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用硫酸鉀肥在地里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普通硫酸鉀肥料的肥效期較短,通過硫酸鉀肥做基肥來看,一般有一兩個月的肥效期,如果是硫酸鉀緩釋肥料,肥效期長,可以保證作物整個生長期養(yǎng)分需求。
化肥儲存的注意事項:
1、防潮濕
碳酸氫銨易吸濕,造成氮揮發(fā)損失;硝酸銨吸濕性很強,易結塊、潮解;石灰氮和過磷酸鈣吸濕后易結塊,影響施用效果。因此,這些化肥應存放在干燥、陰涼處,尤其碳酸氫銨儲存時包裝要密封牢固,避免與空氣接觸。
2、防揮發(fā)
氨水、碳酸氫銨極易揮發(fā),儲存時要密封。氮素化肥、過磷酸鈣嚴禁與堿性物質(石灰、草木灰等)混合堆放,以防氮素化肥揮發(fā)損失和降低磷肥的肥效。
3、防受熱
溫度愈高,化肥的潮解揮發(fā)和結塊愈嚴重(穩(wěn)定性愈差),因此貯存房屋的溫度應保持在30℃以下,農村最好不放在有熱源的廚房內。
4、防火災
硝酸銨、硝酸鉀等有助燃性,貯存時不能和易燃物如煤油、汽油、秸稈、木屑等堆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火災。
擴展資料:
分類
根據(jù)化學性質可將化學肥料分為:
1、生理酸性肥料。在化學肥料的水溶液中牧草吸收肥料的陽離子過多,剩余的陰離子生成相應的酸類,使溶液變酸,大多數(shù)的銨鹽和鉀鹽都屬于這類肥料。
2、生理堿性肥料。如果牧草吸收利用的陰離子比吸收利用的陽離子快時,土壤溶液中陽離子過剩,生成相應的堿性化合物,使溶液變成堿性,如硝酸鈣、硝酸鎂等都屬于堿性肥料。
3、硝酸銨、尿素等。根據(jù)養(yǎng)分的成分可將化學肥料分為: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微量元素等。根據(jù)用途可將化學肥料分為:基肥和追肥。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化學肥料
鉀肥施完后幾天見效?
氮磷鉀作為植物的大量元素,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各盡其能,發(fā)揮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要說植物吸收的快慢程度,一般的順序是氮肥—鉀肥—磷肥。
下面就說說氮磷鉀的肥效問題。
1、氮肥 我們常說的立竿見影,其實用在碳酸氫銨上,是正真的恰如其分。它當天可見效,肥效期一般是15天左右。 氯化銨:3天見效,肥效期25天左右,后期作物易脫肥。 硫酸銨的肥效期大約在50天左右。 尿素:一般7 10天見效,肥效期45 60天;長效尿素的肥效期可以延長1倍以上,達到110 130天;多肽尿素的持效期比常規(guī)尿素更短肥效更快。
2、磷肥
磷肥的有效期相對較長。 施入土壤中的磷, 即使在當年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在以后的年份仍可緩慢地被作物吸收利用,磷肥表現(xiàn)出很好的后效作用。磷肥施入土壤后,由于土壤對磷的固定作用和磷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差等原因,使磷肥當季利用率不高, 把后效包括在內也不超過25%。未被利用的部分則以不同形態(tài)殘留于土壤之中,并不斷累積起來。國內外的長期定位試驗結果表明,磷肥屬于緩效肥,殘留在土壤中的磷,在后茬會緩慢地釋放供作物吸收利用,把殘效算在內的磷肥表觀利用率可達到 40.8% 53.0%,多年累積作物回收率可以達到50% 90%。以下是不同磷肥的有效期: 磷酸二銨是最常見的復合肥,以氮磷肥為主。作底肥使用,一般肥效為120天左右。施用后在水分、溫度等合適的條件下50天左右肥效最佳。
3、鉀肥
鉀肥的有效期正好介于氮肥與磷肥之間,其期效較長。 硫酸鉀:普通硫酸鉀的肥效期較短,做基肥使用,一般肥效期60天左右。如果是硫酸鉀緩釋肥料,肥效期相對較長,可以保證作物整個生長期養(yǎng)分需求。 硝酸鉀:硝酸鉀中的鉀一般肥效期在40 60天。 磷酸二氫鉀: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肥效期在10 15天,土施磷酸二氫鉀肥效期一般在40 60天。
農民朋友們經常用肥料,也知道哪種肥料速效,哪種肥料緩效,但是,對于哪種肥料施用幾天后見效,持續(xù)時間是多長,可能并沒有太在意。有時還會步入誤區(qū),認為見效快的肥料才是好肥料,這里面還真是大有學問。下面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肥效期時間表
一般來說,化肥產品肥效期如下(僅供參考):
碳銨:當天見效,肥效期15天;
氯化銨:3天見效,肥效期25天,后期脫肥;
尿素:7天見效,肥效期45天;
復合肥:10天見效,肥效期90天;
生物肥:一般一個月左右見效,效果在生長周期長的作物還不是很明顯,但肥效可持續(xù)6-8個月;
激素類物質:自身沒有多少營養(yǎng),對增產沒有多大實際幫助;
肥料需要長期供應,最好是根據(jù)作物各個時期的生理特性配比施用,沒有必要盲目地追求速效性。
見效快的肥料就是好肥料嗎?
現(xiàn)在有些不法廠商,抓住農民朋友希望“快速見效”心理,于是在沖施肥中過量添加激素類物質,降低氮、磷、鉀等營養(yǎng)元素的含量,這種激素肥料在沖施后1至2天就見效,表面效果非常明顯,例如:葉片、莖稈生長迅速,果實膨大快,結果很多,農民朋友就以為這種肥料見效快,效果明示,是“好肥料”,其實這是大錯特錯了。
如果在連續(xù)使用激素肥料2-3次后,就會發(fā)現(xiàn)植株底部葉片發(fā)黃,莖稈細弱,果實生長不良。蔬菜正常的生長期以及果實采摘期嚴重縮短,這就是濫用激素的后果。這類激素在施用后,常引起作物旺長、花芽分化差和早衰等問題,反而降低了總體產量。
氮磷鉀肥在農業(yè)生產上農民稱之為“大元素肥料”,鉀肥不象氮肥那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會從葉片上看到變化,看到效果。鉀肥的效果體現(xiàn)在抗逆性、免疫力上,體現(xiàn)在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上,鉀肥能使農作物莖稈粗壯抗倒伏,能增加農產品千粒重、穗粒重,能使農產品籽粒飽滿,品質提高。因此,鉀肥的見效天數(shù),具體體現(xiàn)在災害、藥害、蟲害、病害的時候,施過鉀肥的田塊,抗病毒、抗極端天氣、抗倒伏,抗藥害。鉀肥想見到效果,可能要到農作物成熟期,從這方面推算,鉀肥施用后,需要50天——60天以上。 鉀肥應用廣泛,所有農作物都需要鉀肥,鉀肥品種較多,不同農作物應該選擇不同鉀肥使用。農業(yè)生產上主要有草木灰、硫酸鉀、磷酸二氫鉀、氯化鉀,高濃度磷酸二氫鉀適合做葉面肥噴霧,草木灰適合做基肥和追肥,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適合追肥。
鉀肥對確保世界糧食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使用上,磷酸二氫鉀做為葉面肥可多次噴霧使用,氯化鉀屬于鉀鹽,過多使用會造成土壤板結,水土流失,草木灰是有機鉀肥,使用上不受用法與用量限制。鉀肥施用后,農作物很快吸收,但它不象氮肥馬上見到效果,葉片變得郁郁蔥蔥,綠油油的,而是體現(xiàn)在抗逆性、免疫力上,同時體現(xiàn)在農產品質量和產量上。所以很多農民認為鉀肥見不到效果,這是錯誤的認識。 鉀肥大多用于追肥,在農作物生長中期、后期使用,促進農作物循環(huán)代謝、呼吸光合作用。對農作物開花、坐果、揚花、授粉、結實都有明顯效果。鉀肥是大元素肥料,在農業(yè)生產上不可忽略。
因此,鉀肥施用后幾天是見不到效果的,當農作物收獲后,才見到效果,比對照田塊增產10%以上,就是效果,比對照田塊口感好、營養(yǎng)豐富就是效果,比對照田塊價格高就是效果!
對于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兩句話完美回答完。施完鉀肥,還是其他的肥都一樣,沒有水分稀釋溶解,等同于廢物。
土壤中的營養(yǎng)物質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輸送和利用。鉀肥施完后幾天能見效,問題的關鍵在于水分稀釋溶解的程度,決定鉀肥施完見效的時間。
鉀肥施完后沖水,一周見效
鉀肥是植物所需的三大元素之一,它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占據(jù)不可或缺的地位。鉀肥最明顯的作用就是可以提高植物果實的質量,增加植物的抗性。
鉀肥幾天生效
一般來講很多肥料基本上都不可能當天見到肥效,比如尿素要七天左右見效,復合肥要兩周左右才可見到肥效,生物肥則需要一個月之久才有效果。而鉀肥一般需要一周,也就是七天左右即可有明顯效果。
蘋果樹親測鉀肥肥效
以前我們家種植蘋果,在每年的八月份都是蘋果的膨大期,也是果實最需要鉀肥的時候。曾經我用我們家的果樹作過對比, 增施草木灰后并澆水 的果樹上的果實外觀要比未施肥的蘋果果實色澤上好了很多。雖然沒品嘗口感上的差別,但基本上可證明鉀肥的生效時間只需一周。
說到鉀肥,在農業(yè)用途非常的廣,甚至是很多作物生長不可缺少的肥料之一。鉀肥的好處有非常的多,可以促進果實糖分的生成,利于果實塊莖的膨大,增強作物各種抗性,提升果實的品質等等。正是因為鉀肥的好處多多,所以我們在農業(yè)植株不可忽視鉀肥的施用。
如題所問,鉀肥施用后可以什么時候開始發(fā)揮效果。這里可以分兩種不同形態(tài)的鉀肥來說,一種是葉面肥,還有一種是根肥。
在鉀肥里面,經常被施用到的葉面肥,主要是磷酸二氫鉀。雖然不是單一鉀肥,但是我們在給作物補充鉀元素的時候,就會經常性直接施用0.2-0.3%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的使用,大家都知道的一個特點就是快速精準,意思就是施用的葉面肥是為了讓作物快速吸收利用,且有針對性的補充所需的元素。如此,作為葉面肥的磷酸二氫鉀中的鉀元素吸收見效就比較多,大概3-5天左右見效。
而作為經常施用的根肥里面,硫酸鉀、氯化鉀復合肥是被經常施用的鉀肥。我自己家里種植西瓜和草莓的時候,就經常會施用到硫酸鉀復合肥。一般硫酸鉀復合肥被作為基肥和追肥施用,而在追肥的時候,一般都以溝施覆土或者穴施。無論那種施用辦法,我們在施用硫酸鉀復合肥的時候,都會直接將肥料撒施在土壤里,且盡量靠近作物根部的位置。
原因是鉀肥在施用到土地里面以后,因為鉀元素在土壤里面的移動距離很短,所以為了使根部能夠快速吸收到鉀元素,我們一方面在把鉀肥盡量施用在靠近根部的位置,一方面在施用以后,可以澆水利于肥料的流動以及被根系快速吸收利用。作為根肥的鉀肥,施用以后見效就比較慢,估計在7-10天左右。
鉀肥施完后幾天見效?
鉀肥是農作物生長的“三大肥料之一”,也是農作物種植的“中后期”必備的肥料,特別是北方地區(qū)由于土壤的結構不同,在種植大豆、芝麻、煙、花生、玉米、紅薯以及果類等農作物以及經濟類作物時需要鉀肥補充養(yǎng)分。
鉀肥一般是用于“追肥”施用,切不可當做基肥施用!在農作物進行追肥時以“拋灑”或者“按溝”、“挖坑”的施肥方式。鉀肥的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提高產量,在花生以及豆類生長的中后期,比如果實的膨大期,需要有足夠的鉀肥供給,對于提高產量效果明顯。小希曾深入田間地頭做了一個小實驗,花生膨大期施肥的與不添加鉀肥的產量差距在10%左右。
其二,提高品質。施用鉀肥后農作物的根系在土壤中汲取營養(yǎng),促進養(yǎng)分的供給,有粗壯植株稈效果。比如在玉米生長的中后期,施用可以防止玉米倒伏的作用。
其三,促進農作物植株增強新陳代謝以及進行光合作用,促進ATP的合成,為二氧化碳固定提供能量。說的簡單一點調節(jié)農作物碳水化合物以及氮的吸收,使農作物植株的水分養(yǎng)分快速輸送,防止其死秧以及枯萎。
以大豆施用為例:施用鉀肥可以有復合肥、硫酸鉀、硝酸鉀以及專用鉀肥等,一般復合肥等肥效周期長在45天以上,專用肥料效果也基本一致。在施用鉀肥后的一段時間里農作物的效果并不明顯,但到了大豆收獲時便能知曉,鉀肥施用的大豆植株沉甸甸,大豆顆粒多飽滿充實!用數(shù)據(jù)說話普通大豆畝產350斤,而施用鉀肥的可能會達到400斤以上,提質并增產10%以上。
比如花生、玉米、紅薯以及果樹施肥完后7-10天開始陸續(xù)發(fā)揮效果!甚至是更長的時間,而施用氮肥、磷肥等見效時間早,如“立竿見影”。
鉀肥是各種農作物生長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今天我們只談鉀肥在作物生長中期效果最明顯的問題。農作物中哪些需求鉀最多?我們通過長期的種植經驗得出:土豆和紅薯需鉀最多。我們用什么辦法來滿足這兩種作物鉀的需求呢?最老最笨最好的辦法是多施農家肥,一般每畝地應該3000一5000公斤左右,土豆在開花期和紅薯長蔓到一米時,給他們補施含鉀量高的肥料,和土壤中的有機肥結合共同促進果蕾澎大。我用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給士豆噴二、三次磷酸二氫鉀葉面肥。我這幾年種的五、六畝土豆,就是用這肥料來提高產量的,不妨你也來試試。
七天以后。
磷肥鉀肥植物多長時間了能吸收
要看你使用的是什么肥料,一般有機肥養(yǎng)分多樣顯效慢,肥效長久柔和,做基肥是一個月后顯效,追肥時薄肥勤施一周可見起色?;食煞謫渭?,肥效快肥性暴而不持久,除了過磷酸鈣和磷礦粉適于做基肥一般化肥都做追肥使用,三兩天就有變化。
肥料分為有機肥和化肥兩大類。動物性有機肥有人糞尿 禽畜糞 羽毛蹄角 骨粉 魚肉蛋等生活垃圾,植物性有機肥有餅肥,麻醬渣 綠肥等等;化肥是用化學合成方法制造富含礦質營養(yǎng)元素的無機肥料,長期單獨使用容易土壤板結。兩類肥料要揚長避短相互配合交替使用。
鉀肥持效期多長
鉀肥持效期兩個月左右。
肥效的大小,決定于其氧化鉀含量。主要有氯化鉀、硫酸鉀、草木灰、鉀瀉鹽、磷酸一鉀(磷酸二氫鉀)等。大都能溶于水,肥效較快。并能被土壤吸收,不易流失。
鉀肥施用適量時,能使作物莖稈長得堅強,防止倒伏,促進開花結實,增強抗旱、抗寒、抗病蟲害能力。具有鉀(K或K?O)標明量的單元肥料就是鉀肥(potash fertilizer),能提高土壤供鉀能力和植物的鉀營養(yǎng)水平。
具有單元素“鉀”(K或K?O)標明量的是單元素含肥料(potash fertilizer);標明“鉀”元素高,其它元素低也是“鉀肥”?!扳浄省狈侄獜秃镶浄?、三元復合鉀肥。
根據(jù)鉀肥的化學組成可分為含氯鉀肥和不含氯鉀肥。鉀鹽肥料均為水溶性,但也含有某些其他不溶性成分。
主要鉀肥品種有氯化鉀、硫酸鉀、磷酸二氫鉀、鉀石鹽、鉀鎂鹽、光鹵石、硝酸鉀、窯灰鉀肥。
擴展資料:
鉀肥施用的影響因素
鉀肥的施用除取決于土壤的供鉀能力外,還受作物種類、農業(yè)生產水平和氣候及土壤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土壤中鉀的含量、形態(tài)及其轉化和供鉀能力是合理分配和施用鉀肥的重要依據(jù)。土壤的全鉀含量變幅較大 ,一般為0.1%~3%,平均約為1%。
土壤中的鉀包括3種形態(tài):
①礦物鉀。主要存在于土壤粗粒部分,約占全鉀的90%左右,植物極難吸收。
②緩效性鉀。約占全鉀的2%~8%,是土壤速放鉀的給源。
③速效性鉀。指吸附于土壤膠體表面的代換性鉀和土壤溶液中的鉀離子。
植物主要是吸收土壤溶液中的鉀離子。當季植物的鉀營養(yǎng)水平主要決定于土壤速效鉀的含量。一般速效性鉀含量僅占全鉀的0.1%~2%,其含量除受耕作、施肥等影響外,還受土壤緩放性鉀貯量和轉化速率的控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鉀肥
復合肥在土壤上多長時間會揮發(fā)?
復合肥在土壤上多長時間會揮發(fā)這要看天氣怎么樣了,溫度低就慢些,溫度高就揮發(fā)快些,如果下雨肥融化就更快了,一般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