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到底有什么優點
回答一遍,以后就是模版。
轉基因技術的作用實際上要先說到育種技術的作用。
育種技術的作用:
育種技術,是伴隨人類農牧漁林業生產活動發展而來的。
通過人類對農牧漁林活動中的初始品種的改造,達到生產活動所需要的目的。
這些目的包括但不止于,增產,抗病,減少農藥,化肥,降低成本,減少人工勞動,生產統一標準,環境保護,特殊成分生產,地域適應性,天侯適應性等等。
轉基因技術,他是一種育種技術。跟輻射育種,雜交育種,太空育種等手段是一致目的的。
那么好了。
轉基因技術目的是增產嗎?
答案是不一定是。
他還有諸多目的。而傳統其它育種技術一樣有其它目的的。
為什么大家普遍講增產呢?
這是因為人類農牧漁林活動的最基本需求是產量。而傳統育種手段很難指向性的對其它目的進行操作,大多數以增產來作為衡量指標。
但基本需求,不是全部需求。基本需求也不是特定地區,特定人群的唯一需求。
增產確確實實不是唯一目的。
轉基因因為是分子層面操作遺傳信息,他的目的性很強,指向性很強,可操作性很強,周期性低,成本低。這就意味著,轉基因技術是必然會取代傳統育種手段,成為最重要的育種手段,當然,它不可能變成唯一手段,其它手段也是會作為補充手段的。
轉基因的好處與壞處
轉基因的好處:
1、通過基因的轉變,增加食物的種類,從而提高食物的品質。
2、解決糧食短缺問題。這也是轉基因食品最開始的初衷所在。
3、增加食物的營養,提升食物的品質,這也是轉基因食品最顯著的一個特點。
4、減少農藥的使用。轉基因食品吸取了多種食品的優勢,減少病蟲害的風險,一定程度減少環境污染。
轉基因的壞處:
1、轉基因食品因為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因而會有很多潛在的風險。
2、轉基因技術造成的生物污染。很多生物科技公司為了保護自己的產權,對所銷售的轉基因種子做了“絕育”的處理,這將會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3、影響農業和生態環境。比如推廣抗除草劑的轉基因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會助長更多使用除草劑,這樣會危害其他的非轉基因作物,讓非轉基因作物受到傷害甚至滅絕。
擴展資料:
社會質疑
2000年3月,克隆小豬“橫空出世”。隨之而來,歐美之間也為轉基因食品吃與不吃的問題爭論不休。轉基因食品有轉基因植物,如:西紅柿、土豆、玉米等,還有轉基因動物,如:魚、牛、羊等。
雖然轉基因食品與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沒有多大差別,但轉基因的植物、動物有明顯的優勢:優質高產、抗蟲、抗病毒、抗除草劑、改良品質、抗逆境生存等。
轉基因產品對現實生活的影響仍然還有諸多疑問:到目前為止,官方沒有公開轉基因產品成份的詳細成分列表和長期的安全跟蹤研究數據。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轉基因后的作物本身已經是蟲害等自然生物的天敵,存在破壞生態系統平衡的可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轉基因技術
轉基因產品有哪些,有什么好處?
1 過去改變植物的品種主要是通過育種,這種傳統的育種方式需要的時間長,雜交出的品種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產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產,也許是高產但品質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進行選育。而轉基因技術就不同了,可以選擇任何1個目的基因轉進去,就可得到1個相應的新品種,不用再花那么長的時間篩選了。
2 傳統的育種只能是水稻對水稻,玉米對玉米,進行雜交,不能水稻對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細菌進行雜交。而轉基因技術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進行組合,而且還可以把動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學家看中了一種北極熊的基因,認為它有抵抗冷凍的作用,于是將其分離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3 通過轉基因技術可培育高產、優質、抗病毒、抗蟲、抗寒、抗旱、抗澇、抗鹽堿、抗除草劑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種,以減少對農藥化肥和水的依賴,降低農業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改善食品的質量,緩解世界糧食短缺的矛盾。例如:馬鈴薯植人天蠶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軟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過去這兩種病每年會帶來近3成的減產,一種抗科羅拉多馬鈴薯甲蟲的馬鈴薯,可使美國每年少用37萬kg的殺蟲劑;阿根廷播種轉基因豆種后,大豆抗病和抗雜草能力大為增加,使用農藥和除草劑的量減少,生產成本比原來下降了15%。
4 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將推出多種可榨取有益心臟的食用油的大豆。兩大公司還將聯手推出味道更鮮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強化大豆新品種。艾爾姆公司與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質的西紅柿,以及可用于生產血紅蛋白的玉米和大豆。此外,含疫苗的香蕉和馬鈴薯也正在加緊研究中;日本科學家利用轉基因技術成功培育出可減少血清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的水稻新品種;歐洲科學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含維生素A和鐵的轉基因稻,這一成果有可能幫助降低全球范圍內、特別是以稻米為主食的發展中國家缺鐵性貧血和維生素A缺乏癥的發病率。
5 轉基因食品可以擺脫季節、氣候的影響,讓人們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鮮的瓜菜。同時,人們還發現轉基因作物結出的果實,無論外形還是味道都別具風味。英國的科學家將一種可以破壞葉綠素變異的基因移植到草中,可以使之四季常青,除了具有綠化功能之外,還使畜牧業受益,因青草的營養比干草高,而使肉的質量提高。
6 利用轉基因技術,把生長素基因、多產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蟲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導入動物的精子、卵細胞或受精卵,可培育出生長周期短、產仔多、生蛋多、泌乳量高,生產的肉類、皮毛品質與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動物
比如說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棉花是在中國最常見的,尤其是大豆油,產品上都會標有是否是轉基因大豆。 還有最近炒得很火的轉基因大米
轉基因產品安全嗎(有問有答)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凸現。歐盟一些成員國就利用“轉基因壁壘”,保護本國農產品不受國外沖擊。在國際貿易中,也發生過采用轉基因產品引發的索賠事件
6月6日,國務院發布實施《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轉基因技術會不會像一把“雙刃劍”,在創造高優新農產品的同時,帶來令人措手不及的“基因污染”?轉基因農產品及食品是否對人體有害?記者就此采訪了上海交通大學農學院武天龍教授。
問:什么叫農業轉基因生物?轉基因技術與傳統的育種優化技術有何區別?
答:農業轉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基因導入受體生物,改變其遺傳組成,產生新的基因型。
傳統的育種僅限于相同或親緣關系很近的物種間的雜交,比如,將抗某種病毒的野生大豆與栽培大豆雜交,使后者具有抗病毒性。轉基因技術打破了物種雜交的界限,植物不僅可以從親緣關系很遠的植物中獲得新基因,還可以從微生物甚至動物身上提取基因。舉例來說,科學家發現土壤中的蘇云金芽孢桿菌(Bt)能產生結晶蛋白毒素和孢子,這種毒素能使昆蟲的腸胃破裂,殺死大田中的害蟲。科學家把Bt基因分離出來,插入棉花、玉米等作物中,培育出轉基因抗蟲棉花和抗蟲玉米。由于獲得理想性狀的來源大大拓寬,轉基因技術提高了育種的準確性。
問:轉基因技術有何益處?
答:美國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占大豆總產的70%,為世界第一。其主要品種為抗除草劑草甘膦轉基因大豆。草甘膦是一種廣譜除草劑,能殺死多種雜草,且無殘留。種植轉基因大豆后,雖然美國的草甘膦使用增加了,但其它種類的合成除草劑使用大幅減少,整體降低了除草劑的使用,緩解了對土壤的侵蝕。由于轉基因大豆性狀穩定,美國的大豆畝產飛速提高,降低了生產成本。1994年,世界大豆的平均市場價格為每噸250美元,而現在才180美元。
問:什么叫基因污染?轉基因生物的潛在風險有哪些?
答:轉基因生物的潛在危險主要有:轉基因逃逸、轉基因導致新病毒和疾病產生、加速昆蟲對抗性的進化。
轉基因作物里的轉基因有可能逃逸轉移到其它植物中,尤其是野生近緣種。大豆原產中國。我國擁有豐富的野生大豆資源,幾乎有大豆種植的地方就有野生大豆分布。由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間沒有生殖隔離現象,一旦轉基因逃逸到野生大豆群體中,野生大豆的原始性狀將受到破壞,為今后的育種帶來困難。
轉基因可能因突變而產生新病毒和疾病。國外有科學家想把黃瓜花葉病毒接種到煙草上去,作為疫苗防止該病毒的侵入,但沒想到這種病毒發生自發的突變。這一新突變不僅起不到抗病毒的目的,還加劇了病毒對煙草的危害。
生物的功能是在與環境的不斷對抗中得以進化的。轉基因作物具有的抗蟲性,可能會加速昆蟲對抗性的進化。比如,美國德克薩斯東部種植Bt轉基因棉花后,出現了大量棉鈴蟲。而在此之前,種子公司已制定“抗蟲管理計劃”,也就是在種植Bt棉花大田的邊上,種植有足夠數量的不抗蟲棉花,即所謂“昆蟲避難所”,讓害蟲有足夠的作物喂食而不至于增加抗性。
到目前為止,關于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問題多數并沒有得到最終的證實。學術界對此問題的爭議也很激烈。由于轉基因生物的安全問題要一定時間的驗證才能確定,而“基因污染”一旦發生,會對人類產生不可逆的負面影響,即使是潛在危害,也要慎之又慎。
問:轉基因食品安全嗎?如何確保轉基因產品的安全?
答: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產生危害,目前還是一種推測。世界各國通行的辦法是對轉基因商品實行標識制度,讓消費者自行選擇。新頒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按農業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動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危險程度,對其實行Ⅰ、Ⅱ、Ⅲ、Ⅳ四個等級的分級管理。從事Ⅲ、Ⅳ級研究的,必須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報告。研究單位在完成生產性試驗后,還要領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的商品,銷售前都應當有明確的標識。
背景資料
“星聯玉米”事件
最近,澳大利亞、德國、印度等地的綠色組織和消費者給美國總統布什寫信,促請美國停止出口可能含有微量星聯玉米(StarLinkcorn)的產品。
星聯是基因經過改造以驅除害蟲的變種玉米。美國環境保護署在1998年批準使用它,但規定只能供動物飼料之用。科學家擔心,這種玉米可能引起少數人產生諸如皮疹、腹瀉或呼吸系統的過敏反應。之后,星聯的制造商阿凡迪斯SA公司宣布,污染程度比原本以為的還要廣泛。
安全法規備忘
1992年,各國首腦在巴西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規定:制定或采取辦法以酌情管制或管理經生物技術改變的活生物體在使用和釋放時可能產生的危險,即可能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影響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持續利用,也要考慮到對人類健康的危險。
1993年12月24日,國家科委發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
1996年7月10日,農業部發布《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
總之,轉基因產品如果科學的運用可以造福人類,反之對人類是一個潛在的危害~~符合 自然規律的使用才可以造福人類,違背自然規律都會存在風險。
轉基因技術成果在環境保護上的重要作用是
現在的轉基因技術主要是抗除草劑,抗蟲等方面,可以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對環境保護大有裨益
簡述轉基因技術的優點
轉基因技術優勢:
轉基因技術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應用最為迅速的重大技術之一”。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有兩點不同:第一,傳統技術一般只能在生物種內個體上實現基因轉移,而轉基因技術不受生物體間親緣關系的限制,可打破不同物種間天然雜交的屏障,擴大可利用基因的范圍;第二,傳統的雜交和選擇技術一般是在生物個體水平上進行,操作對象是整個基因組,不可能準確地對某個基因進行操作和選擇,對后代的表現預見性較差。而轉基因技術所操作和轉移的一般是經過明確定義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現可準確預期。
由于轉基因技術與傳統技術的本質都是通過獲得優良基因進行遺傳改良,因此,將轉基因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緊密結合,能培育多抗、優質、高產、高效新品種,大大提高品種改良效率,并可降低農藥、肥料投入,在緩解資源約束、保障食物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拓展農業功能等方面潛力巨大。
1)減輕病蟲害危害,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全球轉基因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表明,抗蟲和抗除草劑等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不僅在提高農作物產量方面成效顯著,而且在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方面也顯示出巨大優勢。培育抗病蟲、抗除草劑、抗旱、耐鹽堿、養分高效利用等轉基因新品種,將顯著減少農藥、化肥和水的使用,有利于緩解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2)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由于轉基因新品種在高產、優質、低耗等方面的優勢。
3)拓展產業形態,提高產品附加值。目前,功能性和治療性轉基因食品、轉基因生物能源和環保產品相繼研發成功,部分轉基因藥物上市銷售,使轉基因品種正在由簡單性狀改良向復雜性狀改良、由農業領域向醫藥、加工、能源、環保領域拓展等方向發展。
4)食品質量得到改善:轉基因產品具有一定的抗逆性,部分生物屬性得到加強,提高了食品的口感質量和營養價值,且某些具有抗蟲性的植物不僅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還可以保證食品表面無毒無公害,不會在人體內造成農藥積累。
轉基因技術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1.
增加糧食產量,緩解世界饑餓問題
2。增加糧食作物對蟲害的抵抗性
3。減少糧食因除草劑死亡
4。減少農藥污染和使用
5。改善生物性狀,如金大米(增加維生素),抗病毒番茄(增加人體免疫力)
6。生物能源/工業用途:如轉基因高淀粉含量土豆用于造紙,增加,轉基因玉米用于生物燃料,作為環保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