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馬鈴薯如何施肥?
晚上好
1.重施基肥
a、馬鈴薯屬于塊莖作物,適合種植在疏松的砂性土壤,而且氣溫涼的地區,在施肥時需施入較多的農家肥配合化肥作基肥,這樣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有利于生長和結薯。
b、基肥中氮肥用量約占50%,施基肥的方法為種植前溝施或穴施兩種方法,具體施肥量為每畝地產量為1500kg的田地,每畝地施入有機肥1500-2500kg、尿素20kg、普鈣20-30kg、鉀肥10-12kg,或高氮高鉀型的復合肥40-60kg,對于高產的地區可以適當增加施肥量。
c、在施化肥時,不能距離種薯太近,最好是離種薯2-3cm出施肥,施肥后覆土。
2.及早追肥
a、馬鈴薯追肥時要結合馬鈴薯生長時期合理施肥。
b、馬鈴薯幼苗期施肥:追施氮肥,同時結合中耕培土,每畝地用尿素5-8kg兌水澆施,有利于保苗。
c、馬鈴薯開花后施肥:主要以葉面噴施磷、鉀肥,每畝地葉面噴施0.3-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kg,如果這段時期缺少氮肥,可以增加100-150g尿素,每隔10-15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
d、馬鈴薯土壤缺硼或缺鋅: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鋅根外噴施(每畝地用溶液50-70kg),每隔一周噴施一次,連續噴施兩次。
e、在種植馬鈴薯的過程中,不要施入太多的含氯肥料,應選用硫酸鉀。
供您參考
高產馬鈴薯種植,如何施底肥?
以有機肥為主,埋在土壤即可
土豆的施肥,一般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為原則。因為有機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有利于培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更有利于馬鈴薯塊莖膨大和根系生長。馬鈴薯生長期間需要水肥最多的是開花期,而此時也正是氣溫升高、降雨增多的季節,同時也是有機肥逐漸熟化、腐解釋放養分的階段。此時,基肥中的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的轉化效益不斷擴大,滿足了馬鈴薯生長期間對養分的需求,促進了植株生長發育。這就是重施基肥的目的。
重施基肥的要點有二:一是在施肥中以優質有機肥為主;二是要堅持有機肥與三要素化肥配合施用,其中三要素化肥的用量應以全生育期用量的2/3作基肥,留下1/3作追肥。每667平方米產馬鈴薯1500-2000千克的基肥施用量是:優質有機肥2000-3500千克、尿素12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草木灰150-200千克或氯化鉀10~15千克。將上述肥料和有機肥均勻混在一起,作基肥施于10厘米以下的土層中,這樣可以疏松薯塊層,有利于馬鈴薯根系吸收。
馬鈴薯種植該如何施肥?最好是施什么肥?
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施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可以影響到馬鈴薯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在馬鈴薯種植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重施基肥和及早追肥這兩方面。馬鈴薯是塊狀植物,喜歡在疏松的土壤中生長,氣候要清爽。基肥的用量一般占馬鈴薯施肥總量的70%,基肥的材料主要是含有充分的腐熟農家肥,配以一定化肥使用。
化肥中一般含有氮、磷、鉀等元素,可以充分的補充馬鈴薯的養分,也可以改善土壤的性質,有利于馬鈴薯的生長和結果。基肥的使用方法是在種植馬鈴薯之前溝施或穴施,在施加化肥的過程中,可以根據田地的面積適當添加。在添加化肥時,要注意離種植馬鈴薯的地方兩厘米至3厘米處,避免與馬鈴薯直接接觸,以防燒種,在施完肥之后用土覆蓋。
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需要對其適當追肥,幼苗期需要追加氮肥。根據田地的面積用水澆托,可以保證馬鈴薯苗的成活率。在馬鈴薯開花之后,一般不對其進行追肥,特別是不能追加氮肥,馬鈴薯開花之后可以主要有對葉面噴化肥。化肥中一般含有磷、鉀元素,建議每畝葉面噴灑含鉀化肥,如果馬鈴薯缺氮元素,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含氮化肥。
噴灑化肥過程中有一定周期,不能噴灑過度,馬鈴薯對很多元素都很敏感。如果土壤缺硼或者缺鋅,可以用噴灑合適的化肥對馬鈴薯根外進行噴施。一般每隔7天噴一次,每畝地用溶液50~70公斤就可以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噴灑化肥的過程中要重視鉀肥的使用,不能使用過多的含氯肥料。補充馬鈴薯鉀元素時,應該選用性質溫和的化肥,否則會影響馬鈴薯的品質。
土豆在開花結果的時候,究竟該如何施肥呢?
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選擇種植地除了具備土層深厚與土壤肥沃條件之外,還需要良好的灌溉與排水條件。另外,要確保種植地前幾年沒有種植過馬鈴薯,馬鈴薯種植前及時進行整地,深松土地,并整平耙細起壟栽培。
二、馬鈴薯種植方法
優質的馬鈴薯品種是實現穩產與高產的基礎保障。選擇馬鈴薯品種時,可結合當地的種植條件與實際的種植需求,以生長周期短、高產、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為主,提高生產效益。馬鈴薯種植要選擇適宜的播種時期,并結合馬鈴薯的品種特性與土壤肥力狀況來對種植密度進行合理的掌控。對于早熟的馬鈴薯品種而言,種植密度可以大一點,對于晚熟的馬鈴薯品種,種植密度可以小一點。播種后及時進行覆土。
三、馬鈴薯田間管理
馬鈴薯苗齊后及時查苗,如發現缺苗及時補苗,以保證全苗。補苗時,缺穴中如果發現有病薯,要先將病薯和其周圍土挖掉再補苗。馬鈴薯生長期間適時進行中耕松土,使土壤疏松通氣,利于根系生長和塊莖膨大。馬鈴薯開花前一般不澆水,干旱時可以少量澆水。初花期至果實膨大期開始澆水,此期間馬鈴薯根莖塊發育過快,需水量也有所增大,可根據植株長勢和土壤墑情合理補充水分,馬鈴薯的結薯后期,要嚴格的控制水分,在馬鈴薯收獲的前十天,可以停止澆水。
四、馬鈴薯施肥方法
馬鈴薯種植期間要做好施肥管理。結合土壤的肥力的情況合理施用底肥,適當的施一些化肥,配合氮、磷、鉀使用,馬鈴薯膨大期要及時的噴施葉面肥昆侖風兌15~30公斤水,能夠讓土豆大幅度的增產。葉面肥昆侖風加強光合作用,以促進葉片產生更多的光合產物,并向果實的轉移,促進根莖快速膨大,促進干物質和淀粉積累,提高產量。總之,優質的種植地和科學的播種方法是不可或缺的,還有科學的管理技術才能使馬鈴薯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