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菌肥在一年中,那個時節施用最好
生物菌肥秋冬底肥時施足效果最好。時間上來說,已經錯過秋冬施肥時機了。秋施基肥是“金”,冬施基肥是“銀”,春施基肥是“破銅爛鐵”。這話是有道理的。
煙臺地區習慣369施肥,即三月春施肥,六月花后果期膨果肥,九月秋施底肥。九月到十一月底摘果后秋施肥最重要,生物菌肥就是在這個時期配合生物發酵雞糞或者有機肥施入,效果最佳!第一,正處在果樹根系最后一次生長高峰期,也是果子采后樹體缺乏營養最差時期。第二,來年果子所成的花芽質量取決于這個最佳時期。所以秋季抓緊施足肥料利于果樹平穩過冬是來年豐收的保障。秋施基肥有利于根系修剪再生須根,有利于樹體營養的集累,有利于土壤的質量提高!
怎樣正確使用生物有機肥
說明:
生物有機肥在有機肥的基礎上加入功能微生物,如放線菌,芽孢桿菌,光合細菌,解磷解鉀細菌等。
生物有機肥,是有機肥的一類,有機肥在商品化生產過程中利用微生物的發酵和分解,可以是自然發酵也可以是添加人工菌種干預發酵,達到充分分解充分殺菌的目的。
使用
基肥(底肥)施用
基肥,一般叫底肥,是在播種或移植前施用的肥料。在翻耕時,將有機肥均勻施入,隨著翻地將肥料翻入土中,這種方法簡單,易操作,能夠起到很好的改良土壤的目的,但于其均勻施入土壤,不能全部甚至大部分接觸根系從而被根系利用,因此,肥料利用率這勢必造成多余的浪費,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其次也容易產生土壤障礙。因此該方法比適合于種植密度大的作物。
追肥施用
有機肥用作追施的方法有土壤深施和根外追肥兩種。土壤深施一般將有機肥施在根系密集層附近,施后覆土,以免造成養分揮發損失。根外追肥是將堆肥與10倍的水混合均勻,靜置后取其上清液,借助噴霧器將肥料溶液噴灑在作物葉面,以供葉面吸收。
用作種肥
種肥的使用方法有多種,如拌種、浸種、條施、穴施等。拌種是用少量的清水,將有肥溶解或稀釋,噴灑在種子表面,邊噴邊拌,使肥料溶液均勻地沾在種子表面,陰干后播種的一種方法。浸種是把肥料溶液溶解或稀釋成一定濃度的溶液,按液種1:10的比例,把種子放入溶液中浸泡12~24h,使肥料液隨水滲入種皮,陰干后隨即播種。開溝或挖穴后將肥料施入耕層3~5cm的溝、穴中,再在肥帶附近播種,種肥距保持在3cm以上。用作種肥肥料要求養分釋放要快,不能過酸、過堿,肥料本身對種子發芽無毒害作用,堆制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是很好的種肥。
用作育苗肥
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分釋放均勻,養分全面,是育苗的理想肥料。一般以10%的發酵充分的發酵有機肥料加人一定量的草炭、蠅石或珍珠巖,用土混合均勻做育苗基質使用。
有機肥全層施肥與集中施肥
全層施入是將有機肥撒滿地表,通過耕地使有機肥施入全土層中,這種施肥方法在有機肥較多(每畝4000~6000kg)或者作物密度較大的情況下可以應用。集中施入土壤中就是通過開溝把堆肥施入作物的根系附近,這種施肥方法在肥料較少(每畝1500~3000kg)和土壤肥力比較低的情況下,值得采用。
生物有機肥種葉菜出苗期施多少合適?
在蔬菜播種或定植前施入土中,這些農家肥不僅含有蔬菜所需的多種元素,而且能供給土壤大量有機質,改良土壤。用作基肥的農家肥,都必須充分腐熟,基肥有全面和局部兩種施用方法。生物有機肥
根菜類和菠菜、莧菜等密植的葉菜類以及施用量大的,可將廄肥、堆肥等均勻撒在地上耕入土中。南瓜、茄子、甘藍等行、株距較寬的作物或廄肥等用量較少的,可以進行行間挖溝或在株間挖穴施。施用基肥完成后,需在蔬菜出苗期噴施光合營養膜肥來提升光合作用產能營養物質和葉綠素,助力植物吸收大量光肥、光能、光照、兼容常規肥料、養料供給植物生長發育至極限。
追肥要靈活 追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如人糞尿、硫酸銨、復合肥、尿素等。在蔬菜有3-4片真葉或栽植的秧苗成活后才開始追施,每次施用后都應用蔬菜壯莖靈來疏通堵塞的營養疏導管,提升植物對肥料的吸收。追施的次數和用量應看蔬菜的種類、生長期、氣候、土壤的干濕和肥力等具體情況而定。植株小時,肥料濃度應稀薄,一次施用量可以少些,隨植株長大逐漸增加施肥的次數。
土壤肥沃,蔬菜生長旺盛,可施少些,反之,應多施一些。一般每15-20天追肥一次。生物有機肥使用,對于生長枝蔓的菜果,應在果實生長期噴施智控促花王來調控生長營養匹配,填補缺失營養元素真空,抑制枝蔓的生長,提高果實的營養供給。速生蔬菜,如菠菜、小白菜則應薄肥勤施,每7-10天施用一次。總之,追肥應采用“先淡后濃,少食多餐”的方法,適時適量的分期多次追肥,以滿足蔬菜不同生長期的營養需要。
蔬菜的種類不同,對肥料的要求也不同。小白菜等葉菜類,要供給充分的氮肥,才能迅速生長。豆類、馬鈴薯等應多施鉀肥,才能提高產量和品質。番茄、茄子、瓜類等除施用氮肥外,應多施伯示麥磷鉀肥,以促進果實長大、早熟和提高品質。
以上就是不同蔬菜的不同施肥方法的介紹,菜農朋友們可參考以上方法,結合實際的種植情況,科學施肥。
生物有機肥怎么用
生物有機肥的方法如下:
1、種施法
機播時,將顆粒生物有機肥與少量化肥混勻,隨播種機施入土壤。
2、撒施法
結合深耕或在播種時將生物有機肥均勻地施在根系集中分布的區域和經常保持濕潤狀態的土層中,做到土肥相融。
3、條狀溝施法
條播作物或葡萄等果樹,開溝后施肥播種或在距離果樹5cm處開溝施肥。
4、環狀溝施法
蘋果、桃、梨等幼年果樹,距樹干20-30cm,繞樹干開一環狀溝,施肥后覆土。
5、放射狀溝施
蘋果、桃、梨等成年果樹,距樹干30cm處,按果樹根系伸展情況向四周開4-5個50cm長的溝,施肥后覆土。
6、穴施法
點播或移栽作物,如玉米、棉花、西紅柿等,將肥料施入播種穴,然后播種或移栽。
7、蘸根法
對移栽作物,如水稻、西紅柿等,按生物有機肥加5份水配成肥料懸濁液,浸蘸苗根,然后定植。
8、蓋種肥法
開溝播種后,將生物有機肥均勻地覆蓋在種子上面。生物有機肥用量是不是越多越好,施入生物有機肥能夠改良土壤結構,為作物和土壤微生物生長提供良好的營養和環境條件。
生物菌肥在一年中,那個時節施用最好?
根據施肥的時機不同,底肥和追肥使用量為每畝5公斤公斤,可以和其他肥料混合后使用;
對于果樹之類的農產品,每顆幼苗使用量為200克左右,成年后的果樹可以放射狀溝施,每顆0.5-1公斤即可。
除此之外,微生物菌肥還可以用作蘸苗灌根、拌苗床土、盆栽以及沖施等,各種施肥方法都有所不同,用量也要把握好,否則就事倍功半了。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生物“肥料”,雖然叫作菌肥,但是其本質不是肥,只是通過一些工廠的手段培養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類。
使用方法:
1、 用得早,用得足,次數多。微生物菌劑到根際需要與其它的微生物競爭營養和位置等,因此,要做到先聲奪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議從底肥(生長早期)就開始施用,不要隨意減量,并在一個生長季至少施用2-3次。
2、 采用正確的施用方式:可采用拌種、浸種、蘸根、灌根、穴施、溝施、噴施、滴灌、撒施等方式。浸拌種、蘸根等方式早期效果突出,要達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結合土施的方式,尤其結合灌根、穴施、滴灌等方式效果更好。
2)噴施和滴灌對微生物菌劑的要求較高,大多數微生物菌劑由于載體和生產工藝的限制,是不能溶解的。
1) 撒施在表面后,一定要覆土,促進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避免紫外線的傷害。
注意事項:
1、氮、磷、鉀總含量超過8%時與菌劑混合施肥,會一直菌的活性。
2、不要將菌肥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鉀等)以及草木灰混合使用。
3、建議采用溝施、窩施的方式,一定要將菌肥蓋在土壤里,避免陽光直射,紫外線會殺死細菌;此外,不建議沖施微生物菌肥,因為加速吸收后菌群會被沖散,影響施用后的效果。
4、氣溫過高、過低、干旱條件下的農作物田塊不建議使用微生物菌肥。
菌肥分類
1、有固氮作用的菌肥:包括根瘤菌、固氮菌、固氮藍藻等;
2、分解土壤有機物的菌肥:包括有機磷細菌和復合細菌等;
3、分解土壤中難溶性礦物的菌肥:包括硅酸鹽細菌、無機磷細菌等;
4、促進作物對土壤養分利用的菌肥:包括菌根菌等;
5、抗病及刺激作物生長的菌肥:包括抗生菌、增產菌等。
菌肥優勢
三種以上多種復合菌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抗土傳病害效果遠遠大于單一菌種。有益菌群相互協同,共同作用,能使作物達到高產豐產的效果。
1、提高作物產量
2、改善作物品質
3、增強作物抗逆性
4、提高化肥利用率
5、改善土壤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