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畝產,雜交水稻的優缺點
我國雜交水稻的平均畝產量一般為500-600kg左右,而新聞報道中的畝產量大多為試驗田畝產量,普通農民基本無法實現。1、優點:雜交水稻的分蘗力,抗逆能力以及抗病能力較強,吸收水肥的能力也更強,長出的稻穗穗大粒多,單位產量比普通水稻高出20%左右。2、缺點:雜交水稻的口感較差,并且不能進行留種,每年都需要購買新的種子。
一、雜交水稻畝產
1、雜交水稻畝產量
我國雜交水稻的平均畝產量一般為500-600kg左右,而各種新聞報道中的畝產量大多為試驗田畝產量,普通農民基本無法實現,因為試驗田的氣候條件以及水肥管理與普通稻田均有較大的差距。
2、雜交水稻種植面積
(1)我國水稻種植面積大約為4.7億畝,占據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27.6%,其中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為2.3億畝。
(2)江西雜交水稻種植總面積為3006萬畝,其中早稻面積為1195萬畝,中稻面積為326萬畝,晚稻面積為1485萬畝。
(3)安徽雜交水稻種植總面積為1768.3萬畝,其中早稻面積為31.8萬畝,中稻面積為1426萬畝,晚稻面積為310.5萬畝。
(4)湖南雜交水稻種植總面積為3951.8萬畝,其中早稻面積為858.78萬畝,中稻面積為1070.77萬畝,晚稻面積為2022萬畝。
(5)湖北雜交水稻種植總面積為2298.7萬畝,其中早稻面積為60.1萬畝,中稻面積為1553.8萬畝,晚稻面積為684.8萬畝。
(6)廣西雜交水稻種植總面積為2394萬畝,其中早稻面積為1121萬畝,中稻面積為1273萬畝。
二、雜交水稻的優缺點
1、優點
(1)雜交水稻穗大粒多,單位產量要比普通水稻高出20%左右。
(2)雜交水稻的分蘗力較強,抗逆能力以及抗病能力較強。
(3)雜交水稻根系較多,并且分布較深,吸收水肥的能力相較于常規種要強。
(4)雜交水稻的適應能力較強,無論是山區,丘陵區或平原地區,還是肥田,瘦田,均可以種植,并且實現增產。
2、缺點
(1)常規稻的口感相較于雜交稻要更好。
(2)雜交水稻所需要的肥料相較于常規肥料要更多。
(3)雜交稻不能進行留種,每年都需要購買新的種子。
通常情況下,雜交水稻的畝產量是多少?
為了提高畝產,當時就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口號。”過黃河,過長江,超綱”。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的糧食產量要達到500斤/畝。長江以南地區的糧食畝產應達到800斤。畝產達到500斤時是過黃河,800斤是過長江,達到800斤以后就叫超綱。這是幾十年前農業計劃中制定的計劃。1964年,袁隆平開始研究雜交水稻,經過不懈努力,2000年實現了畝產1400斤,2004年為1600斤,2012年為1800斤,2014年為2000斤,現在可以達到畝產2400斤。袁隆平追求高產的夢想一步步實現了。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是袁隆平的畢生追求。在我國政府的推動下,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得到推廣,在東南亞、南亞、南美、非洲等國家的試種示范取得了巨大成功。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而且還起到了造福世界的積極作用。如果打除自然因素的危害,雜交水稻的產量會更高,一年前水稻成熟,金燦燦的谷子很好,人們剛高興幾天,由于水稻灌漿,達到飽滿,成群結隊的麻雀鳥就會飛來禍害,如有些上面的水稻往往被吃干凈,就是吃不到下面的部分;上述的產量是經過麻雀危害測出來的。在我的印象中,傳統水稻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家種植的品種有 “白小米”、”紅小米”、”八百粒”、”金包銀”、”粳米 “等品種,都是自留種,產量很低,一般在三四百公斤之間。
白小米,”頸梗高,但很軟,風一吹就容易斷,導致產量低,所以農民兩年后就放棄了”。紅小米,即紅歌《紅米南瓜湯》中的紅米,1980年從江西省引進到貴州,一些農民嘗試種植。稻穗與 “白小米 “非常相似。它們的味道非常好,但容易得病。如果種了幾行水稻,整個田地都會被感染。”八百粒”,當時國家專門推廣一種水稻品種,據說有八百粒米,但有些農民就是不相信,等水稻成熟了,挑幾滴小米坐著慢慢數,結果沒有八百粒,頂多兩百粒就了不起了。
后來,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只種了一兩年,就改種 “金包銀 “和 “粳米”。在雜交水稻推廣之前,20世紀80年代,我們這片土地上的農民主要以 “金包銀 “和 “粳米 “為主。這兩種水稻品種的產量比白小米、紅小米和八百粒高。農民種植這兩種水稻主要有五六年的時間。
雜交水稻畝產多少斤?
;?????01
??????雜交水稻在常規種植下,平均產量約1000-3000斤/畝,由于播種時間、方法及管理方式不同,產量會有一定的差異。雜交水稻適合在有充足日照和降水的地區種植,比如湖南、湖北、云南、江西等南方地區。如: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的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達到了畝產公斤。
??????雜交水稻(hybrid rice)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就是雜交水稻。一般雜交水稻僅指由兩個遺傳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復系雜交后形成的第一代雜交種。大面積推廣的雜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為遺傳工具。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和推廣雜交水稻的國家。雜交水稻具有個體高度雜合性,雜種后代出現性狀分離,故需年年制種。
??????雜交水稻在常規種植下,平均產量約1000-3000斤/畝,由于播種時間、方法及管理方式不同,產量會有一定的差異。雜交水稻適合在有充足熱量條件的地方種植,還要有充足的日照和降水,如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等南方地區,這些地區都是雜交水稻高產的地方。北方的氣候寒冷時間太長,晝夜溫差太大,農作物的生長周期長,所以不適合于種植雜交水稻。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第三代雜交水稻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首次公開測試,畝產公斤。
??????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是以遺傳工程雄性不育系為遺傳工具,它讓所有的水稻,在理論上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并產生優良后代。第三代雜交水稻不僅兼有三系不育系育性穩定和兩系不育系配組自由的優點,同時還克服了三系不育系配組受限,兩系不育系可能因天氣原因導致制種失敗和繁殖產量低的缺點,在任何地區任何時候都是穩定不育的,且制種和繁殖都非常簡便。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第三代雜交水稻項目主持人李新奇表示,縮短農民的生產田和科學家的試驗田之間的產量差距,是能否得到廣泛推廣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目前水稻平均畝產在500公斤左右,普通農民在一般條件下種植一些優秀的第二代雜交水稻品種可以達到600到700公斤的畝產,但在同樣種植條件和環境下,第三代雜交水稻的畝產可以達到800公斤。”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的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達到了畝產公斤,其中早稻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品種“叁優一號”公斤,超過了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 。
雜交水稻產量是多少?
雜交水稻產量是1500公斤。
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測產結果公布,晚稻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加上今年7月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達到1530.76公斤,平均畝產突破1500公斤,再創歷史新高。
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專家團隊培育的雜交水稻目前已經歷3代,?“叁優一號”是其優良品種。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第三代雜交水稻項目主持人李新奇介紹,第三代雜交水稻與普通水稻差異相比,抗早衰性強、穗粒多、抗倒伏性更好。“叁優一號”還表現出非常好的抗低溫性能。
雜交水稻(hybrid rice)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就是雜交水稻。一般雜交水稻僅指由兩個遺傳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復系雜交后形成的第一代雜交種。大面積推廣的雜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為遺傳工具。
以上資料參考?人民網—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兩季實現畝產超1500公斤
我國雜交水稻一畝能產多少斤?
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水稻類型,產量不盡相同。低產田一般在300-350公斤,高產田一般在500-600高產,特俗小氣候地區云南永勝縣濤源鄉,可達1000公斤以上。
普通的常規品種五百到七百斤,高產的有一千斤,普通的雜交品種八百到一千斤,高產的有一千七,八百斤。
1、清代前期的糧食畝產
(1)南方水稻平均畝產清四川《彭縣縣志》說:“畝產米一石二斗為上,一石為中,八九斗為下。”即中等水平田畝產稻谷2石。駱秉章說:“湖南有田百畝,可收租谷百石。”按對半租,畝產稻谷也是2石。陳瑚說:“百畝之產,入租百石,千畝之產,入租千石。”也是指畝產稻谷2石。總的看,清代前期南方各地稻谷平均畝產2石。當然,這里所說的大都是稻麥兩熟田的稻谷產量。單季晚稻的畝產應高于復種田。顧炎武《日知錄》中所說的吳中秋禾1畝之收也不過3石。方苞說:“金陵上田十畝,一夫率家眾力耕,豐產獲稻不過三十余石。”這個稻也當是一季晚稻,平均畝產也是3石多一點。總之,復種稻平均畝產2石,一季晚稻平均畝產3石。清代之石稍大,折合今市制畝產292斤(復種稻),一季晚稻折合今市制畝產397斤(2.72石)或 438斤(3石)。
(2)北方旱地的糧食畝產清安徽《鳳臺縣志》說:“畝所收者,當其穰時,黍麥可二石。”清康熙《江陰縣志》說:“麥、菽、黍、稷畝二石。”清乾隆盛黼辰在《江淮均丁說》一文中說:江淮以北“農夫一畝之所獲,通豐耗而權之,富民之人,恒不下一石”,給富民交租1石,對半租,還是畝產2石。北方麥、粟、豆等畝產2石,折合今市制約為畝產303斤。
2、清代后期的糧食畝產
清代后期的糧食畝產,由于推廣雙季稻以及玉米、甘薯等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據吳慧研究,清代由于推廣雙季稻、玉米和甘薯,平均畝產比明代增產16.8斤。再加上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的產量(平均畝壯志凌云加4.2斤),清代的平均畝產比明代(畝產346斤)共增加21斤,為367斤。
我國目前雜交水稻畝產量多少?
我國目前水稻平均畝產在500公斤左右,雜交水稻平均畝產每公頃約7.5噸,較常規稻增產20%左右,每年增產的糧食可養活7000萬人。
?
2000年,超級雜交稻成功實現百畝示范片畝產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超級雜交稻提前實現百畝示范片畝產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標。2011年,袁隆平院士指導的“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平均畝產926.6公斤的第三期目標。2014年,超級稻第四期“Y兩優900”經專家組驗收,平均畝產1026.7公斤。
2021年5月9日上午,在三亞國家水稻公園示范點,“超優千號”超級雜交水稻開始測產。專家組選取3個地塊同時進行收割、打谷,匯總后按照高產創建產量公式計算,最終測產結果為平均畝產1004.83公斤。
?
“超優千號”現場收獲片
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是世界作物科學與技術的重大突破,豐富了作物雜種優勢的理論和種子繁育學內容,促進了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的發展,不僅為其他作物雜種優勢的利用提供了新方法,而且為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
未來在雜交水稻研究方面,應加強對種質資源的發掘和育種技術的創新,重點研究方向為水稻雜種優勢固定,超高產品種培育,以及適應性廣、適于輕簡高效種植的品種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