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全氮和有效氮的區別,有效氮是不是速效氮
土壤全氮含量0.100%的土壤面積,占總土壤面積的69.6%(表1)。全氮含量較高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重慶市的東北部和西南部。全氮含量較低的土壤(0.075%),主要分布于忠縣、萬州、梁平、云陽和開縣。
有效氮土壤中易被茶樹吸收利用的氮。主要有銨態氮、硝態氮、氨基態氮,酰胺態氮及一些簡單的多肽和蛋白質類化合物。測定方法有酸解法和堿解法。前者測得的稱為酸解有效氮,后者測得的稱為堿解有效氮。兩者的絕對值雖有差異,但呈高度正相關,均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參數。不同茶園土壤有效氮差異極大,高的可逾500毫克/千克,低的不到5毫克/千克,一般都在30~80毫克/千克。高產、優質茶園土壤一般都高于100毫克/千克。有效氮與土壤全氮之間有顯著相關性,一般有效氮為土壤全氮的1/8~1/16。增施含氮有機肥和氮素化肥是提高土壤有效氮的主要方法。
有效氮不是速效氮。
1、目前常用的氮肥多是速效氮肥,速效氮肥的利用率較低,常有大量氮素損失。
2、有效氮則指氨態、硝態、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蛋白質的總和。
請問什麼態的氮肥利於植物?銨跟氨跟胺,有甚麼差別
氮肥的不同形態會對植物的吸收和利用產生不同的影響。一般來說,銨態氮肥利于植物的生長,而氨態氮肥和胺態氮肥則需要在土壤中經過微生物的轉化作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銨態氮肥是指含有銨離子(NH4+)的氮肥,如硫酸銨、尿素銨等。銨態氮肥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有利于提高植物的生長和產量。一方面,銨態氮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進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另一方面,銨態氮肥還可以調節土壤的pH值,使其更適合植物生長。
氨態氮肥和胺態氮肥是指含有氨基基團(NH2)的氮肥,如氨氣、硝酸銨、尿素等。這些氮肥通常需要在土壤中經過微生物的轉化作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微生物會將氨態氮肥和胺態氮肥轉化為銨態氮肥,然后再被植物吸收利用。這個過程稱為氮素循環。
總之,銨態氮肥對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有直接的促進作用,而氨態氮肥和胺態氮肥需要在土壤中經過微生物的轉化作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銨態氮肥和氮肥有什么區別?
氮肥就是含有作物營養元素氮的化肥。
氮肥分為:銨態氮肥、硝態氮肥、酰胺態氮肥三種;
銨態氮肥包括碳酸氫銨(NH4HCO3)、硫酸銨{(NH4)2SO4}、氯化銨(NH4Cl)、氨水(NH3.H2O)、液氨(NH3)等。 銨態氮肥的共同特性:
1、銨態氮肥易被土壤膠體吸附,部分進入粘土礦物晶層。
2、銨態氮易氧化變成硝酸鹽。
3、在堿性環境中氨易揮發損失。
4、高濃度銨態氮對作物容易產生毒害。
5、作物吸收過量銨態氮對鈣、鎂、鉀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銨態氮肥,硝態氮肥和尿素在土壤中的轉化有何不同
硝態氮肥、起效為當天,不需轉換,植物能直接吸收,在土地中流動很快,易流失和揮發,肥效期為5-7天尿素要提前4-8天施用,也就是起效期為6-7天,肥效期為5-7天銨態氮肥:起效較慢(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但是肥效較長,可以儲存在土地之中,高含量的復合肥肥效期能達三個月之久,一直可以到水稻周期結束。而銨態氮主要被吸附和固定在土壤膠體表面和膠體晶格中,移動性較小,比較容易被土壤”保存”其次,不同形態的氮在土壤中會相互轉化。在適宜的溫度、水分和通氣條件下,在土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尿素水解為銨態氮,銨態氮氧化為硝態氮。因此,早春低溫季節尿素和銨態氮的轉化比較慢,夏季高溫季節轉化快。在旱地土壤中硝態氮往往多于銨態氮,而在水田土壤中硝態氮很少
銨態氮肥和硝態氮肥的的異同點
1、吸附效果不同
銨態氮肥易被土壤膠體吸附,部分進入粘土礦物晶層。硝酸鹽是帶負電荷的陰離子,不能被土壤膠體所吸附。
2、對其他養分吸收的影響不同
作物吸收過量銨態氮肥對鈣、鎂、鉀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硝酸鹽肥料對作物吸收鈣、鎂、鉀等養分無抑制作用。
3、在土壤中作用狀態不同
銨態氮肥易氧化變成硝酸鹽,而且在堿性環境中銨態氮肥中的氨容易揮發,造成銨態氮肥損失。硝酸鹽容易通過反硝化作用還原成氣體狀態(NO、N?O、N?),從土壤中流失。
4、配合施用肥不同
銨態氮肥不能與堿性物質共同施用,存放,防止有氨氣逸出,降低肥效。
硝態氮肥較適合施用于旱地作物,如玉米、甜菜、煙草等;有較強的助燃性和爆炸性,儲運和二次加工時應注意防火防爆;不能與新鮮廄肥、堆肥和綠肥混用,原因是新鮮有機肥含的有機酸會促使氨氣發生反硝化損失,可與腐熟的有機肥或磷鉀肥配合施用。
相同點
1、都以氮(N)為主要成分,具有N標明量。
2、施于土壤都可以為植物提供氮素營養,適宜的氮肥用量對于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質量有重要作用。
3、化學氮肥生產的主要原料都是合成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氮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銨態氮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硝態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