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國糧食1公斤多少
您好,你是問2022年美國糧食1公斤多少錢嗎?2022年美國糧食玉米一公斤1.04元,大豆一公斤2.78元。美國從2020年開始至今,糧食價格逐漸上漲以后,玉米每蒲耳4.39美元,折合人民幣28.47元,一蒲耳等于54.4斤,一斤約0.52元。又據媒體消息,美國近期大豆漲到1160美分每蒲式耳,折合人民幣是2788元/噸,一斤約1.39元。一公斤等于兩斤。所以2022年美國糧食玉米一公斤1.04元,大豆一公斤2.78元。
2022年水稻什么時候下跌
2022年水稻什么時候下跌
預計2022年國內稻米市場:供求矛盾或將緩和 市場重心有望上移
2021年國內、國際大米市場表現均不好,但主產區托市收購量同比大增,預計2022年稻谷供大于求的矛盾會有所緩和,加之最低收購價大概率會繼續小調上調,稻米市場重心或將小幅抬高,總體走勢或將強于上年。
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和稻谷產量雙雙刷新歷史紀錄,稻谷產量連續11年穩定在2億噸以上,繼續穩居世界第一,確保了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裝的是中國糧。由于總體供應較為寬松,2021年國內稻米市場弱勢震蕩,沒有大的波動。
展望2022年,預計稻谷供大于求的矛盾會有所緩和,稻米市場重心或將小幅抬高,總體走勢或將強于上年,這將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和產業健康發展。
2021年國內稻米市場比較弱
2021年國內稻米市場未能延續春節前的強勁走勢,而是在春節后持續走弱,這與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小麥價格連創新高的情形很不合拍,但早秈稻上市后高開高走,走勢相對獨立。下半年新季中晚稻上市后,主產區還大范圍啟動了最低收購價預案,才有效穩定了稻米市場,市場整體呈現“南強北弱”“稻強米弱”走勢。
由于市場整體走勢較弱,托市收購同比大幅增加,黑龍江成為托市收購的主力軍。截至2021年12月22日,中儲糧系統累計完成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收購839萬噸,較上年同期大增710多萬噸。其中,收購中晚秈稻169.5萬噸,收購粳稻669.5萬噸。分省看,安徽稻谷80.4萬噸,江西32萬噸,河南57萬噸,黑龍江669.5萬噸。
2021年國內稻米市場出人意料地弱,主要是稻谷供應總體較為寬松。一是稻谷持續增產,稻米市場產大于需,供應壓力較大。2021年稻谷產量4257億斤,比上年增加20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占國內糧食總產量的31.2%。二是國際大米市場持續走弱,大米進口激增,再創歷史紀錄,給國內大米市場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三是上年企業市場化采購的稻谷庫存同比大增。2020年產稻谷托市收購僅600多萬噸,而政策性稻谷卻成交了1700多萬噸,市場化稻谷庫存同比大增,加之2021年稻谷產量再創歷史紀錄,2021年托市收購同比雖快,但化解供應壓力仍需時日,預計短期稻米市場仍不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將以小幅震蕩為主基調。
2022年稻谷總體仍將產大于需
一方面,2021年我國稻米市場走勢比小麥、玉米市場弱,稻谷比價繼續走低。2021年12月20日,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全國平均收購價分別為2609元/噸、2663元/噸、2734元/噸,較上年底分別下跌11元/噸、128元/噸和63元/噸;同期小麥價格為2786元/噸,玉米收購價格為2532元/噸,分別較上年底上漲378元/噸、39元/噸。早秈稻與小麥、玉米的比價為100︰106.8︰97,上年底三者比價為100︰91.9︰95.2,稻谷比價下跌明顯。因此,水稻種植收益與小麥、玉米相比有所降低,2022年“水改旱”現象可能會增多,尤其在東北地區,部分水稻產區可能會改成玉米等作物,使得水稻種植面積出現小幅減少。
另一方面,在擴大豆、擴油料的情況下,水稻種植面積可能也會受到擠占,只能靠挖掘增產潛力來穩定稻谷產量。2021年我國稻谷單產雖創歷史紀錄,但2021年冬季又進入了拉尼娜狀態,預計2022年稻谷單產繼續增產難度較大,持平略減的可能性更大。因此,2022年我國稻谷總產量可能穩中略減,不過總體仍將產大于需。由于2021年早秈稻收購價格較高,預計2022年雙季稻生產可能會有所增加,早秈稻產量也有小幅增加的可能。
稻米市場供應壓力仍將較大
2021年,稻米市場總體較弱,與玉米的比價進一步縮小,稻谷比價優勢更加明顯,稻谷的替代效應將會有所增強。特別是超期存儲的稻谷因價格更低廉,競爭力將更強,有助于擴大其在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方面的需求。超期儲存稻谷2020年至2021年已經銷售了2000多萬噸,有效減輕了政策性稻谷庫存壓力,預計2022年出售進度仍將較快,但口糧大米需求依舊較弱。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2021年12月份預估,2021/2022年度國內稻谷總消費為20684萬噸,比上年度減少348萬噸。其中,食用消費15800萬噸,比上年度減少50萬噸;稻谷飼料消費及損耗3050萬噸,比上年度減少300萬噸;工業消費1700萬噸,與上年度持平。2021/2022年度全國稻谷供需結余866萬噸,比上年度增加345萬噸。如果考慮到稻谷飼料消費及損耗3050萬噸中有1000多萬噸是超期儲存稻谷,其供應來源于庫存,那么,稻谷供需結余就將達2000萬噸左右,稻米市場的供應壓力仍將較大。
最低收購價有可能繼續上調
雖然秈稻最低收購價已連續兩年小幅上調,但2022年繼續上調的可能性仍較大。一是2021年物價持續上漲,尤其是化肥、農藥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導致水稻種植成本增加,農戶水稻種植收益同比下降,需要通過上調稻谷最低收購價來保障農戶種植水稻的合理收益。二是2022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已經上調,稻谷最低收購價上調也在情理之中。三是2021年稻谷最低收購價小幅上調后,《政府工作報告》仍提出要適度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保障好14億人的糧食安全。因此,2022年稻谷最低收購價上調的概率很大。同時,我國稻谷總產量已多年產大于需,大幅上調最低收購價并不合適,且2022年小麥最低收購價上調幅度為2元/百斤,因此,稻谷最低收購價調整幅度預計在2~3元/百斤的可能性較大。隨著秈稻最低收購價連續兩年小幅上調,粳稻與秈稻的最低收購價持續趨近,預計2022年粳稻最低收購價也有小幅上調的可能。
2022年稻谷托市收購量或下降
由于2022年我國稻谷仍可能豐收,產大于需的局面仍將存在,需要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來穩定市場。而2022年稻谷最低收購價大概率會上調,也利于增加托市收購量,但2022年水稻種植面積可能會有所下降,加上2021產中晚稻托市收購同比大增,利于稻谷供需形勢緩和,稻米走勢有可能會前低后高,預計托市收購范圍將比上年度縮小,托市收購量預計也會有所下降。
我國大米進口或將保持高位
2021年,受國際大米市場走勢更弱、國內外大米價差持續拉大影響,我國大米進口同比激增。2021年1月至11月我國累計進口大米438萬噸,同比增加96.8%,較歷史最高年份的2017年全年進口量還多35萬噸;累計出口大米220萬噸,同比增加1%;累計凈進口大米218萬噸,是我國稻谷增產量的2倍多,給國內稻米市場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由于2022年初國際大米價格仍處于低位,大米進口動力依舊強勁。同時,國內玉米價格仍保持較高水平,碎米的替代需求依舊旺盛,預計碎米進口量難以降低。不過,2022年下半年,國際大米供大于求的狀況可能會有所改觀,與國內大米的價差或將縮小,大米進口可能會呈現前高后低的現象,但總體仍將保持較高水平,并有可能再創歷史紀錄。
政策性稻谷成交量或將增加
一方面,受2021年稻米市場持續走弱影響,政策性稻谷成交量大幅下降,全年只有542萬噸,同比大減1181萬噸,降幅達68.5%,是6年來的最低水平。雖然2021年超期儲存稻谷銷售大增,但主要作為飼料和工業原料用糧,不進入口糧領域。政策性稻谷成交減少,有助于改善后期國內稻米市場的供求狀況。
另一方面,由于2021年中晚稻托市收購同比大增,進入2022年二季度后,預計稻谷市場供應壓力同比會有所減輕,企業對政策性稻谷的需求可能會增加。因此,2022年政策性稻谷拍賣同比增加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后期人氣提升,全年成交破千萬噸也是有可能的。
2022年稻米市場或強于2021年
2021年國內、國際大米市場表現均不好,主產區也大范圍啟動了托市收購,但托市收購量同比大增,有利于緩解稻谷供應壓力,因此,2022年稻米市場可能不會那么悲觀。
2022年春節前,由于大米需求進入旺季,而經銷商和大米加工企業的庫存并不高,在需求的推動下,預計稻米市場短期或呈穩中略強走勢,總體走勢可能好于預期;春節后,隨著需求減弱,加上地方儲備稻谷輪換和政策性稻谷拍賣帶來的供應壓力,預計稻米市場短期可能會有所走弱。但在稻谷最低收購價小幅上調支撐下,預計稻米市場下跌幅度有限,而2021年產稻谷托市收購同比大增,將使市場供大于求的壓力得到緩解,二季度后新稻供應可能會有所偏緊,推動市場探底企穩,并緩慢回升。
2022年新早稻雖仍有可能小幅增產,預計仍將產不足需,收購價仍可能高開,但高開高走的可能性不大,總體仍將高于最低收購價。新季中晚稻集中上市后,由于產大于需,局部仍將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但啟動的范圍和力度將小于上年。由于2022年中晚稻產量可能小幅下降,產大于需的壓力會有所減輕,加上國際大米可能觸底反彈,預計國內中晚稻上市后價格可能低開并小幅走高。即使主產區啟動稻谷最低收購價預案,由于最低收購價小幅上調,稻谷重心也將會高于2021年。
由于2021年產稻谷托市收購同比大增,稻谷比價繼續走低,預計2022年水稻種植面積可能小幅下降,稻谷供應壓力將會有所緩和,加上最低收購價大概率會繼續小幅上調,預計2022年稻米市場重心將會有所上移,但上漲空間預計不大。
2022年秋糧最低收購價收購啟動,今年的收購價格如何?
今年的秋糧收購價格為,1.29元到1.31元每公斤。總體秋糧收購價格,與去年相持平。并沒有出現下跌的情況,也是為農民著想。
每當到了秋天的時候,我國各地區正在進行糧食的收割或者收購活動。各地區的糧食收購部門,會第一時間向糧食種植商收購糧食。一方面能夠滿足國內的糧食儲備,另一方面也能夠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向農民收購大量的糧食,也能夠解決農民糧食銷路的問題。
2022年秋糧最低收購價收購啟動。
隨著2022年的秋天到來,我國秋糧收購活動正式啟動。安徽以及多個省市,都已經開展了糧食收購活動。根據中國中儲糧方面的消息,本年度的糧食收購價格與去年總體情況是比較相似的。從1.29元到1.3元每公斤,不同的糧食種類,收購價格也是不盡相同。歸根結底,糧食收購活動還是比較正常的。
能夠提高民眾的種植積極性。
國家之所以要向民眾收購糧食,一方面是為了充實國家的糧食戰略儲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高民眾的種植積極性。因為糧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國每年的糧食種植產量正在不斷的增加。歸根結底,因為有國家在背后支持。畢竟現如今的糧食種植行業所能夠獲得的利益是非常有限,如果有國家在背后支持,那么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農民也不必要擔心糧食的銷路問題,有國家在背后兜底,農民更加愿意種植糧食等其他農作物。
糧食收購應該要按時進行。
糧食收購活動應該要按時進行,全國各地區也必須要貫徹落實上級政府下發的相關糧食收購政策。不能夠存在任何弄虛作假的行為,糧食的安全與否關系到國家安全。
2022糧價馬上要大漲了真的嗎
最近糧食價格大漲,玉米期貨價格突破3000元,創下新高!
2020年以來,全球面臨通脹風險,歐美通脹持續上升,但中國CPI一直處于低位,甚至沒有超過2%。這也是中國一直引以為傲的一點,但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也不完全是好事。
一般來說,原材料價格上漲會帶動工業品價格上漲,能源價格上漲會增加運輸成本,從而全面抬高大宗商品價格。但是,中國的PPI一直跟隨國際市場,CPI卻沒有。從歷史數據來看,CPI和PPI的剪刀差已經達到歷史高位。
1)豬肉:雖然短期來看,此輪豬肉價格上漲可能只是受到原材料價格和需求恢復的影響,難以持久。但短期仍有機會做防御板塊;
2)必需品:必需品可能迎來漲價,前期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利潤下滑的品牌企業可能已經到了漲價的時候。
3)種業: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下一階段是擴大生產。種子質量很重要,種業龍頭可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