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蠐螬類地下害蟲呢?
物理方法。有條件地區,可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減少蠐螬的發生數量。
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蟲虻、金龜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農業措施 合理安排茬口,前茬為大豆、花生、薯類、玉米或與之套作的菜田,蠐螬發生較重,適當調整茬口可明顯減輕為害。合理施肥,施用的農家肥應充分腐熟,以免將幼蟲和卵帶入菜田,并能促進作物健壯生長,增強耐害力,同時蠐螬喜食腐熟的農家肥,可減輕其對蔬菜的為害。施用碳酸氫銨、腐殖酸銨、氨水、氨化磷酸鈣等化肥,所散發的氨氣對蠐螬等地下害蟲具有驅避作用。適時秋耕,可將部分成、幼蟲翻至地表,使其風干、凍死或被天敵捕食、機械殺傷。
人工捕殺 施農家肥前應篩出其中的蠐螬;定植后發現菜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蟲;利用成蟲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殺。
蠐螬的危害特點與防治方法是什么?知道嗎
具體危害表現:
蠐螬對果園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危害主要是春秋兩季最重。蠐螬咬食幼苗嫩莖,薯芋類塊根被鉆成孔眼,當植株枯黃而死時,它又轉移到別的植株繼續危害。此外,因蠐螬造成的傷口還可誘發病害。其中植食性蠐螬食性廣泛,危害多種農作物、經濟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剛播種的種子、根、塊莖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蟲,危害很大。
防治辦法一:
農業防治。實行水、旱輪作;在玉米生長期間適時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機肥料;精耕細作,及時鎮壓土壤,清除田間雜草;大面積春、秋耕,并跟犁拾蟲等。發生嚴重的地區,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蟲翻到地表使其風干、凍死或被天敵捕食,機械殺傷,防效明顯;同時,應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機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蟲來產卵。
藥劑處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畝200~250克,加水10倍噴于25~30千克細土上拌勻制成毒土,順壟條施,隨即淺鋤,或將該毒土撤于種溝或地面,隨即耕翻或混入廄肥中施用;用2%甲基異柳磷粉每畝2~3千克拌細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吠哺丹顆粒劑、5%辛硫磷顆粒劑或5%地亞農顆粒劑,每畝2.5~3千克處理土壤。
藥劑拌種。用50%辛硫磷、50%對硫磷或20%異柳磷藥劑與水和種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種;用25%辛硫磷膠囊劑或25%對硫磷膠囊劑等有機磷藥劑或用種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種衣劑包衣,還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蟲。
毒餌誘殺。每畝地用25%對硫磷或辛硫磷膠囊劑150~200克拌谷子等餌料5千克,或50%對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餌料3~4千克,撒于種溝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物理方法。有條件地區,可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減少蠐螬的發生數量。
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蟲虻、金龜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防治辦法二:
1.農業措施 合理安排茬口,前茬為大豆、花生、薯類、玉米或與之套作的菜田,
蠐螬發生較重,適當調整茬口可明顯減輕為害。合理施肥,施用的農家肥應充分腐熟,以免
將幼蟲和卵帶入菜田,并能促進作物健壯生長,增強耐害力,同時蠐螬喜食腐熟的農家肥,
可減輕其對蔬菜的為害。施用碳酸氫銨、腐殖酸銨、氨水、氨化磷酸鈣等化肥,所散發的氨
氣對蠐螬等地下害蟲具有驅避作用。適時秋耕,可將部分成、幼蟲翻至地表,使其風干、凍
死或被天敵捕食、機械殺傷。
2.人工捕殺 施農家肥前應篩出其中的蠐螬;定植后發現菜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
蟲;利用成蟲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殺。
3.藥劑防治 用50%辛硫磷乳油拌種,辛硫磷、水、種子的比例為1:50:600,
具體操作是將藥液均勻噴灑于放在塑料薄膜上的種子上,邊噴邊拌,拌后悶種3~4小時,
其間翻動l~2次,種子干后即可播種,持效期為20余天?;蛎?67平方米用80%敵百蟲可
溶性粉劑100~150克,對少量水稀釋后拌細土15~20千克,制成毒土,均勻撒在播種溝(穴)
內,覆一層細土后播種。在蠐螬發生較重的地塊,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和25%西維因
可濕性粉劑各8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50克,可殺死根際附近的幼蟲。
蠐螬是金龜甲的幼蟲,別名白土蠶、核桃蟲。成蟲通稱為金龜甲或金龜子。危害多種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為植食性、糞食性、腐食性三類。其中植食性蠐螬食性廣泛,危害多種農作物、經濟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剛播種的種子、根、塊莖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蟲,危害很大。此外某些種類的蠐螬可入藥,對人類有益。
如何防治蠐螬?
蠐螬是金龜子幼蟲的通稱。在我國農田發生的蠐螬種類主要是暗黑鰓金龜、銅綠麗金龜和大黑鰓金龜等。
防治蠐螬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1)農業防治:實行秋翻地,降低蟲源基數。
(2)化學防治:
①種子處理。可以使用種衣劑或采用藥劑拌種、悶種。使用種衣劑一般種藥比約為40∶1;藥劑拌種或悶種為每600~1000千克大豆種子用1千克 50%辛硫磷乳油,先將藥劑與100千克水攪拌均勻,與種子拌勻,堆悶12~24小時。
②土壤處理??蓪⑥r藥均勻撒施或噴霧于地面,然后犁入土中,或將農藥與糞肥、肥料混合施入,也可將顆粒劑與種子混合施入,以及用毒土蓋種、條施、溝施或穴施等。
(3)生物防治:施用乳狀菌和卵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劑,乳狀菌的用量是每畝1.5千克菌粉,卵孢白僵菌的用量是每平方米2.0×10孢子,效果可持續1年以上。
怎樣防治蠐螬類害蟲?
蠐螬棲居于土中,取食發芽的種子和大田作物的幼根、 嫩芽和幼芽部分。由于危害根部,所以缺苗斷壟,最終導致苗 木大面積死亡,嚴重影響到農林作物的產量和質量。蠐螬長期 在土壤中棲息、危害,故為較難防治的害蟲之一,單一防治的 方法很難奏效, 因此必須開展以物理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形態特征?蠐螬是金龜子幼蟲,俗名白土蠶、白地蠶,是多食性害蟲 幼蟲體多皺褶,幼蟲靜止時體呈“C”形彎曲,頭黃褐色,胸 腹部乳白色,背上多橫皺紋,腹末粗大,尾部有刺毛;終年在 地下活動。
防治方法 :精耕細作,合理施肥 秋季幼蟲尚在淺土層活動,適當深耕苗圃,破壞其生活環 境,將蟲體翻出,受天敵因素和自然因素影響而死亡。大田地 必須使用充分腐熟的基肥作底肥,近幾年,由于大力推進秸稈 還田,極易滋生幼蟲,致使蠐螬危害成擴大之勢,給農民造成 了很大的損失。人工捕捉 在成蟲羽化出土高峰期,利用成蟲具有趨光性,在田邊裝 黑光燈,燈下放置水盆,水中滴入一些煤油,進行誘殺。燈光 下結合使用農藥,防止燈光區附近加重危害。幼蟲每年隨地溫 升降而垂直移動,地溫 20℃左右時,幼蟲多在深 10 厘米以上 處取食,一般在夏季清晨和黃昏由深處爬到表層,咬食苗木近 地面的莖部、主根和側根。
蠐螬的防治與消滅
蠐螬的防治與消滅具體如下:
1、農業防治。實行水、旱輪作;在玉米生長期間適時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機肥料;精耕細作,及時鎮壓土壤,清除田間雜草;大面積春、秋耕,并跟犁拾蟲等。
發生嚴重的地區,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蟲翻到地表使其風干、凍死或被天敵捕食,機械殺傷,防效明顯;同時,應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機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蟲來產卵。
2、毒餌誘殺。每畝地用25%對硫磷或辛硫磷膠囊劑150~200克拌谷子等餌料5千克,或50%對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餌料3~4千克,撒于種溝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3、物理方法。有條件地區,可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減少并消滅蠐螬的發生數量。
4、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蟲虻、金龜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擴展資料:
1、生活習性
蠐螬一到兩年1代,幼蟲和成蟲在土中越冬,成蟲即金龜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時進行取食等活動。蠐螬有假死和負趨光性,并對未腐熟的糞肥有趨性。
幼蟲蠐螬始終在地下活動,與土壤溫濕度關系密切。當10厘米土溫達5℃時開始上升土表,13~18℃時活動最盛,23℃以上則往深土中移動,至秋季土溫下降到其活動適宜范圍時,再移向土壤上層。
2、價值
(1)食用價值:腐爛木樁內常有蠐螬,取腐爛木樁內蠐螬,用清水沖洗后瀝干水分,直接放入滾油內,幾秒鐘就可撈出,香味濃郁,蛋白質豐富。在野外生存狀態下可生吃,并無異味,可以很好的補充身體所需蛋白。
(2)治理破傷風:將蠐螬倒置,讓其自然吐出黃水。取黃水搽在傷口上;重癥者可將黃水滴入酒中,燉熱內服,以使出汗;牙關緊閉者,可用蠐螬水涂擦牙齦。亦可將蠐螬搗爛如泥,外敷傷口,干后即換;或以蠐螬10個,焙干為末,分2次用黃酒送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蠐螬
如何防治蠐螬
(1)農業防治
秋末深翻菜地,可將成蟲、幼蟲翻到地表,使其凍死、風干或被天敵捕食、機械殺傷等,可消滅部分越冬的幼蟲和成蟲;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用塑料薄膜覆蓋、堆悶,高溫殺死肥料中的害蟲,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以免招引成蟲產卵和減少將幼蟲帶入菜田;有條件的地區可進行水旱輪作。
(2)人工捕殺
在施肥前篩撿出有機肥中的蠐螬;在成蟲盛發期,利用金龜子的假死性和趨光性,進行人工捕捉,震落捕殺,或用殺蟲燈誘殺。
(3)化學防治
①拌種:用40%辛硫磷乳油25毫升,加水1~1.25升,拌種子12.5~15千克。②毒土:每畝用4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0.5升,混入過篩的細干土20千克拌勻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