元。
國家一畝田補助標準
國家一畝田補助標準每畝30-230元。
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每畝30-230元。由原來三項補貼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主要為: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規模適度經營補貼。
造林補貼,每畝100-600元。主要為:防護林補貼、石漠化綜合治理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補貼政策(60-200萬)。選擇一些重點縣作為減肥增效試點給予補貼。耕地輪作休耕補貼試點補貼政策,每畝150-1000元。
主要為重金屬污染區、地漏區、耕地利用率貧瘠地區。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每畝20-40元。主要為大型機械深耕作業的補貼。菜、果、茶標準化創建支持政策(50-100萬元)。主要補貼為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的產區。
農村承包土地多少畝以上政府有補貼,一畝地補貼多少?
目前承包農村土地沒有補助,但針對土地上種植的作物有相應補助。
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決定的,沒有統一的標準。
根據國家相關的種糧農業補貼政策,主要有以下兩類:
一、糧食(水稻)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
1、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標準為水稻直補每畝補貼20元;農資綜合補貼標準為每畝計稅面積81.5元。
2、水稻直補對象為核定計劃種植的水稻面積;農資綜合補貼對象為以水稻、玉米、小麥等為主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
3、繼續堅持誰種地補給誰的原則。原則上誰種地誰享受補貼,但對承包地轉包或租用給他人的按承包或租用協議處理。
4、拋荒地和非農業征(占)用地、十邊隙地、自留地等不享受補貼;今年已明確征用為非農業用地面積也不能作為補貼對象;高效農業一律不在補貼范圍內;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常年不種糧的,不予補貼。
二、良種補貼
良種補貼堅持政策公開、全面覆蓋、直補到戶的原則。補貼標準為水稻每畝15元,小麥、玉米、花生等每畝10元。補貼涵蓋全縣所有種植水稻和玉米、小麥、花生等種植戶。
擴展資料:
農業補貼的特點
(1)補貼范圍的普遍性:財政對農業生產流通領域的多環節、多類別的補貼,幾乎涉及到農產品生產與流通的全過程
(2)以價格補貼為主,貼息貸款為輔:大多數補貼用于降低農用生產資料的價格、支農服務的收費標準以及農產品購銷環節的補貼
(3)補貼方式的隱蔽性:長期以來,財政對農業補貼方式多采取“暗補”的方式,即財政補貼資金不直接以財政撥入的方式進行,而是通過流通渠道間接地給予補貼。這種方式體現在農業生產中,帶有一種補助性質。
參考資料:
全面推開農業“三補”的通知——農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