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施肥方法和注意事項 魚塘如何施肥以及注意事項
1、選擇合適的肥料:養魚施肥有兩種情況:施基肥和施追肥。基肥在魚苗下塘前,有的老魚塘土質好,甚至不需要施基肥就能使水肥起來。追肥在養殖過程中施,施的時間不定,一般觀察到水質透明度在45公分以上就可以施追肥了。可以說,追肥的施用伴隨整個養魚過程。在養殖過程中要求水質變化不能太大,所以一出現水體透明度大、水質清瘦就要施肥,而且要求肥水效果要快,水質快速肥起來才能滿足魚類的生長環境需要。而施基肥通常用糞肥等有機肥,這樣的肥料肥水速度慢。想要肥水效果快就要用無機肥,比如氮肥和磷肥,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化肥。當然,現在還開發出了生物漁肥,這種肥料更具有針對性,能夠培養出大量適口的藻類和浮游動物。同時,生物漁肥還添加了有益微生物和底質、水質改良劑,在肥水的同時兼具改底調水的效果。
2、注意施肥時間:施肥也要掌握天氣條件,在不適合的天氣條件下施肥,不但起不到肥水效果,而且會造成肥料的流失和浪費。可以提前關注天氣預報,選擇連續晴天的上午進行施肥,時間在9-10點。這個時間水溫不會太高,溶氧也充足,施肥最適宜。
3、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有的朋友看見水質清瘦就一通亂施肥。要知道,過量施肥不但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而且可能會引起魚類浮頭和病害。用無機肥追肥時,每畝用量3公斤左右就好,看水體透明度的情況,每隔10-15天施1次就好。
4、注意氮磷鉀比例:化肥的缺點是元素單一,培養出來的浮游生物種類也單一。這和我們要求魚塘里的浮游生物品種結構豐富有矛盾。為了培養出種類豐富的浮游植物,肥料最好是氮、磷、鉀搭配使用,一般氮、磷、鉀的比例為1:1:0.5。如果只使用氮肥和磷肥,比例為1:1最好。
5、注意施用順序:要先施磷肥,再施氮肥,順序不能搞錯。一方面是避免順序搞錯產生毒害物質毒害魚類,另一方面是避免降低肥效。
6、注意化水施用:無機肥不能直接撒入魚塘,要化成水后再均勻潑灑。肥料要現化現灑,以免降低肥效。
7、注意搭配禁忌:使用無機肥不能和草木灰等堿性肥料和生石灰等堿性藥品一起使用,如果是使用了生石灰消毒的魚塘,要隔10天以上再施肥。
8、注意不在魚生病時施肥:魚生病時體質弱,而我們施肥后通常會有PH值上升、局部水溫變化等情況出現。因此,要避免在魚生病時施肥,以免加重魚的病情。另外,魚生病時都會用藥,我們使用的藥物也可能會和肥料產生反應,從而降低藥效或者釋放有害物質。要在魚病情穩定后再施肥。
如何改善魚塘水質
魚池水質改善方法:
1、建立完善的過濾系統將氨,硝酸鹽消除。包括加強物理過濾,盡量把食物糞便殘骸過濾掉,定期洗棉,這樣能減少有機物被細菌分解成氨和磷酸鹽的機會。
2、減少或降低有機物來源。包括減少魚的飼養密度,減少喂食。勤換水。
3、光照要適當。小球藻在強光會發色強烈的光合作用,快速生長。在加上照明時間過長,一定會爆發綠水。尤其是魚池放在陽光直射到的地方。
治標方法:
1、用殺菌燈:UV殺菌燈可以破壞生物DNA,可以殺菌也可以消滅藻類,可以用它來消除水中的單細胞小球藻。一般來說大約在3天左右綠水就可以消失,,最慢也不會超過10天。
2、用凝結劑:把浮游性的藻類凝結過濾掉,不推薦使用,過多對魚有害。
3、生物控制:使用水蚤把小球藻吃掉,前提是池里沒有吃水蚤的魚。
4、鹽度控制:小球藻是窄鹽性生物,對鹽度的增加很敏感,所以在水里加鹽對綠水消除很有幫助。
5、用除藻劑:雖然可以除藻,但不建議使用,因為這是一種藥劑,對魚對草都有害。
6、抑制生長:可以減少光照,減少喂食,加強換水,比較安全,缺點是時間會比較長。
我為了提高魚溏的肥度投放了很多氫胺和磷肥過量,導致魚兒小面積死亡。請教專家有沒有補救措施,以減少…
主要原因是碳酸氫胺和磷肥都屬于堿性肥料,用量過大,造成水體PH值偏高,嚴重刺激并腐蝕魚鰓,使魚類呼吸困難而死亡。
1、趕緊換水,將魚溏的原水抽掉部分,同時補充新鮮水。
2、增氧,在魚塘多放置幾個增氧器。
魚塘的水質怎么快速凈化?
1、定期灑生石灰水,可以直接增加池中的鈣,中和酸性淤泥,提高魚塘的PH值,有利于魚類以及餌料生物生長。
2、要經常給魚塘加注新水,當然雨多季節的時候這個可以忽略;水環境的好壞是直接影響魚類的生存。
3、要合理的使用增氧機,可以根據魚塘的尺寸的大小配合相應的增氧機。
4、不但可以增加氧氣,還可以通過攪拌使魚塘上下層溶氧趨于平衡;使用時間要在晴天中午,陰天下半夜,陰雨天要魚浮出水面前開機。
5、要定期補充磷肥,要待生灰水過后的15天左右進行灑磷肥。一般選在每年的6月以后。
6、控制好池塘中大型浮游類動物的出現,并要噴灑益富源水產em菌調水劑,通過培育有益微生物以及浮游生物,將有利于改善魚類的生存環境。
如何改善水質?如何改善魚塘水質?
魚池水質改善方法:
1、建立完善的過濾系統將氨,硝酸鹽消除。包括加強物理過濾,盡量把食物糞便殘骸過濾掉,定期洗棉,這樣能減少有機物被細菌分解成氨和磷酸鹽的機會。
2、減少或降低有機物來源。包括減少魚的飼養密度,減少喂食。勤換水。
3、光照要適當。小球藻在強光會發色強烈的光合作用,快速生長。在加上照明時間過長,一定會爆發綠水。尤其是魚池放在陽光直射到的地方。
治標方法:
1、用殺菌燈:UV殺菌燈可以破壞生物DNA,可以殺菌也可以消滅藻類,可以用它來消除水中的單細胞小球藻。一般來說大約在3天左右綠水就可以消失,,最慢也不會超過10天。
2、用凝結劑:把浮游性的藻類凝結過濾掉,不推薦使用,過多對魚有害。
3、生物控制:使用水蚤把小球藻吃掉,前提是池里沒有吃水蚤的魚。
4、鹽度控制:小球藻是窄鹽性生物,對鹽度的增加很敏感,所以在水里加鹽對綠水消除很有幫助。
5、用除藻劑:雖然可以除藻,但不建議使用,因為這是一種藥劑,對魚對草都有害。
6、抑制生長:可以減少光照,減少喂食,加強換水,比較安全,缺點是時間會比較長。
魚塘水亞硝酸很高怎么辦潑灑磷肥有用嗎
一、直接降解法
1、氧化法
亞硝酸根離子中的氮為中間價態,具有被氧化的特性。當介質中的NO2-遇氧化劑時則會改變氮的價態,發生得失電子的變化而被氧化,最終NO2-離子會轉變為毒性較小甚至無毒的物質。具有氧化亞硝酸根離子能力的物質很多,如:臭氧、雙氧水、次氯酸鈉等很多物質,但適合在養殖水體中使用的僅三氯異氰脲酸、二氯異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幾種強氧化消毒劑。
用強氧化劑來氧化NO2-離子使其成為NO3-離子的優越之處在于反應速度快、成本低、氧化效率高。但在實際生產中很少采用這種方法來降解亞硝酸鹽,主要原因是在這些強氧化消毒劑在常規使用濃度下對亞硝酸鹽減降解率低(低濃度下降解亞硝酸鹽效果不明顯,高濃度下會造成藥害),此外氧化法降解亞硝酸鹽還存在容易反彈的弱點。在生產中出現以下情況時優先選擇這種方法:①正常預防消毒,但亞硝酸鹽含量在0.2毫克/升左右時,可以選用顆粒型三氯異氰脲酸(如氯立得,能直接到達池底,改良底質,控制亞硝酸鹽的生成)全池拋灑,既預防了魚病又能控制亞硝酸鹽;②爆發魚病需要消毒,亞硝酸鹽含量在0.2毫克/升左右時,優先使用二元二氧化氯,既殺滅了病原體,又改善了環境,縮短了康復時間。
2、還原法
近幾年來,有些專家在研究時,利用NO2-在酸性條件下具有氧化性而被還原的特點,考慮使用某種還原劑將NO2-還原降解為易揮發氣體而自動脫離反應體系。例如張秀云發現鑄鐵屑對NO2-有一定的脫除效果,且隨鑄鐵屑量的增加,脫除效果增加。根據標準氧化還原電位可知,在弱酸性條件下,Fe能將亞硝酸鹽轉化為N2或氨態氮;薛麗等采用銨鹽法在100℃下對含亞硝酸鈉的廢水處理1h后,廢水中NO2-含量達到排放標準。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NH4++NO2-→NH4NO2→N2↑+H2O。類似的研究很多,但這些化學反應是需要條件的,僅適合工業水處理。經過水產藥品研究者的努力,已尋找到了一種適合養殖水體使用的安全經濟的還原劑——亞硝酸鹽降解劑(出于企業利益,筆者不便公開),并經過先進的制劑技術加工成多個劑型在市場上銷售。
該亞硝酸鹽降解劑原料成本低廉,約3000元/噸,適合漁藥企業生產,因此在降亞產品中占有率較高。該類產品在使用中具有以下優點:①降解迅速,從灑入水體到反應結束,僅5個小時左右,特別適合蝦類亞硝酸鹽中毒急救;②安全環保,該藥結構簡單,在水體與亞硝酸鹽反應后迅速降解,對養殖動物無毒副作用,也不會引起養殖水體二次污染,值得注意的是該藥劑可以在雨天使用;③脫氮徹底,該藥將亞硝酸鹽態氮直接還原成氮氣揮發到空氣中,而采用氧化法生成的硝酸根離子可能會在反硝化菌作用下回流成亞硝酸根;④降解率高,最高能達到90%以上,是其它方法無法比擬的。使用還原法和氧化法存在同樣的弱點,就是維持時間短,水體亞硝酸鹽容易反彈。
3、物理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是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質,如沸石粉、硅膠、活性炭、海泡石等吸附劑,將亞硝酸根吸附在其結構中。這種方法在生產中廣泛使用,許多底改產品均含有吸附劑成分。其優點是作用時間短、成本低。缺點是用量大,如沸石粉,50—100公斤/畝。
4、肥水法
亞硝酸鹽富含氮肥,是藻類生長繁殖的基本營養。因此,加快水體藻類生長繁殖速度,能有效降低亞硝酸鹽的濃度。生產上做法是使用單細胞植物生長調節劑(復硝酚鈉、生化黃腐酸、腐植酸鈉、氨基酸等)、光合作用催化劑、微量元素、硅肥等來實現的。值得注意的是當水體亞硝酸鹽偏高,說明氮肥是比較充足的,不要再使用氮肥,加重水體氮循環負擔,可以施加磷肥,達到“以磷促氮”的目的。
肥水法降解亞硝酸鹽在現代生態養殖中值得推廣,但受以下條件制約:①水體透明度要求大于30厘米,如果是因有機質、碎屑等造成的透明度低應潑灑絮凝凈化劑;②未來三到五天天氣晴好,氣溫適合藻類繁殖;③水體亞硝酸鹽濃度0.4毫克/升以下,還未對養殖動物造成影響時;④水體藻相均勻,如果有害藻占上風,應先進行換水、投放優良藻種等措施;⑤對水樣鏡檢,如果浮游動物太多,應先潑灑殺蟲劑。例如在輪蟲危害比較嚴重地區,如果不先把輪蟲殺滅掉,無論采取那種方法都很難將亞硝酸鹽處理掉。
5、細菌分解法
目前我們知道的是兩類細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硝化菌能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需要在有氧條件下進行;反硝化菌在缺氧條件下將亞硝酸鹽還原成N2或氮氧化合物。
市場上許多降亞產品都標示主要成分為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但都沒有在實踐中表現出理想的效果,只能說起到預防和緩解作用。從理論上說,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是能夠降低亞硝酸鹽的,但是因為它們是化能自養菌,生長繁殖速度慢,要20小時以上才能繁殖一代,加上菌類保存技術、投放后到水體成活率高低、水體環境等各方面影響,造成了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降解亞硝酸鹽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假如塘中的溶解氧不足的話反硝化作用會更容易發生,反硝化作用可能會把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反而使亞硝酸鹽在一定的時間上升,所以要慎重。
最新研究表明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是由異化硝酸鹽還原酶參與進行的。筆者已成功研制出異化硝酸鹽還原酶鈍化劑,其具有專性一,不影響其它微生物生化酶活性。試驗表明,池塘施入這種鈍化劑后,提高硝化細菌的生長速率和硝化速率,在30—40天內將亞硝酸鹽控制在安全濃度范圍內。該藥劑幾乎不受水體環境影響,有望能徹底解決亞硝酸鹽困擾水產業這一世界性難題。相關試驗還在進一步完善中。
二、間接控制法
1、換水
換水是生產中經常使用的方法同時也是養殖管理的需要。該方法適應于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的小型養殖水體,要求遵循換水的基本技巧,切忌大排大進。換水法控制亞硝酸鹽存在治標不治本的弱點,宜結合使用底質改良劑。
2、微生物法
當前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細菌、芽孢桿菌、EM菌、乳酸菌、放線菌等幾大類,硝化細菌與上述微生物的不同之處在于:硝化細菌能吸收利用水中高濃度的亞硝酸鹽,將其轉化為硝酸鹽、氮氣等無害物質,而上述微生物對亞硝酸鹽沒有這種降解功能。它們的作用機理主要是修復水體微生態環境,改良水質和底質,間接增加水體溶解氧,保證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環。有了這點認識后,我們應該走出光合細菌、芽孢桿菌、EM菌能降解亞硝酸鹽的誤區,它們起到的作用只是改良環境,修復水體微生態環境的功能。我們可以將其作為防止亞硝酸鹽偏高的一種日常管理措施。當水體亞硝酸鹽濃度高于0.5毫克/升(蝦池),不宜立即使用上述微生物,特別是芽孢桿菌,會在短時間內導致亞硝酸鹽濃度上升。針對著種情況,我們應該采取速效方法將亞硝酸鹽濃度降低到對養殖動物無害的水平,然后再來考慮使用上述微生物。
在實際生產中,還有很多方法來控制亞硝酸鹽偏高帶來的危害,例如各種增氧途徑來提高硝化菌效率,使用底質改良劑,潑灑紅糖、食鹽、硫代硫酸鈉等,無一例外,它們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僅起到緩解、控制等作用。