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對土壤的污染?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有機肥料來源的局限性,化肥的用量呈大幅度增長的趨勢,它對提高產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化肥特別是氮肥使用過多,對生態環境帶來了一些負效應,嚴重的已形成公害。例如氮肥中氨素的揮發,以及硝化、反硝化過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氮有害氣體,對人及動植物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化肥特別是氮肥和磷肥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湖泊、河流等水域,從而造成水體中富集營養以及地下水的污染。另外,劣質磷肥中所含的三氯乙醛進入水體后成為水合三氯乙酸,可直接污染水體。長期使用氮肥,還會使土壤中碳氮比失調,致使土壤微生物向腐殖質中尋求碳源和其他營養,使其分解從而造成土壤板結,理化性質變劣。硫酸銨、氯化銨等生理酸性肥料使用過多,易改變土壤的化學性質,隨著理化性質的改變,土壤微生物的區系也隨之改變,如纖維素分解細菌的減少,可使土壤中有機質難以腐爛。氮肥使用不當還會促使土壤中病原菌數量增多,生活力增強,果樹等作物上大量使用氮肥,還會使蚜蟲等害蟲為害加重。
(1)氮肥的污染 氮素化肥在土壤中以硝態氮和銨態氮兩種形式出現,但大多數植物主要吸收硝態氮,硝酸根離子被植物體迅速同化利用,所以一般不會對人畜造成危害。但氮肥施用過多,促使土壤中硝酸鹽濃度增高,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與各種胺類化合物反應生成強致癌物質——亞硝胺,造成嚴重污染,對人體危害極大。雖然水果中硝酸鹽、亞硝酸鹽污染程度遠遠低于蔬菜,但亦應引起重視。
(2)磷肥的污染 磷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在土壤普遍缺磷的情況下,增施磷肥可明顯提高作物產量。但是磷肥中含有鎘、氟、砷、稀土元素和三氯乙醛,過多施用會影響植物對鋅、鐵元素的吸收。特別是一些劣質磷肥,不僅含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屬,而且三氯乙醛的含量亦很高,三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轉變為三氯乙酸,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并會引起植物根系萎縮,枝葉生長不良,導致嚴重減產。磷肥亦是土壤中有害重金屬的一個重要污染源,鈣鎂磷肥中含鉻量較高,過磷酸鈣中含有大量的鎘、砷、鉛等重金屬。另外,磷礦石中還有放射性污染,其中主要是鈾和鐳。因此,磷肥所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視。
(3)鉀肥的污染 過量使用氯化鉀會使土壤板結,并會降低土壤pH,使之逐漸變酸,從而影響植物生長。另外,氯化鉀中氯離子對果實及其他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均有不良影響,無公害草莓生產應禁止施用氯化鉀。
復合肥料中的氮、磷、鉀分別對農作物起到什么樣的助長作用
1.氮肥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當氮素充足時,植物可合成較多的蛋白質,促進細胞的分裂和增長,因此植物葉面積增長炔,能有更多的葉面積用來進行光合作用。 磷在植物體中的含量僅次于氮和鉀,一般在種子中含量較高。磷對植物營養有重要的作用。植物體內幾乎許多重要的有機化合物都含有磷。 2.磷在植物體內參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儲存和傳遞、細胞分裂、細胞增大和其他一些過程。 磷能促進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長,提高植物適應外界環境條件的能力,有助于植物耐過冬天的嚴寒。 磷能提高許多水果、蔬菜和糧食作物的品質。 磷有助于增強一些植物的抗病性。 磷有促熟作用,對收獲和作物品質是重要的。 3.鉀能夠促進光合作用,缺鉀使光合作用減弱。鉀能明顯地提高植物對氮的吸收和利用,并很快轉化為蛋白質。鉀還能促進植物經濟用水。由于鉀離子能較多地累積在作物細胞之中,因此使細胞滲透壓增加并使水分從低濃度的土壤溶液中向高濃度的根細胞中移動。在鉀供應充足時,作物能有效地利用水分,并保持在體內,減少水分的蒸騰作用。 鉀的另一特點是有助于作物的抗逆性。鉀的重要生理作用之一是增強細胞對環境條件的調節作用。鉀能增強植物對各種不良狀況的忍受能力,如干旱、低溫、含鹽量、病蟲危害、倒伏等。
長期使用史丹利復合肥對土壤有什么危害?
長期使用化肥造成三大危害 :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化肥的使用已經必不可少,化肥的使用既是維持農業高產出的手段,也是造成農業自身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是會造成農田土壤板結。化肥的大量作用,會使土壤團粒結構破壞嚴重,透氣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從而造成土壤板結;進一步妨礙作物根系正常吸水,影響植株生長。
二是會造成土壤菌群失調。隨著化肥使用時間的延長,土壤中有害菌的數量越來越多,而有益菌得不到補充,這就導致了土壤菌群的失調。
三是會造成微量元素缺乏。常年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養分的偏耗,特別是硼、鋅、鐵等微量元素,由此引發的缺素癥越來越嚴重,大大影響了植物的生長發育,產量減少、品質下降。
為了加強耕地質量,培肥地力,倡導應用有機肥。
復合肥長期施用對土壤的影響
復合肥長期施用會導致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的肥料存在于土壤中,會增加土壤中重金屬和有毒元素的含量,產生污染的重金屬主要有鋅、銅、鈷等,還會加劇土壤酸化,導致土壤養分失調,破壞土壤結構,從而影響農田土壤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