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鱸魚在淡水養殖可以嗎?怎么養啊?
養殖鱸魚在淡水養殖可以。
1、清塘、培水 用來養殖鱸魚的池塘有條件的最好經過干塘、清淤和暴曬,尤其是多年養殖的舊塘。在放苗前半個月進行一次消毒,每畝施放生石灰50公斤或使用20PPM漂白粉帶適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經干塘暴曬的,還要每畝使用30公斤茶麩打碎浸水全塘潑灑,以徹底清除遺留的兇猛雜魚。消毒后的池塘經濾網納入新鮮水,每畝施放3公斤復合肥進行培育浮游生物,水質微綠色或微褐色則可投苗。
2、投苗密度 經中間培育的魚種已達10厘米,每畝放養2500尾為好,300天的養殖期畝產量可達1200—1500公斤。投苗過密,池塘容易老化和發生魚病,難以進行持續性生產。
由于高密度養殖投餌多,鱸魚又很少尋食塘底的剩餌,故每畝要投放100尾鯽魚和30尾花鰱和白鰱,以減輕水質的污染和增加養殖效益。
3、投餌 鱸魚暴食,適當控制投餌量,有利于降低成本、減少腸胃病的發生和水質的污染。投餌要做到定時、定點、定量,一般日喂2餐,分別在上午的7—9時和下午的4—6時,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量的5%。要堅持馴食的習慣,在塘中搭一餌橋,每次投餌敲擊餌橋或潑響塘水,招呼魚群游來搶食,有利于觀察魚群的進食和健康狀況,方便采取應變措施。鱸魚搶食水中懸浮的飼料,下沉后不再攝食,因此投喂小雜魚應耐心慢慢投喂,顆粒飼料則應用浮性飼料。
4、水質管理 鱸魚的高產養殖也就是高密度養殖,保持水質清新和溶氧充足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方法有:勤換水,特別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換水量要達30%以上;勤增氧,魚苗期可適當開動增氧機,隨著魚體的長大開動增氧機的次數愈趨頻繁,尤其是在高溫天氣和養殖后期,夜晚可開動部分增氧機,白天則要開動全部增氧機,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施放生物制劑,高密度養殖帶來塘底大量的殘餌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濃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氣,尤其是高溫天氣更為嚴重,這是魚病產生的重要原因,適當施放生物制劑讓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保持良好水質。
病害防治
1、氨氮中毒 高溫天氣時,水中的氨氮高,甚至產生亞硝酸鹽,致使鱸魚缺氧中毒死亡。主要癥狀:魚群全塘狂游不安,上下亂竄,鰭條充血,鰓絲暗紅。防治方法:立即注入新水,放出老水,注水時注意用木板把水擋散,以免直接沖起塘底污物加速魚的死亡;每畝施放氟石粉(底質處理劑)10—15公斤,中和水中氨氮;發病前注意用生物制劑預防。
2、腸炎病 病魚食欲低,腹部膨脹,肛門紅腫,輕壓有黃色粘液流出,全年均可發生。預防措施是不要投喂變質的小雜魚。治療方法:按每100公斤魚糜摻入300克呋磺合劑,連續投喂3—5天。
3、爛鰓病 此病易暴發流行,死亡率高。主要癥狀:魚體色發黑,尤以頭部為甚,游動緩慢,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呼吸困難,食欲減退,鰓部粘液增多,鰓絲腫脹,末端糜爛,體消瘦,離群,最后致死。治療方法:每100公斤魚每天用復方新諾明6—8克、氯霉素4—6克混合拌餌連續投喂3天。
4、車輪蟲、斜管蟲、聚縮蟲病 多發生在中間培育階段魚的體表和鰓絲。癥狀為魚體消瘦,體色變黑,口端糜爛,一年四季均有發病。預防上多采用大量換水,改良水質。治療可用0·7—1ppm的硫酸銅及硫酸亞鐵合劑(5:2)全塘均勻潑灑,或用20—25ppm的福爾馬林全塘潑灑。
5、赤皮病、潰瘍病 病魚鰭基部充血,紅腫,脫鱗,表皮腐爛,肌肉外露。此病多發生在高溫季節,預防上可大量更換新水,定期施放生石灰35—40ppm,冬季干塘暴曬。治療上可用漂白粉1ppm全塘潑灑;口服呋磺合劑,每100公斤魚糜拌藥300克;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公斤體重注射3000國際單位。
6、魚鲺病 魚鲺寄生于魚的鰓部、皮膚和鰭條,使鰓絲上皮增生變形,炎性水腫,體表損傷,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而死亡。治療方法:全塘潑灑晶體敵百蟲0·2—0·3ppm。
魚塘里的水變綠了該怎么辦
解決魚池藻多水變綠的普通方法:x0dx0a1.生物控制:使用水蚤把小球藻吃掉,前提是池里沒有吃水蚤的魚。x0dx0a2.鹽度控制:小球藻是窄鹽性生物,對鹽度的增加很敏感,所以在水里加鹽對綠水消除很有幫助。x0dx0a3.用除藻劑:雖然可以除藻,但不建議使用,因為這是一種藥劑,對魚對草都有害。x0dx0a4.抑制生長:可以減少光照,減少喂食,加強換水,比較安全,缺點是時間會比較長。消除魚池藻多水變綠的治本方法:x0dx0a1.建立完善的過濾系統:將氨,硝酸鹽消除。包括加強物理過濾,盡量把食物糞便殘骸過濾掉,定期洗棉,這樣能減少有機物被細菌分解成氨和磷酸鹽的機會。x0dx0a2.光照要適當:小球藻在強光會發色強烈的光合作用,快速生長。在加上照明時間過長,一定會爆發綠水。尤其是陽光直射到的地方。x0dx0a3.用殺菌燈:UV殺菌燈可以破壞生物DNA,可以殺菌也可以消滅藻類,可以用它來消除水中的單細胞小球藻。一般來說大約在3天左右綠水就可以消失,最慢也不會超過10天。
鱸魚能人工養殖技術 鱸魚能人工養殖技術介紹
1、養殖環境要求
鱸魚養殖池塘面積不宜過大,池塘過小,水體窄,溶氧不足,難以高產;池塘過大過深,不利生產操作。以8~12畝、水深2米左右為宜,沙壤土底質,淤泥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傾斜,水深1.54米,排灌水系統完善,水源充足、清新、無污染,水質良好。池塘最好設進、排水閘,分別通向進、排水河,不重復使用養殖水,以免二次污染。用細網將池塘分小,便于魚苗吃食。每1.2~1.5畝水面配備1臺增氧機,同時須配置抽水機以保證隨時可更換新水,柴油發電機以防停電池塘缺氧。
用來養殖鱸魚的池塘要經過干塘、清淤和曝曬方可放苗。放苗前半個月要進行一次消毒,每畝施放生石灰150斤或使用20毫克/升漂白粉帶適量池水消毒,如未經干塘曝曬的,要使用茶麩打碎浸水全塘潑灑;已經干塘曝曬的,在放養前10~15天放水10厘米左右,每畝用生石灰80~100公斤,隔天另加漂白粉5公斤,化水全池潑灑,進行清塘消毒,且徹底清除野雜魚。
2、培育放養魚苗
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為放苗時間,從海區捕撈的鱸苗體長1.5~2厘米,要經過淡化至鹽度4‰~7‰后方可投入鹽度1‰的暫養池暫養過渡。一般放養密度每畝約8000尾,選擇晴天中午放苗,此時水溫、溶氧較高可減少魚苗不適,魚苗經帶水消毒后放入已準備好的網格里。由于高密度養殖投餌多,鱸魚又很少尋食塘底剩餌,故拆網后每畝要投放少量鯽魚、羅非或鳊魚(雜食性),并搭配少量花鰱(濾食性),以減輕水質污染并增加養殖效益。
下池第二天開始投喂浮游動物、紅蟲等鮮活餌料,慢慢將魚漿、浮性顆粒配合餌料與鮮活餌料混合投喂,然后逐漸馴化至投喂攪碎魚糜、浮性顆粒飼料。暫養期間每周用0.3國際單位強氯精或15國際單位福爾馬林潑灑消毒1次。在開始投餌前3天每50公斤魚內服痢特靈0.5克、土霉素3克、維生素C1克,每天拌飼投喂1次。
經過20多天飼養長至4~6厘米時經過篩選后按大小分池飼養,放養密度一般為每畝2500~3500尾,水深1.5米以上,保持池水適宜肥度,以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綠色為宜。每天投飼2次,主要飼料為攪碎的魚糜和浮性顆粒飼料,飼料中要添加維生素B、C,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6%。每月將土霉素、紅霉素、維生素藥物拌餌投喂2次,每次連服3天,同時定期用0.4國際單位強氯精或20國際單位福爾馬林對池塘全池潑灑消毒。每天做好巡塘管理,在夜間氣壓低時開機增氧,發現池水變壞要及時排換水,保持池水清新。
放苗后要開足增氧,最好用散氣石底部增氧,第一天一般不投餌料,一天后逐步開始投料訓食,要求定點定時,一般4餐,開口餌料以水蛛最好,也可以魚漿混和部分鰻魚飼料開口,至魚苗5~6厘米時可以逐步投喂膨化料,魚苗階段喂料要適當添加防腸炎類藥,網格隨魚苗長大逐步拆除。
3、加強日常管理
鱸魚苗種培育成體長達10厘米左右時放入池塘進行成魚養殖成活率高,放養規格力求整齊,以免相互殘食,放養密度以每畝1000~1500尾為宜,同時搭配養殖大規格鳙魚種40尾、鰱魚種20尾及彭澤鯽200尾,以充分利用水體,調節水質,增加產量。
9~10月溫度適宜是鱸魚快速育肥階段,不可忽視水質調節。消毒后的池塘經濾網納入新鮮水,水深80厘米左右,施放部分復合肥培育浮游生物。鱸魚為底棲性魚類,喜歡在清潔、溶氧量較高(每升4~6毫克、透明度在30~40厘米)的水體中生活,應根據水色和透明度靈活及時加注新水。前期由于魚小溫度低,水質容易控制,加水、換水周期可長一些。隨著魚體的生長和魚池生物量增加,應做到勤巡塘,經常注入新水,合理使用增氧機增氧。
投餌要做到“定點、定時、定量”,一般日投喂2餐,分別在早晨6~7時和傍晚的6~7時,應在塘中搭一餌橋,每餐正常投喂至八成飽為宜。如遇高溫、降溫應適當減少投餌量,每次投餌注意觀察魚群的進食和健康狀況,以便及時采取應變措施。應保持水質清新和溶氧充足,養殖密度過高塘底容易殘留大量殘餌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濃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氣,隨著魚體長大增加開氧機次數,也可適當施放生物制劑有效降解氨氮和亞硝酸鹽,保持良好水質。晚上,特別是下半夜2~3點鐘要巡查增氧機運轉情況。
4、科學防范疫病
鱸魚喜暴食容易發生腸炎病,白天要觀察鱸魚吃食增減情況以判斷其健康狀況。病魚腹部膨大,肛門紅腫,擠壓腹部有淡黃色粘液流出,因投喂變質飼料或過量投喂引起,應適當控制投餌量,有利于降低成本,避免污染水質,減少腸胃病的發生。治療時先減料,最好能停喂一餐,用廣普抗菌藥拌餌投喂3~5天可痊愈。同時巡查有無魚游水,一般大量發病前會有少量魚游水,此時是看病與用藥的最佳時期,也是預防關鍵期。
秋季易發肝膽綜合癥,主要表現為吃食減少,逐步有魚游水并出現不明死亡。主要原因是高密度養殖下藥物施放頻繁,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在魚體中慢性積累,導致魚體器官功能失調和組織損傷。或長期過量投喂,魚體肝臟長期超負荷導致代謝失調、代謝紊亂所致。應調控好水環境,科學投喂,定期用一些疏肝利膽類中草藥拌料投喂有一定預防作用。
秋季易患寄生蟲病,應做好消毒與殺蟲工作,一般每15天消毒一次,頻率視魚吃食情況而定。寄生蟲病多發生在中間培育階段魚的體表和鰓絲,表現為魚體消瘦,體色變黑,口端糜爛。一般寄生蟲容易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所以殺蟲后一般要消毒。多采用換水改良水質進行預防,治療可用每升0.77~1毫克硫酸銅及硫酸亞鐵合劑(5∶2)全塘均勻潑灑,或用每升20~25毫克福爾馬林全塘潑灑。
鱸魚養殖能撒肥料嗎?
鱸魚養殖可以撒肥料喂魚。化肥具有肥料要素含量濃度高,成份確切,不含有機質、不消耗水中氧氣,污染輕,而且肥效快、水質好,魚病少,操作簡便,經濟效益高等優點。我國絕大多數養殖水域適于施化肥養魚,這種養殖方法不受飼料、成本的限制。而大水體施肥養魚,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主要施用化肥。養殖水域施用化肥后,促進了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提高水域的初級生產力。通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加速有機物質分解,為魚類提供了大量餌料生物,促進肥水魚類生長,提高魚塘生產力,常用的化肥氮素肥主要有氨水、碳酸氫銨、氯化銨、硫酸銨、尿素等;磷素化肥主要有鈣鎂磷肥、過磷酸鈣、三料過磷酸鈣等。氮素肥以碳酸氫銨、氯化銨、磷肥以過磷酸鈣養殖效果較好。其次,氨水、尿素等氮肥及鈣鎂磷肥、三料過磷酸鈣等磷肥,養殖效果也還可以。希望可以采納,謝謝。
池塘的魚有出血病可以下磷肥嗎?
是可以的,磷肥下了對于這個影響沒有的,但是量不要過大就好。
拓展資料:
一、磷肥按生產方法分類:
根據生產方法又可分為濕法磷肥和熱法磷肥。
? ? ?
? ? ? ?磷肥施用適量時,能促進作物分蘗和早熟,加強其抗寒能力,提高其產量和質量。
磷肥是以磷礦為原料生產的含有作物營養元素磷的化肥。
磷在植物體內是細胞原生質的組分,對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起重要作用;磷還參與植物生命過程的光合作用,糖和淀粉的利用和能量的傳遞過程。
? ? ?
? ? ? ?磷肥還能促進植物苗期根系的生長,使植物提早成熟。植物在結果時,磷大量轉移到籽粒中,使得籽粒飽滿。
最早的磷肥是過磷酸鈣,現已逐漸被磷酸銨和重過磷酸鈣等高濃度磷肥取代。
二、氮磷鉀化肥種類的定性鑒別
首先可以從外觀和溶解度上區別磷肥與氮、鉀肥。常用的氮肥和鉀肥一般呈白色晶體,且溶于水,常用磷肥呈灰色粉狀,不溶或部分溶于水。如要進一步區分氮、鉀化肥則可將肥料磨成粉末,取少量放在小鐵片上灼燒,若能燃燒,熔化或發白煙為氮肥;若不燃燒,至此就可以大致區別開氮肥、磷肥。
三、鈣鎂磷肥:
? ? ?
? ? ? ?是一種以含磷為主,同時含有鈣、鎂、硅等成分的多元肥料 ,不溶于水的堿性肥料,適用于酸性土壤,肥效較慢,作基肥深施比較好。與過磷酸鈣、氮肥不能混施,但可以配合施用,不能與酸性肥料混施,在缺硅、鈣、鎂的酸性土壤上效果好。
磷酸一銨和磷酸二銨:是以磷為主的高濃度速效氮、磷二元復合肥,易溶于水,磷酸一銨為酸性肥料,磷酸二銨為堿性肥料。
四、鋅肥磷肥莫混用
把硫酸鋅鋅肥和磷肥混合在一起施用,會形成不易溶解于水的磷酸鋅。因此施用硫酸鋅時,一定要避免與過磷酸鈣、重過磷酸鈣、磷酸二銨和磷酸二氫鉀等磷肥接觸,更不能混合在一起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