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怎么養 鵝的養殖技術
一、飼料的供給:
肉鵝為食草型水禽,有強健的肌胃和發達的盲腸,消化粗纖維的能力較強,可以利用大量的青綠飼料,如各種野草、蔬菜、飼草等都可作為肉鵝的飼料,因此飼養成本較低。
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在林下、果園等處飼養肉鵝,但是在選擇林下和果園喂鵝時要注意禁止在噴灑過農藥后喂鵝 。
二、環境要求:
因此要保持育雛舍的環境溫度,冬季要做好保暖的工作,夏季則要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育雛室還要控制好相對濕度,如果濕度過大易引起雛鵝腹瀉,還易造成舍內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使雛鵝患病。
三、疾病預防:
做好環境的控制工作,加強日常環境衛生的清理工作,勤換墊草墊料,并做好鵝場內外環境的消毒工作。工作人員和車輛在進出鵝舍時要嚴格的消毒,以免將病原菌帶入,引發疫病。
四、保持環境安靜:
提供充足的睡眠時間,睡眠是保持健康生長的第一條件,腿黑激素的分泌高峰是黑暗的環境,因此環境光線必須要暗,才有利于睡眠,同時睡眠的環境須要安靜,排除雜躁干擾,才能保持安靜。
五、地址的選擇:
肉鵝舍在選擇場址時要選擇符合當地發展和土地規劃的地點,選擇地勢高燥、陽光充足的地方,并且附近的交通要便利,水電充足。鵝場周圍要有水質良好的水源,便于鵝群放水,鵝場的附近還要有充足的草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鵝
養鵝方法 養鵝技術
養鵝技術如下:
進鵝苗前兩天,在鵝棚里鋪好細刨花、碎鮮秸稈等鋪墊材料。準備250瓦紅外燈、煤爐等取暖設備,檢查屋內是否有賊進風口,在墻上安裝排氣扇通風。
為了有效利用鵝棚設施,雛鵝的飼養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35厘米高的圍欄把小鵝分群。棚內濕度應控制在60%~65%。如果濕度過高或過低,雛鵝的體質會下降,生長也會受到影響。所以秦英要加被褥,通風除濕,降低濕度。
養鵝注意事項:
大多數鵝不怕冷是因為它們有保暖的皮毛,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耐寒。鵝的適應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旦氣溫變冷,它們就會行動遲緩,精神狀態不好,非常容易生病,抵抗力下降。當然,如果在寒冷的環境中長大,慢慢習慣了,小鵝一般都太小,沒有保暖的外套,所以需要放在20度以上的空間里。
鵝養殖技術
1.進鵝前15天:清理鵝場環境,點小鵝。如果是公家養殖戶的養殖模式,需要向貴公司訂購小鵝。請清掃鵝場道路、院落,清理排水溝,保證排水暢通。打掃屋外的環境,把鵝舍周圍的字和東西去掉,鋤草,打掃院子,讓屋內的鵝糞,羽毛,垃圾都找得到,屋外的環境也要合理。鵝梯田和鵝場清理出來的污物,要送到離鵝場幾干米的地方進行無害化處理。2.進鵝前14天:打掃鵝舍,把能搬出去的器皿全部搬到屋外清洗消毒。徹底清除殘留的飼料、糞便、墊料、羽毛、灰塵等。在房子里,注意打掃天花板、墻壁、地面、門窗。清潔設備包括水桶、飲水機、塑料網、溫度計、爐子、工作服、水桶等。3.進鵝前13天:沖洗鵝棚,從上到下沖洗天花板、墻壁、窗戶、地面。不應有糞便、灰塵等臟有機物殘留。地面和1m以下的墻面要邊刷邊洗。飼養設備,包括水桶、飲水機、塑料網、溫度計、爐子、工作服、水桶等。房子內部的任何表面都應該清洗,直到沒有污垢附著。沖洗是使用消毒劑的有效基礎。洗的時候要從上到下,從里到外。4.進鵝前12天:檢修設備。維護設備,設備要能保證完成喂養一批鵝,否則就要更換。供暖、通風和照明設備的維護。5.入鵝前11天:室外消毒,清掃道路、庭院,用生石灰或燒堿消毒。可以使用3%的熱堿水進行消毒,或者可以在棚外和整個場地的道路上以及在室內直接清除生石灰。消毒后,表面臟的地方會轉到地下。消毒劑要噴到每個角落。新型畜牧消毒王中王可用于消毒。6.進鵝前10天:給鵝舍消毒,干鵝舍第一次消毒。同時,將屋外清洗消毒后的飼養設備搬進鵝舍。地面及L米以下的墻壁用火堿消毒,天花板及墻壁可用消毒液噴霧消毒。消毒劑要噴到每個角落。7.進鵝前9天:安裝設備、腳手架、塑料網、防護網,掛上溫度計、濕度計。如果提前安裝育雛網,溫度計劃濕度計距離床面和地面5厘米。如果在地面養鵝,要注意墊草是否有霉菌。格柵表面應無毛刺。人員進入消毒環境前應進行消毒,換上干凈的衣服和鞋子,不能因漏進漏出而破壞消毒效果。8.進鵝前八天:安裝好設備,地面水平凸起的鵝棚會有6-10cm厚的墊料。放飲水機和開蓋板,50-70只雛鵝配一個開蓋板,從上至下對整個鵝舍和器具噴灑聚維酮碘消毒劑。墻壁刷的是生石灰乳,地面還是用2%的火堿消毒。檢查門、窗、通風口和屋頂,確保沒有最后一批鵝留下的灰塵。地面干燥后,移入被褥。6-10厘米。設置飲水機和餐盤,50-70只小鵝一個餐盤,40只鵝一個飲水機。安裝加熱設備。9.進鵝前七天,第二次消毒,用聚維酮碘從上到下噴灑整個鵝舍和器具。墻壁刷的是生石灰乳,地面還是用2%的火堿消毒。檢查門窗和通風口。10.進鵝前六天:熏蒸消毒,關好門窗和通風孔,檢查是否漏風。檢查溫度和濕度。為提高熏蒸消毒效果,站內溫度應盡可能在24℃以上,相對濕度應在75%以上。劑量按每立方米空間42毫升福爾馬林和21克高錳酸鉀計算。或者熏蒸室每隔6米放一個熏蒸盆,先放高錳酸鉀,然后從房間門最遠端依次倒福爾馬林。速度要快,防止嗆到,出門后立即封門。11.入鵝前五天:熏蒸24小時后,打開門窗、通風口、排氣扇,充分通風。注意:人進出的區域一定要消毒,換干凈的衣服和鞋子,搬進來的物品也一定要干凈。每家門口設一個消毒池(盆)。12.進鵝前四天:關好門窗,做好進鵝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保溫措施、飼料、藥品和疫苗、煤炭等。13.進鵝前3天:組織工作,落實飼養、投料、藥物儲備,發現不足及時補齊。14.進鵝前兩天:育雛室的設置和預熱。用塑料和隔出來的鵝棚的1/3作為育雛室,至少用兩層塑料布。鵝1-5天的育雛密度為每平方米18-26只。冬季鵝舍開始升溫,要注意檢查爐灶是否能正常使用,是否有漏煙、倒煙和火災隱患。屋頂等。,以確保沒有最后一批鵝留下的灰塵。地面干燥后,移入被褥。15.入鵝前一天:夏秋兩季的早晨開始烤火預熱,使舍內和育雛犬的溫度達到要求。育雛溫度一般為31℃,濕度為60%-65%。準備好記錄表格和其他工具,準備好小鵝飼料和疫苗。
養鵝養殖技術
養鵝養殖技術:
一、優良鵝苗的選擇
鵝苗養殖要從管理正規、品種純正又沒患過傳染病的種鵝場預定鵝苗。種鵝開產前必須進行小鵝瘟和副黏病毒等疫苗防疫,使鵝苗有足夠的母體抗源保護。接雛前要了解該場的孵化情況和出苗時間,正常以30-31天正常出殼為好,若孵化率低或出雛時間過長、過早,則鵝苗的質量差。
二、適度的飼養規模
專業戶養鵝規模大小與經濟效益有密切關系,養鵝數量多、出欄數多、勞動效率高,收效也大。決定飼養規模的大小要根據養殖戶的勞力資金、草料資源等條件,以及巿場銷售情況來確定。
三、科學地規劃修建鵝場
鵝舍應建在地勢高燥、平坦或緩坡地帶,南向或東南向,土質以透水性好的沙壤或土壤為宜。廣大養殖戶可利用廢棄的舊房或搭建簡易棚舍,周圍用竹籬笆或粗網圍護飼養。
四、雛鵝的飼養管理
育雛密度及濕度。為有效利用鵝舍設施,通常雛鵝的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為35厘米的圍欄將雛鵝分群,舍內濕度節制在60%—65%,濕渡過高或過低,都會使雛鵝的體質下降,影響生長。
五、生長鵝的飼養
鵝生長至4—10周齡,應分開育雛舍,轉入生長鵝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